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玉器商会副会长、翡翠艺术研究学社副社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 常万亭
常万亭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也许是恋上他乡,所以,用刀笔雕琢人生的篇章。
也许是梦有翅膀,所以,任心情展翅翱翔。
走过的路,洒下许多故事;而记忆,依旧那么清晰。
历经风雨,或许会变得坚强;而征程,只是多了几许沧桑。
——题记
走在四会的街头,看着人来车往,老常不会感到在他乡的陌生,因为这里有他朝夕相伴的玉石和熟悉的老乡。老常从河南老家到四会已经快六年了,七年里四会大大小小的玉器城、玉器街、玉器商店都留下了他的记忆,他将这份特殊的情感融入到手中的刀笔,化成美丽的虫鸟,盛开的鲜花,以及一件件充满生命和灵魂的翡翠作品。
老常1967年生于河南内乡余关,从小就喜欢艺术绘画,小时候不经意的涂鸦为他日后从事玉雕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当他18岁的时候就开始跟师父学习玉器雕刻技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痴迷于玉石雕刻的常万亭在师傅的指点下,技艺日渐精进。历经三年的锤炼,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一跃成为能够独立设计、创作的玉雕师。出师后,常万亭抱着趁年轻多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的想法,先后在河南省的内乡、南阳、商丘、镇平等地的玉器厂和辽宁省的海城金盾集团担任设计工作。多年的社会阅历,常万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丰富了他创作思路。人生黄金时段的学习、磨练,使他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一个高级工艺师,在技术和思想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05年,老常从辽宁回到河南,那一年,河南的玉石市场不景气,由于玉石原材料的紧俏,一些高档的材料要么难以寻觅,要么价格贵得离谱,老常只能捡一些边角料或者杂石进行创作。在创作上难以施展才华的老常那段时间过得很是郁闷,从事玉雕设计、创作多年,从没有这么失落过,于是产生了又一次出走的念头。亲朋好友口中的“四会”引起了老常的极大兴趣,适逢广交会参展,老常带着作品来到广州,等一切安顿好后,立马驱车赶到四会与朋友会和。通过了解、考察,老常开始后悔自己辗转了那么多地方,唯独把四会给落下了。他深信这里是他艺术生命的第二春。广交会结束后,老常回到河南,他委托这里的朋友帮他寻找厂房,两个月后老常毅然地把工厂和家人都迁了过来。在四会的河南籍玉石从业人员从此又多了一份子,四会又多了一位玉石雕刻大师。
2005年老常辗转来到四会,开设了得玉旺玉雕厂,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追求与艺术梦想。老常延续着自己所擅长的花鸟摆件,走精品路线。从原石选购、图案设计、打胚、修光,老常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他坚持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的原则。他说要保证作品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花鸟图案的设计创作方面,老常多年的技艺、经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业内人士评价老常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平凡之中见雄奇、平静之中见伟岸。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恰到好处。各种盛开的鲜花,多姿多彩,也有含苞待放的,各有各的内涵,将不同花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雕琢的鸟儿,羽毛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动感十足。他给了花鸟生命与活力。
老常在艺术上的造诣源于他的生活阅历以及从书中汲取的知识,除了阅读与玉器相关的书籍外,老常还连续六年征订《收藏》杂志,从历朝历代的传世精品中探寻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创作灵感。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丰富外,更重要的老常有一个“和睦之家”。
老常现在担任四会市玉器商会副会长、翡翠艺术研究学社副社长,同时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荣誉,不得不提老常的妻子。老常在家创作时,妻子就在档口管理生意;老常的设计思路阻塞时,妻子就做丰盛饭菜给他解压;老常设计图稿出来后,妻子是第一个读者,时常提出不同的意见……还有他们的宝贝女儿,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打小就迷上了玉石文化,在玉文化上颇有研究,经常能见到她关于玉石的文章见诸报端。
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给老常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虽然妻子老抱怨他把整个人都交给玉石了,陪她和女儿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家人总能理解老常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有她们的鼓励和支持,老常在艺术之路上愈加地努力。
玉如人生,老常在多年的逐玉生涯中,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的品性也深深地注入他的内心。做玉如做人,这是老常的人生信条。为了方便客户找上门,老常是较早挂上企业招牌的河南老乡。老常说这不单单是一种宣传,更重要的是给客户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有了这么一个招牌,客户看了就不觉得是家“黑店”了,卖出去的货如果有什么问题,客户也有地方可以找。有人说老常是自己给自己添堵,但老常说这是关乎一个人信誉的问题。只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就不用担心有人上门退货。
如果要问老常幸福的味道是什么?我想他会回答:幸福的味道就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根破旧的毛笔和一块粗糙的石头。这就是老常,在他乡守望着幸福的味道。【原标题:常万亭:他乡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