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伟:宁先生家学渊源,很早就接受艺术训练。
宁钢:我祖籍湖南长沙,爷爷是一个秀才,写一手好字,逢年过节就给邻居、亲友写对联。我父亲从小学习绘画,毕业于武昌艺专,即现在的湖北美术学院。父亲的油画风格深受俄罗斯油画家影响,很注重空间感、色彩及造型。我从小学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俄罗斯风格的油画,深受父亲的影响。我大学毕业后,在景德镇高校长期从事油画创作和教学。我的色彩感很好,这与父亲教的油画技术和审美有关。我的作品有厚重感和整体感,与景德镇当地的油画和艺术创作有很大不同。
王洪伟:您什么时候开始从事陶瓷艺术创作?
宁钢: 1982年3月,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秦锡麟先生担任研究所所长后,引导我们年轻的大学生不断创新。我不仅在陶艺方面获奖无数,而且进行了很多景德镇传统的古彩、粉彩工艺的创新。我还从民间的剪纸艺术、京剧脸谱艺术中吸取营养,创作了很多具有现代感的陶瓷艺术作品,令那些老艺人刮目相看。
1988年,我调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很长一个时期,我都在专心画油画,很少进行陶瓷绘画。1991年或1992年的时候,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的儿子、我的中学同学张晓东的撺掇下,我重新开始了陶瓷艺术创作,尤其是陶瓷绘画。
王洪伟:从1988年回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至今已近30年,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您对自己的陶瓷艺术创作风格、贡献有无细致总结过?
宁钢:1988年回到陶瓷学院后, 我专业从事陶艺的教学和创作,后来在韩国读了硕士研究生,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了博士。我的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油画的理念,与景德镇当地的陶瓷艺术创作有很大不同。我一直觉得,法于传统又不同于传统,但一定要法于传统,才能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同步。陶瓷艺术创作,技法要传承,否则没生命力。
我早期的陶瓷艺术创作都是自己绘画,在小作坊内烧制,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后来,我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独立创作陶瓷艺术作品,渐渐被陶瓷艺术界和市场认可。我的陶瓷绘画,早期是画古彩,后来我开始画粉彩。粉彩比较适合我的性格,可以表达我的艺术思想。我创作的荷花系列,获奖无数。我办过许多展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我的第二个创作主题是梅花系列,第三个是佛像系列,第四个是岁岁祥和系列,第五个是泼釉系列,第六个是堆塑陶艺系列。秦锡麟先生10年前曾说:“宁钢的陶瓷艺术将会载入景德镇陶瓷史,载入中国陶瓷史。”他主要说我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独树一帜,是景德镇以前没有的。的确,我的陶瓷艺术创作是由一种综合艺术修炼而来的。我以前关注和从事过很多艺术形式,汉砖、剪纸、色釉、油画,还学过装饰,学过国画,这种综合性修养在陶瓷上体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修养和审美理念。
秦锡麟先生开拓创新,开一代风尚。现在,学院派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占了上风。像我这样从景德镇成长起来的陶艺家,走得很艰难,完全靠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勤奋发展起来,最终一步步在景德镇、在海内外有了自己的陶艺影响力。
我个人认为,陶艺创作,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有学术传承,必须进行理论研究和诸多创新。不创新,难以很好地传承。
王洪伟:您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到或接触钧瓷?
宁钢:在大学的时候,我就了解到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是一种独特的材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艺术深入人心。很多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师生都曾经到禹州神垕瓷区创作。这次是我第二次到禹州神垕,我在禹州钧官窑博物馆了解到钧官窑的辉煌历史,受益匪浅。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以前从中国陶瓷史上了解的钧瓷毕竟是纸上的、书上的。
王洪伟:禹州神垕的陶艺家,哪几位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宁钢: 我印象深刻的有晋佩章先生。晋老很值得敬重,是真正的大家。他的作品大气规整。他对工艺的把握非常准确,充分体现了青瓷的特点,釉色丰富,造型规整,与传统造型很不一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金伟的陶艺作品,造型上既有历史感,又很有时代感,肌理处理得很到位,釉色表现得很到位。他是一个学者型、研究型陶艺家。禹州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张金伟站在一个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传统精髓精通后进行了创新,他的作品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孔相卿是我一直关注的钧瓷艺术家,我感觉他从传统钧瓷里跳出来了。他对钧釉的把握是很少人能达到的 。他的钧瓷造型也很有新意。他的钧瓷企业做得很大,如果他一心做职业陶艺家,相信会做得更好。
刘建军的作品很有新意,有厚重感,有分量,对线和面处理得很到位,工艺上把握得也很娴熟。梅国健老师也是我尊敬的陶瓷艺术家,恢复了唐花瓷,创作出很多好作品,很了不起。禹州神垕瓷区还有很多优秀的陶艺家值得尊重。
王洪伟:您觉得当下钧瓷艺术创作还存在哪些不足,亟待改进?
宁钢:我觉得当下钧瓷发展的最大问题是造型设计理念的创新。一些外来艺术家用钧釉进行陶艺的自我表达可以,但我不欣赏。我个人的观点是,外来艺术家要用钧釉表现一些思想和理念, 要在传统器皿上创新才更有生命力,但不排斥现代艺术。
王洪伟:钧瓷要大发展、大繁荣,宁教授能不能给一些好的建议?
宁钢:陶瓷的发展是多元的,陶瓷的创作思想是多元的,陶瓷的需求是多元的,钧瓷的发展也应是多元的。因此,要多吸收外来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神垕瓷区应该更加开放,吸引更多外地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参与造型设计和工艺的创新,钧瓷产品才会多元。今后,钧瓷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设计,艺术陶瓷透过设计进行产业化,提高附加值,才能增加品牌效应。通过设计创新、品牌创新,把钧瓷艺术产业化。
王洪伟:神垕国际陶艺公社是 一种新的陶艺生产模式,宁教授对此有何建议和看法?
宁钢:陶艺公社也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创作方式,很接近国际理念。这种模式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外界和国际上能够了解禹州的钧瓷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透过陶艺公社这种形式,来发扬光大,来传承,让钧瓷更加辉煌。钧瓷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陶艺公社还要加强钧瓷宣传, 将钧瓷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