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在仰韶文化博物馆一楼大厅见到杨栓朝时,他正在指挥着工人们装修彩陶坊。彩陶坊内的展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彩陶艺术品。在介绍这些艺术品时,他拿起“人头虎面像器盖”自豪地说:“这个仿制品创作了4件,其中一件被瑞典东方博物馆永久收藏。同时,被瑞典东方博物馆收藏的还有‘X光透视人体像器皿’。”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河南渑池县,是中国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仰韶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和蚌器等。其中,属仰韶彩陶最具代表性,也是仰韶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今年43岁的杨拴朝,是土生土长的渑池人,从事仰韶文化彩陶复制和研究10余年,如今是一位声名远扬的仰韶文化彩陶研究的“土专家”。
享有“仰韶文化之父”之称的安特生,是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公元1921年,他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不但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和文化,而且相当发达,使过去宣扬的“中华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从出土的一件件精美的彩陶碎片中,让我看到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发达的制陶业和高超的彩绘艺术。”杨拴朝说,“尤其是绘制着精美花纹的彩陶,浓缩了几千年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更是让我着迷。”
随着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工作的结束,安特生将运回到瑞典研究、展览,目前存放在瑞典东方博物馆。在杨栓朝心目中,瑞典东方博物馆是一个充满魔幻的神奇地方,为了研究彩陶艺术的精髓,他自费飞到瑞典,与先人留下的瑰宝零距离对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加激励他对彩陶艺术的极致追求,决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
韶文化中精髓——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上不规则圆点纹饰非常独特,仿制难度很高。杨栓朝说,“无论陶工们如何用毛笔去画去描绘去模仿却与出土的彩陶上的圆点纹饰总是相差甚远。” 经过4年的反复研究论证及拜访、请教专家,终于揭开了彩陶上“圆点即是指纹”的玄机。此论点得到了相关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我们现在仍在传承使用的指印文化在仰韶时代找到了源头。”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表示,此举将华夏民族的指纹运用术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2011年11月7日,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艾娃女士专程赶赴渑池县参加。艾娃女士与杨栓朝进行了文化交流,对他的彩陶艺术品赞赏有加。以仰韶文化为桥梁,杨栓朝通过自己在彩陶艺术上的研究和创新,将中国的彩陶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作为农民艺术家,杨栓朝更为欣慰的是,已经被中国社科院聘为仰韶文化的研究员。杨栓朝说:“为了弘扬仰韶文化,发掘先人的艺术精华,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实践中研究彩陶艺术,将更美的艺术作品呈现给世人。”(完)记者 王登峰 李贵刚【原标题:从渑池到瑞典:农民艺术家弘扬仰韶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