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汉末名士蔡邕家世及生平考述(3)

2013/5/15 9:18:24 点击数: 【字体:

填塞街陌。
   
    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刚柔相济,雍容典雅,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不但在当时被奉为经学和书法的双重典范,且流风所及,至为深远。南朝梁武帝《书评》评论曰:“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也认为:
   
    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11)。
   
    其三,这段时间也是蔡邕全面致力于汉史修撰的时期,他“得备著作郎”,在东观著述,《戍边上章》一文称“建言十志皆当撰录,遂与议郎张华等分受之”。并主动承担了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史才的信心,“其难者皆以付臣。先治律历,以筹算为本,天文为验,请太史旧注,考校连年,往往颇有差舛,当有增损,乃可施行,为无穷法。”蔡邕承担了《律历志》这一部分,但由于律历涉及天文、术数等方面,道至深微,具有较大的难度,他上表请求长于用算的刘洪与自己一起共同完成任务,“与共参思图牒,寻绎度数,适有头角。”至金商门之祸前,十志已基本完成[9],后来他流徙朔方时将其附在《戍边上章》中,一并呈给了灵帝。他的《圣皇篇》和《女史篇》、《班固〈典引〉注》等,或也作于这一段时间。《隋书·经籍志》在《劝学篇》下有注云:“有司马相如《凡将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崔瑗《飞龙篇》,蔡邕《圣皇篇》、《黄初篇》、《吴章篇》,蔡邕《女史篇》,合八卷。”其中《圣皇篇》见《法术要录》卷七《书断·飞白》:“案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汉灵帝熹平年,诏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垔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从与之并称的《凡将篇》、《太甲篇》等书来看,《圣皇篇》、《女史篇》或是同一类的字书。《班固〈典引〉注》一卷,尚保存在李善注本《文选》(12)中。
   
    其四,这段时间,蔡邕在政治上也表现得十分活跃。他不仅与党人多有交往,也积极地对朝政事务发表个人见解,他屡次上书言事,针砭时政、抨击奸佞,他的《历数议》、《荐皇甫规表》、《陈政要七事疏》、《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议》、《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答丞相可斋议》等章表、封事,皆出自这一阶段,充分证明蔡邕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才华出众,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相当政治眼光的士子。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蔡邕,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言论上,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党人色彩,这些,与他和郭林宗、度尚、羊陟、胡母班等人的交往具有密切联系。
   
    光和元年,正在蔡邕忙于编撰汉志、上书言事的时候,由于灾异频现、祸难不断,灵帝召杨赐、蔡邕等人至金商门答诏问灾异,蔡邕一一切言直对,引起了灵帝的重视,特诏他进一步言事,在帝王一句“博学深奥,退食在公”的赞扬下,蔡邕遂“感激忘身”,将自己所想所见,一一陈述出来。其中,他还明确斥责了几位他视为“国蠹”的奸佞之徒和尸位贪浊的大臣,这封“皂囊密封”的封事,被别有用心的宦官曹节、王甫等人泄露了出来。一时间,“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在这些人的联合营构之下,蔡质、蔡邕父子遂以阿附党人、诽谤公卿的罪名下狱,几遭弃市,幸而经过大臣卢植、宦官吕强等人上书营救,得以保全性命,全家髡钳流徙朔方。
   
     一场横空而至的灾祸,使蔡邕从东观著述被打入了洛阳狱中,继而又流徙到边远荒郡朔方,此时,最让他难以割舍的,则是自己续修汉史的事业。在徙所边患不断、“烽火不绝”的情形下,他担心自己史志成果会被毁坏、湮灭不传,遂呈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章表,将已经大体完稿的汉史十志附在《戍边上章》后面,上书灵帝:
   
    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没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遂不设施,谨先颠踣,科条诸志。臣欲删定者一,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欲著者五,及经典群书所宜捃摭,本奏诏书所当依据,分别首目,并书章左。臣初被考逮,妻子迸窜,亡失文书,无所按请,加以惶怖愁恐,思念荒散,十分不得识一,所识者又恐谬误,触冒死罪。被沥愚情,愿下东观,推求诸奏,参以玺书,以补缀遗阙,昭明国体。章闻之后,虽肝脑流离,白骨剖破,无所复恨,惟陛下留神省察(7)。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己多年心血成果的珍惜,出于对续修汉史这一事业的渴望,身在流徙之地,蔡邕仍然恳求“愿下东观,推求诸奏,参以玺书,以补缀遗阙,诏明国体”,甚至达到了“虽肝脑流离,白骨剖破,无所复恨”的地步。《戍边上章》一文,真实地表达了蔡邕此时的心愿,辞诚意哀,饮恨黄泉,死而无憾,其辞之哀,意之切,虽后世《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亦不能过之。
   
    同时,蔡邕居于朔方,也没有废止自己的著述,他撰写了《月令章句》等篇章,并在《月令问答》一文交待此书的写作缘由,曰:
   
    亦自有所觉寤,庶几颇得事情,而讫未有记著于文字也。惧颠蹶陨坠,无以示后来聪直君子,而怀之朽腐,窃诚思之(7)534。
   
    由此可知,《月令章句》作于流徙时期,在这种“危险凛凛,死亡无日”的处境下,蔡邕对著述一事的坚持显得尤为执著,可见儒家立言不朽的思想对他的浸润之深。
   
     3.4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流寓江海的十数年
   
    金商门之祸,对蔡邕的打击可谓极大,不仅下狱濒死,全家髡钳徙边,在流徙的途中,酷吏阳球还派人追杀他,到了徙所,阳球又一次贿赂长官,意欲对其加害,幸好蔡邕素来的好名声感动了刺客,才免于一死。
   
    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3)。
   
     此时的蔡邕,对被汉代人反复吊咏过的三闾大夫屈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曾作有一篇《吊屈原文》寄寓自己的感受:
   
    迥隔世而遥吊,讬白水而腾文。……鸋鴂轩翥,鸾凤挫翮。啄碎琬琰,宝其瓴甋。皇车奔而失辖,执辔忽而不顾。卒坏覆而不振,顾抱石其何补!(7)
    
    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对蔡邕来说,“顾抱石其何补”,不仅是他对屈原人生的理解,也是他对个人遭遇的一种解脱和释然。此时,他对政治已经丧失了希望和信心,唯一不能放下的,是他续修汉史的事业。
   
    《戍边上章》一文连同蔡邕所附上的汉志十志, 使灵帝略生恻隐惜才之心,次年大赦党人时,流放九个月的蔡邕终于被赦免,将返回本郡。然而,就在五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为他饯别的酒宴上,他断然拒绝了王智的示好,当众拂袖而去。这种丝毫不容苟且的态度激怒了王智,“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内宠恶之。又一次招致了内宠的忌恨,受到诬陷的蔡邕不敢回归陈留本郡居住,只能亡命江海,流寓异乡长达十二年之久。幸好就在他流亡不久,金商门之祸中欲致蔡邕叔侄于死地的大臣刘郃、阳球等人,因谋诛宦官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