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宋代钧瓷盘直径16厘米左右,釉色灰黄,盘沿有一小磕,矮圈足,底心施釉,属于比较典型的金代钧瓷的制作风格(因金代属南宋,一般收藏者眼中都把类似的称之为宋钧,在这里也以宋钧名之)。盘口浅而敞,开片明显,土沁较重,釉色也浅淡。这件钧瓷盘的品相与釉色都较一般,看着不显眼。其实,细看之后就能发现这件钧瓷盘虽破旧,但器型规整而庄重,修胎细致,可以说是虽然貌不出众,但却真正是出身名门。
宋代钧瓷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釉色风格,无论是审美追求还是艺术成就,都显示着一种质朴的风格,在看似“平凡”、“平淡”中,有着深刻的文化积沉。它不华丽、不矫饰,但它淡而不俗,淡而不寡,它那庄重大方的造型、极具典雅之内涵,绽放的是宋代灿烂的文化魅力。故其时多把宋代钧瓷定位成“淡雅”的典范,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境界,这也是当时文化氛围、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黏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他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
现在,国内文博界有关人士和民间收藏爱好者,对官钧的年代多有争议,而且民间也几乎看不到官钧的身影。倒是如这样的钧瓷盘一类的器物,民间还经常能看到。一般来讲,这样的盘有折沿与敞口之分,多为底足施釉,釉色也多是青、蓝或土黄,一般无红斑与窑变出现,如果盘上有红斑与窑变的,便是收藏者眼中的极品了,市场上价值也高得惊人。
这件钧瓷盘,如果不是土沁太重,又有小磕的话,收藏价值是很高的,它比起一般的普品高古陶瓷器来说,可算是一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