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打造最具公信力内容平台(6)

2013/7/9 14:49:49 点击数: 【字体:

不断地放大,影响力大得多。

  现在其实《京华时报》的发行量已经不能完全靠这个来计算,直接购买《京华时报》的读者很多,但是全国各地的读者是通过电子版看的,是通过手机版看的。我注意到一个数字,这两天好像是美国的《今日美国》在统计它的订阅量的时候,是连iPhone、iPad一块儿计算,还有200多万。如果这样算的话《京华时报》的发行量很大。

  现在《京华时报》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传媒集团,而且是一个全媒体的传媒集团,很快要成立,在十周年重大的活动之后,接着就是要操作集团的层面,我们预计在今年要成立。成立集团以后,要使它迅速形成一个新的产品的规模和链条。

  周晓鹏:听过您的介绍,其实《京华时报》已经初步具备了整个传媒集团的实力了,从各个角度,从报纸到网络,到图书,到整个文化产业,其实已经具备这样一个规模。

  吴海民:现在还在布点,链条基本上齐全了,形成一个集群了,下一步就是发展壮大。这是第二个传播力。

  第三,要构建一个交互式的传播平台。因为这也是现在读者对媒体的一种新的要求。过去是一对多,单向传播,大众传播,我是主动的,读者是被动的,他被动接收。现在由于网络的推动,已经变成双向传播了,现在可以实现受众的深度参与了。今天的受众不单单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他也可以变成信息的提供者、信息的评论者,甚至他是千千万万个私媒体的传播者,他是他自身媒体的一种总编辑了,他自己也是主编。在这个时候谈媒体和读者的互动,过去我们也重视互动,传统的几十年前的报纸,设一块“编读往来”,读者来信,现在远远就不够了。现在必须通过各种新的手段,比如网上论坛,包括微博等等方式来互动。我们在这方面只要有渠道,就介入,包括微博,我们有京华微博。

  周晓鹏:咱们京华微博粉丝很高了,是36、37万粉丝量。

  吴海民:这是京华时报在新浪的微博,它还在每天增加。我说的京华微博是京华网自己的微博平台,和139互动的,那个里面粉丝也很多。那也是一个平台。我们除了入驻新浪以外,包括财经,评论、时事、汽车等等,各个板块都进驻新浪,通过这个也是有效的互动。在一对一的双向交流中,我们和受众形成广泛的,直接的互动,然后扩大传播力。

  第四个方面,就是构建信息N次方大的格局。现在的新兴媒体包括网络,虽然严重挤压了传统报纸的生存空间,但是它也提供了是传统媒体内容广泛传播的更多的渠道。在这个市场必须两面看,辩证地来看。一方面网络起来了,报纸的发行市场在缩小了,但同时内容传播的范围却增大了,虽然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也被挤压了,但是上网阅读的信息,很多恰恰是报纸的信息。在这方面,我们作为传统报人,既有一种无奈,也有一种欣慰。无奈就是我做的这些很好的报纸,结果被你网络无偿拿走了,甚至拿走以后,读者传播还不知道是我《京华时报》的。但同时现在《京华时报》它的影响也在借助网络迅速扩大,特别是像我们这么一张发行上注重地域化的报纸,由于网络的无限连接,放大效应,内容在更大范围传播,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北京。现在你说《京华时报》是北京的报纸吗?不是,它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这个方面,要有开放的态度。这个事情与我有关,我05年写了一篇文章,我认为网络对报纸提出挑战,网络发展,报纸危机,网络廉价使用报纸内容,成为报纸掘墓人,结果这个观点大家纷纷在转,很多报人纷纷不平,还要建立内容联盟,来对抗网络。虽然我是最早提出这些观点,但是只是讲了一个事实,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对网络始终是开放的态度,我们和任何网络都合作,我们不排斥任何第三家,你看有些报纸只和他自己的网络合作,不许别人转载。有的报纸和其中一个门户网站签独家合作,《京华时报》从来不这样做,我们是全部开放。这样的话,我们就借助网络的优势,使内容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实现N次的放大。让我们的内容渗透到各类媒体,让我的影响和声音无所不在。

  周晓鹏:网络跟传统媒体的关系,在05年之后,大家一直在讨论,是竞争的关系,或者说是替代的关系,但现在特别是从很多像京华都市类的媒体的运作,更多的是融合的关系,另外我也看到我们很多都市类报纸媒体,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把网络当成自己的工具,一个平台,我们自己也在利用网络做很多事情,打造全媒体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个人感觉很多媒体这种运作,第一中间有很多值得我们作为商业网站或者商业门户网站学习的东西。另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危机感。有些都市类报纸在运作上,在很多网络的应用上和内容质量上,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会学习很多东西,比如流媒体的尝试,包括视频网站的尝试,对我们很有启发。

  最后,吴社长,我们归纳起来,您讲的媒体三个力,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最后一点,几个力汇总起来就是媒体综合实力或者综合能力,在今后发展中,这三个力的结合形成综合的效果,这是媒体在今后应对竞争也好,或者应对读者的需求也好,是我们最终需要运用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京华十周年了,您觉得在京华的十年当中,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您最想说的是什么,如果对未来京华十年有一个期待的话,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吴海民:京华十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这一个月,《京华时报》所有员工的彩铃都变了,是这样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将迎来创刊十周年,十年,我们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记录首都北京这个超大城市的发展,十年我们深深地融入了市民的生活,同时也推动着成千上万企业的成长;十年我们一同走过,未来,我们共谱华章。”对未来的《京华时报》,我们是充满了期待,经过十年,《京华时报》目前的状态非常好,这让我非常欣慰,一个企业走了十年,而且是在一个复杂的媒体环境中,京华目前还有向上的态势,创新的意识,包括员工的精神风貌都非常好,这让我非常欣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下个十年的安排,主要是这样,我们称之为七个打造。第一个要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的强大的内容平台,第二个是要打造一个北京报业市场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我认为报业的竞争最后其实是赢家通吃的,是一家独大,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不管你愿不愿意听这个话,肯定是这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市场更集中,《京华时报》要寻求成熟的报业格局。第三个《京华时报》要打造完整的全媒体的产业链,成立一个京华传媒集团。第四个,《京华时报》要打造新的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体制上争取优势。第五个,《京华时报》要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传媒上市公司,获得更大的融资平台,干各种事情。第六个打造就是打造一个人才辈出的队伍。第七个,打造响当当的国内一流的,国际知名的传媒品牌。我们是沿着这个目标往前推进。

  周晓鹏:对后十年有很明确的发展规划。

  吴海民:非常明确。从5月28号开始,报头要推出新的LOGO,推出一句话,LOGO是我们的创意,就是旭日东升当中印着一个华表,这个华表非常有意思,华表在历史上有很多功能,和媒体的功能不谋而合,有联系,我们选择这个是一种追求。另外打了一行字就是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周晓鹏:我们期待5月28号的时候,京华新的报头的出现,也期待未来十年京华有更大的发展,特别作为京华的忠实读者,我们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嘉宾访谈 2011年05月2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吴海民:都市报纸战国时代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