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邵波:下岗工捏泥“捏”成大师

2013/7/26 17:38:30 点击数: 【字体:

    黑黑的娃娃脸,瘦瘦的个儿,戴一副近视眼镜,坐在那儿少言寡语,或许在一大群人中,你会忽略了他的存在,这就是邵波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然而,这位貌不惊人的33岁周口“娃娃脸”书生,在家乡少有人知,在外地却是名人,以捏泥泥狗享誉国内工艺美术界,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还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昨天,记者走近这位年轻大师。
   
    下岗舍不掉泥泥狗
   
    “我是淮阳纱厂的挡车工”,谈起身世,邵波流露出复杂的神情。他说,他于1996年下岗,下岗后,像其他人一样,为了生计他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他是川汇区搬口办事处邵寨村(过去隶属淮阳)人,父母在淮阳县城工作,他自小出生在县城,又在城里长大。父母是普通工人,祖辈种田,没有一点泥泥狗艺人的家庭背景。
   
    他说,当上捏泥艺人完全是一种缘分。小孩子从小都有爱玩泥巴的天分,但是,一个在泥泥狗和捏泥艺人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生命里离不开泥泥狗的影子。淮阳是伏羲氏定都之地,城北关有伏羲氏的陵寝———太昊陵,泥泥狗作为传说中的“看陵狗”,被视为“神物”,其蕴涵的文化体现了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和风土人情,被誉为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太昊陵附近的村庄世代传袭着这项珍贵的泥塑艺术。
   
    邵波的家和学校离太昊陵很近,那里是泥泥狗和艺人的集散地,每逢初一、十五,艺人们成群地到太昊陵卖泥泥狗。不上学时,他跟在艺人屁股后面晃悠,或者到艺人家里过一把“捏”泥泥狗的瘾,耳濡目染,迷上了捏泥泥狗。
   
    每当回到家,揉泥捏泥泥狗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阳台成了他的作品陈列台,一直到读中学,他一直舍不得丢掉这份爱好。他说,这就叫“缘分”吧。
   
    “10年来,我一直漂在郑州,当过搬运工、干过杂活,后来就替妹妹打点小酒店”,邵波回忆下岗生活,感慨万千。直到有一天,他毅然决定不再为别人做工,专心捏泥泥狗,才有了生命的归宿感。他说,每当他回到淮阳,看到泥泥狗老艺人多数已年高,挎着篮子叫卖,后继乏人,痛心不已,这种祖传的“金豆子”不能丢啊。从小对泥泥狗就痴迷的邵波,决心加入泥泥狗艺人队伍,将这项古老的文化艺术和手艺传承下去。于是,他在郑州租间房,算是作坊,起个雅名叫“邵波工作室”。
   
    艺人处境铁了他的心
   
    “从2000年专业捏泥泥狗开始,我的命运改变了”,他说,他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到泥泥狗制作这一古老的陶业行当上,新进门的媳妇成了他的助手。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极其艰难的,尤其是以个人力量来做“赌注”,风险很大,搞不好,一辈子穷困潦倒。特别是对于一个下岗工来说,这种压力更大,会给家人带来更大的生活压力。走上这条路,他心里很复杂,完全是一副摸着石头过河的样子。
   
    但是,对于泥泥狗艺术痴迷的热爱,成为他的原动力。他边创作、钻研边拜师学艺,著名民俗学者倪宝诚、淮阳民艺专家、民俗学者彭兴孝和一些老艺人国伦、任国和、房国富等给予他专业指导。【原标题:邵波:下岗工捏泥“捏”成大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华龙都网 2009-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