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打造最具公信力内容平台(3)

2013/7/9 14:49:49 点击数: 【字体:

换来公众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不断累积起来的,你一篇篇报道,时间长了,就不断地加深这种印象,不断累积这种感情,最后上升为对一家媒体整体的信任。我们现在说的公信力,与其说对一家媒体报道的信任,不如说他是信任媒体本身,他又超越了具体的东西,形成这种印象了。

  周晓鹏:也就是品牌和一种概念在里面了。

  吴海民: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个时候就对象化了,事实上已经人格化了。

  周晓鹏:或者说也是品牌化了。

  吴海民:基于这种信任,公众对一家媒体的可信性产生本能的感知和评价。就像《京华时报》一样,现在卖报纸已经不是靠封面了,我们最初创办的时候,一定要把封面设计得更刺激一点,视觉冲击力更强一点,让它有十秒钟效应,靠这个来取胜的。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任何到街头买《京华时报》的人是可以不看封面的。

  周晓鹏:他买的是整份报纸的内容。

  吴海民:他是一种预期,一种信任。

  周晓鹏:他相信这份报纸我买完以后,整个世界上或者中国所发生的事情,我应该了解的,我需要了解的,我在京华里全都能看到。

  吴海民:对。这就是他对媒体的信任,不再去进行比较了,给你一块钱,京华拿走了。这是一种本能的反映。一旦建立这种信任的话,就形成了依赖,公信力在这个时候会转化为一种忠诚度。这上面是我对公信力的解答。

  周晓鹏:刚才吴社长在讲公信力的时候,多次提到京华的评论,我们也注意到京华的评论,最近无论在版面上也好,在质量上也好,都有很大的变化,咱们京华有意识加强评论版的力度,是不是从扩大品牌影响力或者扩大内容的影响力角度去考虑?

  吴海民:你说得非常对。影响力有几个方面,评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把影响力的问题具体说一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影响力。如果说公信力强调的是媒体的内在素质,那么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媒体的外在力量,它指的是媒体对公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政策、以及相关社会行为所施加影响的能力。或者还可以换句话说,它是媒体在影响受众思想,引导社会舆论,干预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它所能够发挥作用的一种力度。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媒体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决定着媒体社会价值实现的程度。影响力这个词这些年被广泛使用,可以在多种场合看到所谓的影响力,比如说广告合作说影响力,发行的时候说影响力,内容发布也是影响力,品牌活动也是影响力,影响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但我跟报社同事们讲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力来源于媒体的内容。

  周晓鹏:来自于内在的依托。

  吴海民:这是最根本的东西。离开内容,所谓的影响力那都是不可持续的无源之水,比如有些媒体在内容上不下工夫,猛造势,好像造势就是一种影响力,那是一种误解。一定要在内容上下工夫。

  周晓鹏:可能有影响,但是未必有这个力,即便在某个时间段有这个影响了,但是未必有持久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力的话,表明是由于持久性的,有力度的。

 吴海民:没有内容做支撑的影响力是不可持续的,是空中楼阁。我们认为《京华时报》在影响力上,当然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我们现在品牌也在发力,整个经营也在发力,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我们一定要在内容建设上下大功夫。内容建设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有影响的新闻报道,第二个是评论,第三个舆论监督,第四个主题策划。我认为影响力主要在这四个方面。先说报道,要在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上,我在这里讲到高质量是指媒体的报道,它是影响社会的日常手段,也是构成媒体影响力的基本材料。媒体影响力如果是一个大厦的话,它就是由日常新闻报道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所产生的持续的,不断的影响,它在累积着,加强着媒体的影响力。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产生影响,很多报道可能还会削弱影响,比如说那些平庸的报道多了,这个媒体就跟着平庸了,比那些低劣的报道多了,这个媒体也可能低劣了。

  在这个时代,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媒体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缺信息的时候了,你随便弄一条消息就受到欢迎吗,未必是这样,因为大家缺少不是信息,信息泛滥了,爆炸了,甚至过剩了,这个时候,能够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我认为主要是两种报道,一种就是独家报道,一种就是深度报道。独家报道为什么有影响呢?因为是首先发布的,它可以做到先声夺人,它是后来信息不断扩散放大的总源头。以后不管多少人转载,多少人放大,它都在扩散着你的影响力,因为你是源头。这是毫无疑问的。还有一个是深度报道,这种深度报道由于能切中时代发展的脉搏,能够直击公众关注的焦点,敢于触碰社会发展的难点,容易在公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能扩大你内心的影响力。更多的情况下,在今天,影响力是从这些报道中形成的。这些深度报道反映出一个媒体的新闻敏感度,反映你对事件驾驭的能力,它反映出你鲜明的立场,同时反映出你的品格。这种影响力会不断地放大。

  第二个方面,影响力要在观点鲜明的评论上下工夫。刚才提到《京华时报》的评论,确实这几年来下了大的力气,我们认为这是《京华时报》这两三年来改版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京华时报》在过去初创办前几年是不说话的,甚至是连创刊词都没有的一份报纸,就只讲事,不说话。那个时候是行得通的,因为那时候大家还缺少信息,现在大家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观点。这个时候你再不说话,就是一个哑巴。我们从2008年年底持续改版时就提出来评论是媒体高高举起的一个旗帜,是媒体向周围世界发出的声音,那么他也是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思想高地。在今天资讯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所缺少的已经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分辨、消化。这些消化需要观点来指引,特别需要评论。而且信息接受得越多,就越是需要评论,同时今天又是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众说纷纭,读者也需要在杂乱的噪音中,分辨出那些主流的声音,分辨出那些最令人信服的权威观点,这些就是时代的强音。《京华时报》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正是基于这么一个认识,我们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现在构筑了《京华时报》完整的评论体系,同时构筑了京华时评这个观点高地,一个高地,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时事评论,财经评论,文娱评论,教育评论,包括各个专业领域的评论,比如房产、汽车、健康领域的,旅游等等,在各方面都在发声,体育也在发声,这样一个体系已经构成了。再一个特别是构筑了京华时评这个品牌观点高地,从不说话的报纸,到天天要说话,而且要敢说话,说真话,也要会说话。有很多重大的问题,北京的,全国的,乃至世界的问题,我们都发声,这块的例子很多了,比如关于北京的地铁禁报令,连续发九评、十评,比如关于废除强拆,我们连续发五篇评论,关于上海大火发了多次评论。最近几期评论,大家印象也很深等等。特别是在有的时候,我们很多兄弟媒体觉得不好讲话,不知道该怎么讲话的时候,《京华时报》及时地发出了评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新疆“七五”事件出来以后,这个太突然了,而且太重大了,背景又太复杂了,这个时候要不要发篇评论?第二天全国的媒体只有三家发评论了,是人民日报、新华社,还有《京华时报》发了。三篇评论,《京华时报》的评论最好,标题也非常醒目,“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直截了当,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嘉宾访谈 2011年05月2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吴海民:都市报纸战国时代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