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洛阳泥塑家李明甫的“洛阳水席”泥塑终于创作完成,至此已经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河洛大鼓”及“大里王狮”“洛阳宫灯”“唐三彩”“真不同洛阳水席”等8个获得2007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的泥塑作品全部创作完成,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让观者无不赞叹称绝。
李明甫是洛阳群艺馆的一名泥塑师,从事泥塑艺术已有30多年。2006年10月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阳巡展期间,李明甫师傅萌发了用泥塑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念头,经过数月构思, 200多个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终于“复活”在人们面前。在泥塑“河洛大鼓”作品中,一位担任“主唱”小伙子,脖子后仰,嘴巴大张,一副引吭高歌的样子,身上除了褡裢、汗巾,还有宽松的大裆裤子系着一根粗布拧成的腰带。站在他周围伴奏的乐队,坐在马扎上的两个老者一个手拉二胡,额头仰起,嘴巴微张,与主唱相应和;另一个弹三弦的神态安详,双目微闭,面带微笑,似乎正沉醉在美妙的韵律中,将30年代老洛阳的民间艺人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另一组表现老洛阳人聚餐吃水席的泥塑作品也引人入胜:一群人围坐在一张大方桌旁,有的在划拳,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在给怀中的孩子喂食。他们穿着各异,表情鲜活传神。摆在桌上 “制作”得细致入微的“牡丹燕菜”、“梅菜扣肉”等“洛阳水席”代表菜更让观者脱口而出,令人叫绝。47岁的李明甫介绍,创作这些作品不但是为正在进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活动助威,更重要的是通过泥塑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活灵活现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民间绝技加以表现,教育下一代。 “复活”河洛大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更加广阔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项目。巩卫东【原标题:洛阳泥塑家李明甫妙手复活 “老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