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梦见又回到了神垕,在苗宗贤大师家欣赏开窑的胜景。满院子里五彩缤纷的钧瓷似雾中的鲜花若隐若现就是看不清楚,往前挤了挤,还是看不清。朦胧中只见宗贤兄托起一件淡绿色的类似笔筒的物件,对我说:“又没烧成!”我使劲揉揉眼睛,越揉却越模糊。一下把我急醒了。
午夜的路灯把柔和的橘黄色投到了窗帘上。宗贤兄的作品《三阳开泰赏瓶》在窗台上形成了一个黑色的剪影。瓶颈下的羊首静卧着好像在沉思••••••。它把我的思绪也带回到了禹州钧瓷文化节第二天的早上。听神垕的朋友说苗老师家今天开窑,我问迎宾***什么时间发车?答复是:集体到神垕参观的大巴什么时间发车不一定,最早也得10点出发。看一次开窑可不容易!那种激动地心情有点像挖宝。不能等了!我们包了一台出租车直奔神垕。在我们的催促下,出租车一路狂奔。过了驺虞河桥,车停在了钧瓷一厂门前的小路口。老厂的辉煌已成过去,只留下被广告遮掩的牌楼在夹缝中静观古镇的变迁。
这里距昔日的老厂长、党委书记宗贤兄家还有二百多米。车是进不去了。走在窄窄的而又曲折的古镇小巷中。联想到宗贤兄对钧瓷的执着和艰辛,他烧的煤每吨要比别的窑口贵。因为路窄车进不去,要雇人挑进去。每吨加价九十元。烧一窑需要三吨煤。钧瓷是十窑九不成,他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其他窑口。现在依然坚守着用煤窑烧成的钧瓷艺人并不多,对传统器型如此情有独钟的也越来越少,劣势下宗贤兄却始终坚守着传统工艺、传统器型。按他的话说就是:“气窑烧成的钧瓷很俏丽,像摩登女郎;煤窑烧成的却很端庄,如良家女子。”宗贤兄追求仿古而不复古。在釉色上,他除保留传统外,还创新研制出了孔尾釉、雪花釉、仿宋钧花釉、卢钧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烧制的孔尾釉钧瓷瓶深受收藏者的欢迎。2008年11月《二龙戏珠瓶》作品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中国龙方鼎》在河南之星陶瓷产品大赛获金质奖。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二龙戏珠瓶)
(我收藏的苗宗贤的作品:孔尾釉瓶)
钧瓷泰斗晋佩章大师抚摸着我刚刚收藏的宗贤兄的作品“孔尾釉铺耳瓶”对我说:“好东西”! 他烧制的一件深腹菏口盘,以其窑变之神奇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取名为“涌泉”。面壁十年图破壁,2005年苗宗贤被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度被评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
快到了吧?同行好友的问话把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敲开窄窄的铁门,宗贤兄嫂热情的迎了上来。一番寒暄回便到正题,开窑!一件晶莹剔透的亭子出来了,可惜呀!流底了!一件孔尾釉的瓶子出来了,好美呀!转过来,呀!滚釉了!搬出二十几件竟没有值得激动的作品,那时的心情是每一位钧瓷人都深有体会的。忽听窑工一声惊呼:“你看这件!”一件约40公分高的梅瓶出窑了,她像一位身披淡绿色轻纱的古典美女,飘然而至。再细看瓶子的中部有一素衣观音婷婷玉立在翠竹之中。这件精品的出现调动了大家的情绪。一激动连拍了几张片子。回到家放在电脑里一看,这个后悔呀!这么美的瓶子让我拍的一塌糊涂!真对不起宗贤兄的辛苦劳动!或许是这个原因,我昨天才做了个雾里看花的好梦,就连宗贤兄拿瓶子的姿势都一样。真个应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那天一共出窑八十多件,仅成了四、五件。第一次来神垕的好友说:“不看不知道,真是十窑九不成啊!”经过多少次的“十窑九不成”的他淡淡的说:“常事。生在成型,死在烧成!”在宗贤兄平静的脸上看不出半点气馁。呵 呵 !好一个“苗不倒”!执着的钧瓷人!【原标题:苗宗贤——执着的钧瓷人】
(2009年11月8日出窑的那件梅瓶。可惜没拍好!)
(2009年11月8日出窑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