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汉末名士蔡邕家世及生平考述(5)

2013/5/15 9:18:24 点击数: 【字体:

传》称各类文章有“百四篇”,或此时已有文集传世,范晔亦曾见过,故能知大体篇数,但《蔡中郎集》何时成书、由何人编撰,现已无从考证。《隋书·经籍志》(13)著录曰:“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梁有二十卷。录一卷。”这样看来,《蔡中郎集》应在南朝即有流传。《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题作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十七别集类著录:“《蔡邕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别集类著录:“《蔡中郎集》十卷。”现今传世的《蔡中郎集》版本较多,就笔者所知,以明正德乙亥(1515)锡山华氏兰雪堂活字十卷本为最早,在这一版本系统中,《四部丛刊》本属最为常见。其他版本中,以杨以增海源阁刻本最为精审,许瀚著有《杨刻蔡中郎集校勘记》,今可见于四部备要本中;严可均辑本最为详备齐全;汪士贤校刊《蔡中郎集》(明嘉靖三十七年序刊本)等各本(14)。今人邓安生著有《蔡邕集编年校注》(7)一书,是迄今最为全面的一次对《蔡中郎集》的整理成果。
   
    蔡邕的其他著述,有《独断》二卷、《月令章句》十二卷、《琴操》、《劝学篇》一卷、《圣皇篇》一卷、《女史篇》一卷、《圣草章》一卷、《今字石经论语》二卷、十志、《班固〈典引〉注》一卷等[10]。
   
    5、结 语

    纵观蔡邕一生,可谓多灾多难、命运多舛,无意为官而祸患随之,直言的代价便是十数年的流放,天纵英才却修史无期,只能沦落天涯,流落江海,下狱致死。鲠直而天真的知识分子身陷末世宦海,注定了祸患亦将随身。蔡邕的情况正是如此,他的一生,注定了将遍尝他自己在《释诲》中就已清楚表明过的种种祸患。他初时拒绝奉诏作鼓琴侍弄之臣,后又辞州辟让与申屠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作《释诲》一文,讥讽“务世公子”“睹暧昧之利,而忘昭晢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的行为,高扬自己“眇翩翩而独征”的志向。但是,虽然明知乱世功名之祸患,但这样的博学之士,又怎么能够完全忘却世情、隐逸终老?何况才子总难免有些兼济天下的政治幻想,本着以学救世、拯溺扶危的理想,蔡邕终于受乔玄之征辟而出仕,官至议郎,著述东观。但在阉尹擅权的朝廷中,若不能苟且取容,便无容身之地。天真而率性的知识分子,涉足末世宦海,一如狂风疾雨中的小舟,任凭命运的簸弄,最终难免倾覆的结局,这是末代士子的共同命运,蔡邕亦不例外。他一时“感激忘身”,遂因金商门“答诏问灾异”而得罪,几遭弃市,九死一生,幸遇赦免,又被迫“亡命江海”十数年,原欲保全性命,终老泉林,但才高豹隐难,祸仍未已,为“高名”所累,被董卓胁迫为官,“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封侯晋爵,欲逃遁亦不能,及董卓颓败,复受累下狱而死,修史未成,“名浇身毁”。既知世事险恶却因“名高”而难隐,随一己之“意气”而进退,终招其辱,蔡邕的一生,乃是一幕乱世书生的命运悲剧。范晔的《后汉书·蔡邕传论》曰:“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极之运,有生所共深悲也。(3)”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卷八“顺帝”条则称:“蔡邕意气之士也,始而以危言招祸,终而以党贼逢诛,皆意气之为也。(5)”范晔和王夫之,一褒一贬,然而对蔡邕的命运悲剧,他们都以“意气”二字总结,可谓不刊之论。
 
    *作者简介:陈海燕(1978-),女(汉族),湖北襄樊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及文献学研究。
 
参考注释
[1] 关于蔡邕享年的详细考证,参见陈海燕的博士论文《蔡邕研究》,四川大学, 2009年。
[2] 数据转引自章曰春、韩晓娟的论文《自然灾害与东汉神学的嬗变科学与无神论》,载于《科学与无神论》, 2006年第6期。
[3]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曰:“(灵帝)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忌惮。”
[4] 《后汉书·蔡邕传》曰:“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李贤注引“邕祖蔡携碑云:‘……长子棱,字伯直,处俗孤党,不协于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年五十三卒。’《谥法》曰:‘清白守节曰贞,纯行不差曰定。’”
[5] 蔡质所著《汉官典职仪式》一书久已亡佚,清人孙星衍辑有《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见《平津馆丛书》。
[6]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惠栋曰:“《邕别传》曰:邕与李则游学,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性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7] 蔡邕撰写《独断》一书的动机及该书的内容、性质等,参见陈海燕的博士论文《蔡邕研究》,四川大学, 2009年。
[8] 蔡邕所正订是《五经》或《六经》文字,经学研究者对此论之甚详,详见《隶辨》卷七,也可参考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上册,第258、259页。
[9] “十志”在《后汉书》本传中作“十意”,当是汉桓帝名“刘志”,为避讳起见改称“意”,但蔡集各个版本中不尽一致,为统一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一律作“十志”。
[10] 关于蔡邕的著作及版本情况,刘跃进先生《蔡邕著述摭录》(《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4期)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证,本文兹不赘述。
 
    参考文献
    (1)刘珍.东观汉记[M].吴树平,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2)蔡邕.独断[M].四部丛刊影印上海涵芬楼影常熟瞿氏鉄琴铜剑楼藏明弘治癸亥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3)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5)王夫之.读通鉴论·顺帝[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6)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7)邓安生.蔡邕集编年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8)陈海燕.蔡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9.
    (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 1997.
    (1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49.
    (12)萧统.文选[M].李善,注.影印嘉庆十四年胡克家本.北京:中华书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