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唐颜鲁公真卿殉节处考释

2013/7/31 17:39:43 点击数: 【字体:

    关于唐颜鲁公真卿殉节何处,至今地方学界争论不止,各执一辞。按《旧唐书·列传·颜真卿传》:“(李希烈)遂送真卿于龙兴寺。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颜鲁公殉节于龙兴寺。按《重修汝宁府志·卷十三·寺观》(清嘉庆元年):“北泉寺,隋时建。唐名资福即颜真卿死节处。”则缢死于北泉寺。明李本固撰《汝南志·卷三·颜鲁公祠》(明万历年间,福建馆藏影印本)则对颜鲁公殉节处“两地说”做了阐明:“(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潘子正、知县许大来建,按〈公本传〉死于蔡州(今汝南)、〈一统志〉又云在此(今确山),故立祠祀焉。”较明确地诠释了颜鲁公死节处,有汝南、确山两地之说。

    在确山,即指确山北泉寺。该寺偏殿颜鲁公祠,据《确山县志》记载:“嘉靖二十六年丁末十一月吉旦,知确山县事许大来建祠。”明雷以泽《创建颜鲁公祠碑记》记载:“迩来汝宁守万渠潘侯得先生之灵于梦寐间,乃稽往志,始知北泉寺为先生自缢之所。爰举春秋二祀,议创祀宇,以确令迁代不常,竟弗克遂……仍匾其额曰,唐颜鲁公祠。”又,清嘉庆年间,确山知县郑命成所立《颜鲁公田碑记》也有记载:“北泉寺,即颜鲁公殉节处,公祠居其左山下,出泉流入八卦九曲两池之内。”“嘉庆五、六年,余曾备牺牲,具香帛,邀同城寅好,及此乡绅士奠拜于公之祠……慨然捐金,请以置鲁公祠田。”且《确山县志》载有古代文人政客拜谒“颜鲁公祠”的诗歌,这些都足以证明,颜真卿肯定与北泉寺(唐时福资寺)有关联,或死于此,或囚于此。

    在汝南,当指汝南龙兴寺。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盘据蔡州(治所今汝南),攻占许州、汴州、汝州、郑州,占据黄淮之地,自封建兴王,德宗惊怒,诏颜真卿为宣抚使,至汝州(今临汝)宣慰、招抚李希烈,李则派前汝州别驾李元平前去劝降颜真卿,先以相位引诱,后以囚弑威逼,颜真卿决意不从,希烈无奈,只得将他囚送于蔡州(当时淮西节度使治所)龙兴寺。这在《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新唐书·列传·颜真卿传》:“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别传》云:“真卿将往蔡州,谓其子曰:吾与元载俱服上药,彼为酒色所败,故不及吾。此去蔡州,必为逆害。”又,按《御批通鉴辑览》(清乾隆三十三年)记载:“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囚颜真卿于龙兴寺。”《颜真卿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也有记载:“贞元元年(785年)正月五日,颜真卿被李希烈胁裹移囚到蔡州,关押在龙兴寺中。”CCTV-10《探索·发现》2008年第141期《热血真卿》中,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志慧说:“(颜真卿)给自己写了祭文,祭文之中,他严正写道,‘天之昭明,岂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在贞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85年的8月,在蔡州就是现在河南的汝南龙兴寺中,颜真卿被缢死。”另外,颜鲁公在蔡州(今汝南)时,曾游历天中山(天台山),留下两通石碑。目前,这两通石碑分别镶嵌在照壁内,横立的由四块边长0.89米、厚0.12米的方形石碑组成,“天中山”三字各占一块,最后一块刻有“周公营落建表测影,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颜真卿”等小字,是清道光十年,汝宁府根据拓本所临摹重刻。咸丰年末,官方又依笔勾勒,字迹方可辨识。竖立的是块高2.85米、宽0.95米、厚0.24米的明代石碑,其字面经风雨侵蚀、剥落,已模糊不清,但还依稀可辨“天中山”三个大字。两碑字道清刚、宽博、中正、舒缓,彰显了颜鲁公暮年时人书俱老的书风。所有这些,也都能论证颜真卿肯定与汝南(唐蔡州治所)有关,更与龙兴寺有关。

    唐时龙兴寺在哪?《确山县志》记载:“该寺位于县城东北二十五里,属东五保。”若按此说,则在确山一县之内有颜鲁公两处死节地,这与史料相悖,也与逻辑相悖。显然,唐时福资寺(北泉寺)与龙兴寺(现已废)不在一地,更不是一寺。按史料推理,当在今汝南县境内。唐时龙兴寺早已毁,史书、府志对其具体位置均无记载,只说“据天中山之阳”。2005年春,汝南县和孝镇在邱井行政村邱寺自然村维修一座桥涵时,发现了两块古碑(其中一块嵌在桥体内),这两块石碑分别是《重修苏庄桥记》和《重修龙兴寺碑记》。2013年1月13日,笔者为查实情况,专程驱车前往和孝镇邱井村,亲眼目睹碑文碑况,并实地进行拍照(当时两块碑,一块在邱井小学内,一块在邱井村后的边沟里)。《重修龙兴寺碑记》是一块断碑,文字多有残缺,碑额刻有“流芳千古”四字,碑文有“尝思星移物换,天道不尽变迁,古往今来,人事亦有代(谢)”和“鼎力克绍前(休)尤为后之(君)子善(继)(颜)公之志,随时( )( )俾寺中”的字样,落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巳清和”。结合碑额、碑文内容,以此推测,应为唐颜真卿所立。《重修苏庄桥记》则碑体完好,碑额刻有“国泰民安”四字,但碑面字道较浅,几不可辨,款识已模糊不清,不知何朝何年所立,只依稀可见开篇两行:“汝城西南六十一许龙兴寺前、龙尾河间有一石桥,名曰苏庄桥……”等文字,这印证了“汝南龙兴寺”的说法。邱井行政村邱寺自然村西南约1公里许就是苏庄,苏庄东约500米有条河,历史上名为龙尾河,现名为吕岗河。据当地老人讲,该寺毁于解放前夕,1935年前后,在官庄与和孝分乡时,该寺曾用作学校,当时占地近30亩。目前,龙兴寺遗址仅存一片高台,放眼四顾,明显高于周边耕地。若按《确山县志》所说,“该寺位于县城东北二十五里”,依现在确山之朗陵故城(今确山任店镇)与汝南县和孝镇邱井村的地理位置而言,邱井正好位于郎陵故城东北二、三十里处(汝南西南与确山比邻)。当时,可能是舆地沿革、边缘勘界不清所致。目前,《汝南志》、《汝宁府志》、《汝阳县志》等一些明清旧志均对此舆志无从记载,也无所考究。

    至于颜鲁公祠,《重修汝宁府志·卷十·坛庙》记载:“在府城内,祀唐颜真卿,以其死节之地也。”说明当时的府城内,即现在的汝南县城也曾立祠祀颜。另据明李本固《汝南志》记载,明时府城还有四公祠:“四公祠在府学东,祀唐裴晋公度、颜鲁公真卿、韩文公愈、李凉公愬,嘉靖二十四年,知府潘之正建”。而今,这两祠均已废毁。北泉寺颜鲁公祠,因栖处深山之中,汉唐古树峥嵘依旧,至今保存比较完好,而汝南的颜鲁公祠、四公祠,因当时地处府城,且据中原形胜之地,历经明末清初战火洗劫,早已不复存在。上述两祠,在明志中都有记载,而在清志《汝阳县志》(清康熙二十九年)中已无记载,只能从史志中予以正名。而裴度、韩愈、李愬皆是唐时平淮西、活捉蔡州(治所今汝南)吴元济的策勋之臣,颜鲁公则以身殉节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能说明颜真卿被缢杀于蔡州城(今汝南县)这一史实。

    纵观历代史、地方志,往往史的真实性要相对高于志的可信度,因为写史一般占在国家的角度进行诠释,而写志则往往占在地方的角度进行考量,考释唐时颜鲁公真颜殉节处亦然。《旧唐书》、《新唐书》皆为正史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成书于五代后晋时期,其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且多以实录的方式撰写国史,《新唐书》则成于北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有许多战乱时期不易搜集到的史料,到北宋初年都得到征集和整理。很显然,这两部书所载史事较为详实。而《一统志》、《汝宁府志》等一些官方地理类志书,最早也都成书于明代,虽是研究地方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资料,但距唐代较远,记事难免有失实之处。史书记载,颜鲁公殉节于龙兴寺,志书记载,则缢死于北泉寺(唐时福资寺),而龙兴寺与北泉寺在唐时又绝非一寺,亦非一地。虽龙兴寺早废,而遗碑尚存,有史料可查;虽北泉寺遗存较多,但多据志书,以志传闻,以闻记事,如明雷以泽在《创建颜鲁公祠碑记》中说:“乃稽往志,始知北泉寺为先生自缢之所。”笔者以为,颜鲁公殉节于汝南龙兴寺,更具真实性、推理性,而囚禁于确山北泉寺(唐时资福寺),也有理可寻,无可厚非。另,笔者以前曾写过两首有关颜真卿的篇什,且录于此,其观点于诗中已见端倪。吴红建【原标题:唐颜鲁公真卿殉节处考释】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3年03月26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