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赵清阁:清流笛韵 翠阁花香

2013/7/23 10:07:06 点击数: 【字体:

    “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这是1961年赵清阁47岁生日时,老舍为她贺寿而题赠的一副嵌名联,她一直挂在床头的镜框里。

  说来惭愧,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听说赵清阁的。她的名字被提到时,往往与老舍连在一起——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界,很多朋友知道他俩有过一段不寻常的感情。其实,作为民国时活跃的女作家,赵清阁本人也非常值得言说。她著述很多,有小说、散文、话剧和电影剧本,主编过《女子月刊》《弹花》等颇具影响的杂志和丛书,她同时也是画家。主要作品有《落叶》《江上烟》《桃花扇》《模特儿》《双宿双飞》《月上柳梢》《几番风雨》《蝶恋花》等。

  赵清阁1914年生于河南信阳,1929年,她不甘被包办婚姻约束,逃到开封考入河南艺术高中,16岁开始给报刊写稿。1933年,赵清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上海《女子月刊》重要撰稿人,并在天一电影公司做编辑、编剧。

  日军侵入山东后,老舍抛妻别子,1937年11月从济南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并举行“文协”常务理事会,老舍被推举为总务部主任,赵清阁等被聘请为“文协”组织部干事,这年她24岁。

  赵清阁在武汉为出版宣传抗战的文艺刊物《弹花》多方奔走。虽然万般艰辛,为的是抗战前方的将士们读到杂志后,“使他们在火线上还能得到些后方同胞从文字上所表现的鼓励和慰劳,这对于他们是精神上的食粮……”她请到许多著名作家为《弹花》写稿,老舍是其中最重要的撰稿人。曾与她两度同事的胡绍轩回忆:“(她)穿着京沪一带流行的时髦短装,短头发,态度潇洒,落落大方,健谈。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有男性的健美,又有女性的温柔……赵在国共两党之间能够做到‘左右逢源’,而且还能赢得第三者(无党派人士)的青睐,这是不简单的。抗战初期,赵清阁确实是一位能说会写,又善于交际的人物。”

  1938年夏,赵清阁、老舍等相继离开武汉赴重庆,鉴于赵清阁在话剧创作上的经验,老舍请赵清阁和萧亦五参加《王老虎》的改编。成功合作后,老舍邀赵清阁合作《桃李春风》,此剧好评如潮。

  赵清阁与老舍在重庆曾毗邻而居。1942年10月,分离数年的老舍夫人胡絜青突然携子女辗转抵渝,20天后,方到北碚与老舍团聚,赵清阁则搬离北碚。这20天里,几个当事人该多么艰难、煎熬,至少一日长于一年吧?那些焦虑、愁郁、委屈、矛盾,想都想得出来。梁实秋《忆老舍》说:“那时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赶来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于苦闷。”梁实秋是知情人,说得欲言又止。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指示阳翰笙请老舍回国。由谁给老舍写信呢?阳翰笙找到了最合适的人选,赵清阁。1949年底老舍回国,次年春,胡絜青带着孩子由北碚返京,阖家团聚。据学者们分析,当时各方面的条件,似乎都不适宜老舍与赵清阁重续前缘,如果大作家一回国就发生婚变,显然对新中国的声誉有负面影响。

  手边有一本赵清阁1954年根据川剧《柳荫记》等改写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得出她下笔的小心谨慎,有旧文人渴望汇入新社会的热切与忐忑。梁祝的离散,是当事人被环境所困、感情虽至浓至深却不能如愿以偿的悲剧。写到“断肠人送断肠人”时,赵清阁定会加倍黯然吧。解放后赵清阁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等任职。“文革”时她被扣上“反动文人”等帽子,遭遇迫害,曾瘫痪数年,九死一生。

  赵清阁眉宇清朗。杜宣赞美她“高标动人”,许广平说她“学生气很浓,缄默文静。”她还有豪纵善饮的一面,郭沫若曾为她写过一首五绝:“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赵清阁与阳翰笙、茅盾、郭沫若、冰心、傅抱石等师友交往都深,她写有不少追忆文章,留下诸多有价值的史料。赵清阁编选的《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收录了老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给她的4折短札,多数谈工作、健康近况,内容都比较风清云朗。其一写于1955年4月25日她生日前,老舍说她“你总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拉别人!”他称她“珊”,自署“克”,那是赵清阁根据《呼啸山庄》改编的话剧中男女主角的简称。后来的几封,老舍称她清弟、清阁,自称“舍”,浓密细致地嘘寒问暖。

  赵清阁终身未婚,1999年辞世。女人用情往往太深太专,心无旁骛,至“一意孤行”。据说,她去世前烧掉了老舍给她的数十封书信。也罢,往事窖藏在心,最宜独斟自品,其中冷暖、浓淡、甘苦,惟有本人最能会意。林芷【原标题:赵清阁:清流笛韵 翠阁花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2010年05月1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