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外之品”
从东魏兴和二年至今,1473年过去了,虽历经风雨,辗转多地,但禅静寺造像碑依然光彩夺目。
走近细看,碑文开头是“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之碑”字样,由于“史君”是“使君”的异写,有人称为“敬使君碑”;由于碑上有造像,又被称为“禅静寺造像碑”。
崔福军说,一般的石碑是一个名字,而这通石碑是“禅静寺刹前铭”和“敬史君之碑”两个名字合为一体,非常独特。
此碑书法结体近方,笔画略呈弧形,方中带圆,笔画短促而明快,具有独特的风格。
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史称北朝。北朝历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作为北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性政权,东魏从公元534年到公元550年,仅存在了16年。
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其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前者以《张猛龙碑》为首,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
魏碑是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汲取其精髓,是今天书法界备受推崇的一种书体。
禅静寺造像碑字体扁而匀称,圆润含蓄,古厚精劲,既继承了张玄墓志之遗风,又开了唐楷之先河。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的张玄墓志,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体。其书法峻宕朴茂,结体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敌。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北朝的精品碑版很多,以造像记来说,当数洛阳龙门石窟的二十品,世称“龙门二十品”,它是魏碑书法的代表。而中外书法界公认,禅静寺造像碑是“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
●迷人的光芒
朴厚灵动、舒畅流丽的禅静寺造像碑碑文,洋溢着峻厚洒脱之美和婉雅朴厚之美,美得摄人心扉。
清朝时,造诣卓著的书法大家康有为、沈曾植,学者杨守敬等人,对禅静寺造像碑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康有为编著的《广艺舟双楫》中,把禅静寺造像碑列为碑品中的“逸品上”、“静密茂穆之宗”,并一再称道:圆劲遒厚,以浑逸开生面,若闲鸥飞凫游戏汀渚,实即石如(邓石如)楷书所从出。
北宋时,一度将“逸品”列为最高规格,因为逸是飘洒自如的风神的再现,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发挥。
“逸品上”中的“逸”,一是圆;一是厚。圆,指拉大了与多数魏碑以方见长的距离,圆易婉通,但易致媚,然此碑无,实为可贵。厚,是笔道厚实,无浮夸之笔,用笔精雅而圆融,显示出了成熟期魏碑书法的独特魅力。
清末书法家沈曾植对敬史君碑也情有独钟,他写道:“东魏书人,始变隶风,渐传南法……此碑不独可证《兰亭》,亦可证《黄庭》,倦游翁(包世臣)楷法,胎源于是。门下诸公,乃竟无敢问津者,得非门庭峻绝,不可轻犯耶?”“盖南北会通,隶楷裁制,古今嬗变,胥在于此。而巅崖峻绝,无路可跻……每展此帖,辄为沉思数日。”
清代学者杨守敬也说:“余谓六朝正书多隶体,独此有篆意,古意精劲,不肯作一姿媚之笔,自是老成典型……”
禅静寺造像碑的背面,留存有乾隆十七年移置时的一段铭文,文中对碑刻的书法艺术也大为推崇:“书则自晋趋唐,为欧褚(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前驱。”
让人遗憾的是,和北朝时期大多数造像题记一样,禅静寺造像碑上没有书写者姓名。但是,这些精心书写的碑文与精工雕琢的造像相互辉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