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许昌

襄城古城墙(下)老城老门恩泽古今

2013/12/24 16:08:25 点击数: 【字体:

 
    襄城城墙是蜿蜒在现代文明中古老的根脉,现在,它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防御功能。而历史研究和文化旅游价值的不断凸显,让城墙有了新的生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或许是古城墙最好的归宿。

  □东方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南门旧事

  当巴松龄在杨树林里开始了一天的悠闲生活时,站在城墙上的闫敬灿老人,正在欣赏水波潋滟的北汝河。

  北汝河在古城墙南门外转了一个弯,水面也变得开阔起来,而河水与城墙根部的红条石也开始了亲密接触。巴松龄闻到了从城墙外飘来的河风夹杂着野草的熟悉的味道。

  城墙顶部有石阶通往城墙外侧,两个妇女在河里洗衣。河对岸,一群羊在悠闲地啃草。

  这是极其平常的一天,在城墙上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一湾碧水绕城,风吹层层涟漪,牛羊点缀其间,这是北汝河呈现给闫敬灿的一幅清新宜人的画卷。

  而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那段时光里,闫敬灿眼前的北汝河里却是船只穿梭不停,城墙南门附近也是一派繁华,这里聚集了很多小商小贩。

  历史上,发源于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南山中的北汝河,曾经是一条通航大河。北汝河经襄城县掉头向南,在襄城县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河和颍河在周口市汇流而成沙颍河。

  1960年,上游修水库后,北汝河的航运才成为渐去渐远的历史。

  那时,襄城县所产红石制品,不仅供本地区居民使用,而且销往周边省份。

  乾隆五年修编的《古氾城志》记载:襄城“物产无特异者,故不录。独烟、蒜、石器有名声,流通千百里外,与他地差别耳。”

  当时,襄城人依靠水运和陆运,将首山红石制品销往外地,这也是襄城无数石匠养家糊口的救命石。禹州的瓷器、药材,襄城的红石等,也通过这些船只运到下游的周口港,然后装上大船,再运到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站在城墙上,久远的场景和喧嚣如在眼前,是谁在北汝河上来往跑船?又是谁在城门口吆喝叫卖?

  ●老街古韵

  那时,襄城县不但水运条件便利,陆路交通也较为发达。

  明清时期,襄城南北大街这个被当地人称作“十字街”的地方,是襄城县商业繁华的缩影。

  襄城县,位于南阳至许昌的必经之地。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

  如今,贯穿老城南北的十字街上,还保存着240多间明清建筑,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饰有脊兽。大多都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下面是经营的店铺,二楼住人。

  一些店铺的门面是用一块块木板拼成的。每天上午,店主人把木板一块块地拿下来,开始一天的生意,木板则被放在一侧;傍晚时分,店主人将木板再一块块安好,原来空空的店门就被木板填满了。

  这里,也是清代晋商茶路之要津。

  县城河西小学附近有一座晋商留下的宅院,这是一座五大间的三层古式砖楼。

  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令人想起山西晋商大院的主楼,气势或许稍有逊色,但浑身透着过往的奢华和阔绰。

  一个戏曲茶社所在的建筑,尤为独特:房设天井,木梯曲廊,大厅构思巧妙,外观古朴典雅,且居住冬暖夏凉。

  走在十字街上,可以看到以前的石板路,换成了现在的水泥路。虽然行走方便,但少了古街老巷的古朴韵味。

  ●嬗变

  站在城墙上,可以畅想古城的昔日雄姿和历史嬗变。

  再坚固的城墙,一旦失去实用价值,人们就会疏于管理,慢慢地也会被人们遗忘。但襄城古城墙是个例外,直到现在还在护卫着城内的居民。

  据襄城县志记载,襄城多水灾。

  宋仁宗宝元二年,即公元1039年7月,北汝河上游连降大雨。土筑的墙垣最终经不起洪水的浸泡和冲刷,有数处墙体坍塌,洪水涌进城内,千余间房舍被冲毁,无处可逃的人们只得攀爬在大树之上躲避,或者把大小椽檩捆绑成木排,栖居其上,凄厉的呼救声一时响遍全城。

  解放后,由于城市改造,古城墙东、北段先后被毁。南城墙和西城墙是顺着汝河的流向依河而建,为了防洪,这段城墙不但没有被拆毁,而且还在不断地进行加固。

  和巴松龄一样,80岁的闫敬灿也住在城墙根下,不同的是,巴松龄住在西门附近,而闫敬灿住在南门附近。

  1958年,北汝河泛滥,洪水逼城。1975年8月,襄城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5O0多毫米,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得益于古城墙的庇护,他们和老城内的居民安然无恙。

  闫敬灿透过城垛不但可以看到城墙外静静流淌的河水和广袤的田野,也可以看到蜷缩在城墙根的一座座房屋。

  庆幸的是,因为这里是老城,没有高大的房屋,使得古城墙没有被湮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

  不过,杂乱无章的房屋,陈旧的基础设施,影响着古城墙的环境风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3年08月0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