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鈞窯僅存的煤燒窯
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子第74代後裔;他從藝30多年來,一直固守鈞瓷「窯變」之本,尋最美窯變;他啟用「氣燒」,打破「十窯九不成」定律,率先邁進產業化;他一改傳統鈞瓷只有形美卻很少承載深厚題材的狀況,譜寫了連續6年蟬聯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的傳奇;他推出茶具系列——鈞瓷美壺,突破鈞瓷囿於觀賞陳設瓷的框框;他設計的《四海昇平》等作品曾被比爾·蓋茨、聯合國總部收藏,令鈞瓷代表的中原文化、中國民族文化由此傳向***,傳向世界。
他,就是最擅「變」大師——孔相卿。
尋最美「窯變」連燒45窯
孔相卿十七八歲時,在北京友誼商店看到鈞瓷和其他工藝品擺放在一起,工藝粗糙、造型失真,孔相卿「羞愧」得不敢再看,立馬離開。自此,孔相卿就發誓,要突破地區局限,把鈞瓷工藝做好。
他一直著重整理、優化傳統造型線條,創作出鈞瓷鮮有的玉壺春、人物、動物、異型與借鑒現代陶藝的造型,但他總覺得釉色不夠美不夠豐富。1992年,他冒險建了兩個6立方窯、一個20立方窯,以尋求最美「窯變」。當時,神垕大量生產日用瓷,只在實驗室生產鈞瓷,以保留鈞瓷這個瓷種不斷掉。國營廠較大的窯也就6立方,孔相卿的「大手筆」在神垕不脛而走,「看笑話」的人不在少數,但他並未就此止步。達到什麼溫度變火焰各有說辭,於是孔相卿從750度開始燒起,沒隔10度做次記錄,連燒45窯,用孔相卿的話,「燒得精神崩潰」,但因為技術未得到改進,他的45窯沒燒成。鬧了大笑話的孔相卿卻稱:「雖然是燒燬了,但我開始明白影響窯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燒窯溫度、礦石成分、上釉特點等等,沒白燒!」
最佳燒製——氣燒
1992年建廠後,孔相卿著意發掘、繼承宋鈞官窯工藝製作精華,制定出一套系統化、標準化的工藝流程,使之便於操作並進行質量管理,還培養出一大批掌握新工藝流程的年輕技工,為他一直醞釀的鈞瓷產業化提供勞動力支持,勞動力問題解決了,「十窯九不成」的定律咋破?
1994年,孔相卿得知景德鎮等地有窯口用液化氣燒窯後,極度興奮,一夜未睡,第二天就帶了6個人開車去景德鎮,幾次參觀後,氣燒窯的工作原理還是沒搞明白,孔相卿一行又去很多地方,拖人、拿錢請教氣燒技術,幾經波折後,終於有人肯透露氣燒工作原理。從景德鎮和潮州回來之後,孔家鈞窯不到一個月就做成一個液化氣窯,第三窯鈞瓷燒得特別漂亮,街坊鄰居聽說後,都趕來看熱鬧,自此,孔家鈞窯一開窯窯口全是人。
液化氣燒製鈞瓷成功,標誌著孔家鈞窯掃除了產業化道路的障礙,此時,孔相卿又做出一個驚人決定——無償把液化氣燒製技術轉讓給神垕其他窯口。現在神垕的絕大多少窯口都用液化氣燒製鈞瓷,一改傳統的柴燒和煤燒,推動了鈞瓷燒成的一次革命。
最厚承載——時代精神
鈞瓷在窯爐中自然窯變出色彩斑斕、變幻無窮的作品,人力無法控制,「千鈞萬變、意境無窮」的美給欣賞者留下想像空間。它以氧化銅為著色,「窯變」聚色成形,而更以形成景觀者為絕。有詩為證:「出窯一副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在鈞瓷這樣的形式美下,不少名人感歎:「畫家嫌筆拙丹青難畫,詩人怨詞窮佳句難描」。而孔相卿先生創作的《小口瓶》、《玉蘭尊》、《廣口瓶》秋風落葉、梅瓶更是鈞瓷形式美的完美體現。
傳統鈞瓷雖有優美的造型、豐富的釉色等形式美,但沒有人賦予它深厚的內容、宏大的題材。孔相卿卻賦予鈞瓷作為「國禮」、「祝福中國」這樣深厚的題材,他告訴本報記者:「當代鈞瓷藝術家應創作出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來,才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孔相卿在青銅器造型的基礎上,運用浮雕、圓雕等多種手法,先後創作出《祥和寶鼎》、《四海昇平》、《國泰鼎》、「豐」尊、《海晏鼎》等「祝福中國」系列作品。他的創作加入很多諸如龍、鳳、鏤空等中國元素,深透孔子儒家「和諧」、「和為貴」等理念、同時又彰顯出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他的作品《偉人尊》、《豐尊》與《國泰鼎》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2008年,鈞瓷作品《四海昇平》又被聯合國總部永久收藏。而截至2011年10月12日,他設計的《豐尊》、《海晏鼎》、《象天鼎》、《珠聯璧合》、《共贏尊》、《坤元鼎》已連續6年蟬聯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
最好「回歸」——鈞瓷美壺
鈞瓷的客戶曾經只有一家——皇家御用,正因為北宋時期鈞瓷被皇室選為貢禮,鈞瓷才有了「黃金有價鈞無價」、「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但孔相卿卻要讓鈞瓷產業化,一改皇家御用的「姿態」,來滿足現代人對審美的需求。不少人因此懷疑這會讓鈞瓷作為「國禮」的尊貴地位下降,甚至重蹈「唐三彩」做爛的覆轍。孔相卿說,鈞瓷產業化,並不是要走量大價廉、附加值的低端市場,而是堅持藝術性、品牌化道路,進而一改鈞瓷主打國內市場的理念,把鈞瓷代表的中原文化、中國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傳播。
孔相卿的作品曾被比爾·蓋茨、日本三重縣博物館、葡萄牙國會、聯合國收藏,踏出了走向世界不小的一步,但他並沒有因此滿足。
孔相卿於2008年推出醞釀已久的茶具系列——鈞瓷美壺,為的是讓當代鈞瓷向實用性回歸。孔相卿認為,不論是孔家鈞窯設計的《偉人尊》、《豐尊》,還是其他窯口的優秀作品,均為觀賞藝術類陳設瓷,而早在宋代,即便作為皇宮御用品,鈞瓷也是以實用器皿為主。再加上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當代人對精神的需求越來越高,鈞瓷就不能囿於觀賞陳設瓷框框,要為生活而藝術,面向大眾、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於是孔相卿以禹州當地特有的瓷土精心淘練、突破鈞瓷收縮率大的技術難關,推出鈞瓷美壺,鈞瓷茶壺在1300度高溫中燒製而成,不含對人體有害物質,另外釉色乳光瑩潤,在造型上還突出玩賞性與實用性,現在已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喜愛。【原标题:最擅「變」鈞瓷大師孔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