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以致颜真卿“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写下了《乞米帖》。颜真卿原文中写道:“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辛,仍恕干烦也,真卿状。”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说:我不擅长谋生的活计,全家人已经吃粥吃了好几个月。现在,粮食又吃完了,心里更加忧愁。想到我们之间往日的深厚情谊,因而写信向你求助。希望你能借我一点粮食来让我渡过难关。麻烦到你了,对此我再一次请求原谅。真卿书。
研习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颜真卿的。颜体字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而所谓字如其人,研读《乞米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浩然之气。
“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粮食再紧张,颜真卿当时官拜刑部尚书,知省事,封鲁郡公,按现在看,大约比部级还高;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颜真卿怎么也能做到衣食无忧。可是他偏偏就闹到了全家粥都喝不上的地步。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其实在唐朝,像颜真卿那样的大官,可以有很多“办法”养家糊口。既然别的官员都能活得很好,身为三朝元老,颜真卿不是不知道那些“办法”,只要他稍稍动心思,就能大发横财。可是他绝不贪枉苟取,宁可向同事乞米。
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 乞米帖 ,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颜真卿为人鲠直,为官清廉,为民解困。早在以监察御史出使河、陇时,五原(今蒙古临河东)有冤狱,久久未决,又天旱不雨。当冤案一经颜真卿辨决,竟凑巧下起雨来。民众感其恩德,称这场及时雨为“御史雨”。他在蓬州和抚州等地做地方官时,也曾因救灾恤患、治陂灌田受到民众的称颂。
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端庄,法度严谨,气势雄厚,体现了大唐盛世风度,表现出了浩然正气,这种风格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吻合,达到了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统一。他一生历经四代皇帝,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几经宦海沉浮,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忠心,直至为唐王朝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在与杨炎、卢杞这些朝廷奸臣的斗争中,忠诚坦荡,光明磊落;在反安禄山的斗争中,他壮怀激烈,大震军威;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是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他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最终被李希烈缢死狱中。张笑【原标题:颜真卿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