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上蔡县杨集镇有个“毛笔村”

2013/8/2 11:28:03 点击数: 【字体: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被国内书法家所敬重的毛笔制作传统艺人白山林对毛笔这一文化遗产情有独钟。每天,已73岁高龄的白山林老人仍和工人们一道梳毛、择笔、刻字,这些看似简单但要求很严的工序白山林老人已经干了整整60年。由他一手创办的杨集镇白家毛笔厂已成为国内享有名气的文化制品企业之一。“挥毫揽白云,泼墨撼五岳”是对白家毛笔的真实赞誉。

  “杨集毛笔鼎盛时期是六十年代初,那时家家户户都搞毛笔生产,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至少要生产一千支左右,但还是供不应求。”白山林告诉笔者,“现在不同了,毛笔越来越没有市场了,毛笔制作后继乏人,全村制作毛笔的人少了。”提起当前的毛笔市场,白山林老人一脸的忧郁和无奈。

  然而令老人庆幸的是,在上蔡县委、县政府和杨集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旨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计划正在筹备和酝酿之中。与此同时,占地1.5万平方米的杨集文化用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也正在紧张的规划和运作之中。文化用品批发市场的建成,将为杨集毛笔以及杨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机遇。

  杨集毛笔,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杨集村现有耕地2420亩,总人口2930人。自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经商意识较强的杨集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瞄准国内对毛笔需求量大的机遇,发展毛笔制作和生产。于1955年成立国内第一家毛笔供销社,之后又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把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组织起来,建立了专业制笔企业——高岳区毛笔厂,开始了规模产业经营。高岳区毛笔厂曾创下了月生产毛笔80万支的辉煌记录,所生产的毛笔销往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专业销售毛笔的经纪人,杨集毛笔享誉全国。截止目前,杨集村毛笔礼品销售公司发展到五家,在上海、北京、济南、兰州、西安等全国各地的销售公司三十多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产值1亿多元,创利税1千多万元。文房第一宝,文人离不了。杨集村白云毛笔厂生产的高档毛笔,礼品套笔成为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致力于杨集毛笔的保护和开发,为扩大生产规模,杨集人以其敏锐的商业意识,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经济战略,加大对毛笔生产技术、品种的升级换代,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产品包装、选材上进行改革,在销售上进行创新,在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存精去伪,精益求精,在产品销售上,形成了自己的网络,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都有杨集毛笔销售网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杨集要的毛笔生产规模急剧下降,销售也陷入了底谷。但生性好强、对毛笔有着深厚感情的杨集人不想放弃从事了几千年的制笔事业,便在精制毛笔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缩小生产规模。现在的杨集毛笔不仅没有为时代所淘汰,还为杨集人迎来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嬴得了更多赞誉。强、中、柔、长、短、峰六个系列,几十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毛笔,驰名东南亚,尤为海外华人和书法家之爱慕。闻名海内外的书法大家毛炳前先生,专程来到杨集村购买了一管中毫,用后很是趁意,对杨集毛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全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陈天然先生用过杨集毛笔后,欣然题写了“柔胜刚”三字。台湾书画大家、祖籍上蔡百尺乡的萧纪书老人回乡省亲时,用杨集毛笔现场挥毫泼墨,即兴画了一幅“田园小景”赠予白云笔厂。台湾著名画家刘墉也曾用杨集毛笔赋诗作画。

  昔日毛笔的销售,为杨集村造就了一批素质优良的产品推销大军,他们通过走南闯北推销毛笔,见多识广,开阔了思路,积累了丰富的推销经验,在搞好毛笔生产销售的同时,与时俱进的杨集人纷纷转而推销文体用品、劳保产品、高档礼品、杨集铁锅等产品,进而发展到房地产开发、新闻出版、防水工程等行业。文化事业成就了杨集镇一批又一批人的发财梦想,为杨集村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富翁,据不完全统计,杨集村务工经商人员中拥有10万元以上高级骄车50多辆,其中不乏奔驰、奥迪等世界名车,引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原标题:上蔡县杨集镇有个“毛笔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网易网 2007-01-3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上蔡杨集“白云翁”毛笔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