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对1980年代、1990年代和新的世纪,您能说出它们给你的直觉印象么?就文学表现而言。
白桦:就文学而言,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学。上世纪80年代争论激烈,说明思想活跃。给中国的文学后来的多元局面做了铺垫。上世纪90 年代比较沉寂,并非因为没有思想,可能更加深沉些、含蓄些。当然也有人放弃思想,甚至放弃文学,人各有志嘛!我感觉到,到了新世纪,严肃的思考又活跃起来,比以前更加成熟、更加坚定、更加鲜明了些。因而一定会有相应的文学表现,在新人身上的可能更大些。
南方周末:您的写作始于1950年代,经历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到现在,您感觉其间最大变化是什么?近半生的文学生涯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遗憾?
白桦:可以说变化是巨大的,三十年,全民族观念的变化是巨大的。但作家自身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一位法国作家告诉我:中国作家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因为中国人经历了深重的苦难。可是苦难和收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我想:对于维克多·雨果,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如果中国作家患了健忘症就未必了。回顾我半生的文学生涯,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明白:有识见容易,有胆量很难;耐得住长夜的寂寞更难。由于怯懦和患得患失而浪掷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夏榆)【原标题:白桦: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