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古代建筑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著作,一座古城就是一幅跨越古今的历史画卷。古城代表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城市的生命之根。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历史的更迭和多次黄河泛滥,商丘古城历经沧桑,文脉和格局延续至今,依然散发出光彩夺目的文化光芒。
2013年5月份,商丘古城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擂响古城保护建设和复兴古城的战鼓。两年多来,我市和睢阳区抢抓机遇,勇挑重担,攻难克艰,主动作为,古城保护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古城梦正在变成现实……
【历史篇】
生命之根、文脉之本,古城棚户改造迫在眉捷
商丘古城,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根、文脉之本,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不断代的古城之一,千年来薪火相传不断,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堪称中国古城池建城史的天然博物馆。
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为名都大邑。商都南亳,周封宋国,秦建睢阳,汉筑梁园,隋唐宋州,北宋南京,明清归德。幽幽文脉流传古今,名宦学士代代辈出。
基于多年的文献研究,美籍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坚持认为商丘地区是探索先商、早商文明的重要区域。张光直和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近十年的“寻商探宋”,在现存的归德府城地面下,从上到下依次发现了明弘治十六年前的睢阳旧城、北宋应天府城、隋唐睢阳城、秦汉睢阳城,以及周代宋国故城等共六座“城摞城”。商丘历代古城基址三千多年不移,验证了张光直先生的观点:“不同于西方突变、断裂的文明发展模式,中国文明呈现连续性模式。”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形成的共识中已经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这里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两汉时期梁国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存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重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风格独特,外圆内方,脉络清晰,格局完整,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存完好,堪称中国古城池建设的典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府城之一。
商丘古城城郭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居民10.85万人;其中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居民3.8万人,棚户区面积84万平方米。商丘古城保护利用涉及的棚户区属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古城内现存住宅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下放居民、下乡知青回城所建,见缝插针、布局混乱、形式简陋,乱搭乱建严重,建造年代早,建筑密度大,房屋破旧低矮,通风采光差。虽有部分建筑进行了翻新改造,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供暖、供气设施,雨污合流,无卫生间,公共厕所多半为旱厕,道路曲折狭窄,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形成了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内居民生活环境和其他区域形成较大反差。古城内10万居民更是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积极支持古城保护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古城利用的受益者。每年“两会”期间,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对古城棚户区进行改造的呼声很高,古城棚户区改造工作迫在眉捷。
【启动篇】
名城保护、延续格局,古城保护建设拉开大幕
多年来,我市和睢阳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在基础设施、街区改造、风貌保护、文物修缮、景点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才使得商丘古城三位一体的格局和城内街道的布局没有改变,保留到现在的状况。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古城的现状和问题,对明清古城以前的历代古城缺乏认识和保护,明清古城建筑环境、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混乱和退化,以及对古城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意识不强等,导致商丘古城与国内其它古城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这样的背景,2013年5月份,新华社古城保护调查小分队对商丘古城进行深入调研后,在第1842期国内动态清样发文反映,这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面临着民生改善与保护利用“两难”的尴尬境地,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时任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省政府省长谢伏瞻、副省长张广智等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住建部和住建厅有关领导及专家先后到商丘古城进行专题调研,对古城保护、改善民生等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5月底,国家住建部规划司会同住房保障司、城建司联合对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组对商丘古城独特的格局和价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古城保存还比较完美,特别是空间尺度保存完好,在城里基本没有超过三层以上的建筑。同时调研组指出古城基础设施确实太落后,居住坏境确实太差,房子确实太拥挤。调研组要求坚持名城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活环境,开阔思路,拓宽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名城保护问题,把现有的格局延续下去,把风貌保存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这个古城重新焕发青春。同时,调研组也郑重提出,如果商丘古城再不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那么在下一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巡查的时候很有可能被摘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帽子。
2013年5月份,古城棚户区改造和古城保护建设正式拉开大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由商丘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与睢阳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了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古城棚户区改造的投融资平台和建设主体,全面负责古城棚户区的拆迁、搬迁、土地整理、整体规划和实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到古城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对古城保护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
【发展篇】
保护利用、民生改善,强力推进古城保护建设
在古城保护建设工作中,睢阳区始终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科学保护、复原复兴、永续利用为目的,坚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一手抓保护利用、一手抓民生改善,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强力推进商丘古城保护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创了古城保护建设史上的新征程。
一是奠定了基础。我们牢固树立可持续保护原则,遵循“地下古城地面化,地上古城故事化,古老文化时尚化,时尚文化产业化”这一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委托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分别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历代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古城为核心,突出了顺应自然、延续文脉、修旧如故的穿越时空性规划理念;《商丘历代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覆盖面积达46平方公里,突出了大生态、大文化、大布局、大旅游的前瞻性规划理念。两个规划已经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为以古城为核心辐射周边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留足了空间、提供了遵循。
二是拓展了空间。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在注重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文脉肌理的基础上,适当为遗迹修复拓展空间,分期分批进行房屋征收。截至目前,古城砖城内、南关、居民安置区三个区域征收房屋基本完成(共6300户96万平方米);东关片区信息采集已完成(6000户55万平方米),已签订房屋征收协议1800户,完成拆迁500多户。去年5月份,睢阳区启动了古城内南半城的房屋征收工作,城隍庙和仁义胡同片区拆迁工作已完成。
三是改善了民生。古城棚户口区改造一期安置工程位于应天路以南、明伦路以北、紫荆路以东、九州路以西,占地648亩,总投资16.8亿元,建设面积116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约8000户。一期安置工程分5个地块依次启动建设。5号地(共17栋楼、高度18层)10栋楼主体封顶;4号地(共15栋楼)7栋楼主体封顶、6栋楼进行12至17层主体施工;3号地(共20栋楼)18栋楼进行5至10层主体施工;1号地正在做进场前的准备工作;2号地(商业)图纸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造价评审。
四是展示了形象。实施归德府城墙维修加固工程,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计划1.7亿元,目前已到位7700万元。目前实施的为南城墙东段和东城墙南段长1100米的实验段,2014年6月份已全面展开,实验段主体已完工,顺利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春节后城墙四周全段开工建设;陈家四合院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占地35亩、总投资3200万元,共修复6个四合院196多间房屋,展现了昔日城内四合院的建筑风貌的修复后的陈家大院,作为商丘古城整体规划中“翰林天下”文化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城隍庙和仁义胡同项目施工图纸设计已经完成,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每一个项目明确负责人,专门负责项目的实施,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五是做实了保障。在融资方面,我们一是向金融机构争取贷款支持,争取到国开行21亿元古城棚户区改造贷款支持,古城棚户区改造三期(东关片区)13.8亿元货币安置贷款顺利通过省开行和国家开行评审;与中信银行签订了3亿元贷款战略合作协议,浦发银行1.8亿元贷款已获总行批复;向郑州银行申请发行企业债3亿元。二是积极向国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到城墙维修加固国家专项资金计划1.7亿元,1.6亿元棚户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和2.6亿元古城基础设施中央专项资金已经到位。三是多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古城保护建设。强力推进项目招商,设立了战略合作发展部,专业开展古城对外招商推介工作。本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做,与全国最大的运营策划公司世联行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具体负责古城保护开发的营运、业态、招商、效益等方面的策划,通过前期多次对接,合作非常顺利。
六是形成了共识。通过印制宣传页、悬挂宣传条幅、出动宣传车、入户宣传、召开户主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工作简报、手机短信等三大平台,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在《商丘日报》等权威报刊刊发专版,提高了全社会对古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古城保护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古城文化探索和研究,组织了王立群、王大有等国内知名学者和权威专家开展学术研讨、百家讲座、高峰论坛等活动,举办应天书院大讲堂系列讲座,形成了一系列古城文化理论成果。
【愿景篇】
文明传承、生态载体,千年古城将获涅槃重生
2015年5月14日,市委书记魏小东到古城调研时指出,睢阳区要有历史责任感,把古城保护利用好,打造成为商丘城市建设的亮点。10月10日,市委书记魏小东再次到古城调研时指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金三角”的发展战略,把古城作为商丘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古城文化旅游片区不但承载着文明传承的职能,承载着文化旅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商丘生态建设的载体。睢阳区要着眼全市发展大局,系统规划建设运作。
2015年5月18日,市长李公乐调研古城时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展示古城保护建设新成果的工作要求。
市委、市政府把古城保护建设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将古城文化旅游区、高铁商贸区和商务中心区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三角”,确立了古城保护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古城保护建设已经纳入全市“十三五”的大盘子。
睢阳区确立了大力发展以古城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在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坚持以商丘古城为龙头,以商文化、火文化为两翼,以46平方公里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以大沙河、古宋河生态游为后发动力,让睢阳旅游在新一轮发展大潮和承接产业转移中整体跃升,异军突起。
我市和睢阳区坚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古城,古城保护和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古城、特色古城、产业古城、生态古城”这“四个古城”。在工作重点谋划上,将以商丘古城为引领,加快新型旅游产业化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古城文化旅游园区打造,依托商丘古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金三角”战略地位,突出抓好46平方公里商丘古城文化产业园建设,注重文化传承、业态植入、生态改善,统筹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事业向纵深发展。二是推进古城保护项目建设,加快归德府城墙四周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实施东关片区房屋征收,启动东南城湖拓宽工程;加快古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重点抓好城隍庙街区、仁义胡同街区、现代工业遗产园、归德府衙等项目建设;保护遗存古民居,做好陈家大院业态植入和包装运营;精心谋划项目,加快商丘海洋馆建设。三是持续深化古城保护建设规划,起草完善《商丘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促进古城保护利用人大立法工作;启动《商丘古城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规编制,统筹推进古城文化旅游片区生态保护。四是创新古城招商模式,探索土地利用、资金筹措新模式,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古城保护建设。五是加大古城宣传推介力度,继续开展应天书院大讲堂等活动,协助办好2016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加大资金投入,完成旅游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启动运营豫东游客集散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古城保护建设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我们坚持城内动、城外控,严把项目建设时间节点要求,全力推进商丘古城保护建设,从而实现以古城的保护利用带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进而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景点的建成和启动,促使整个古城快速投入运营,早见效益,力争用5年的时间向全市人民展示古城保护建设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我市和睢阳区将凝聚合力突出做好古城保护与利用。充分挖掘古城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凝聚全区合力,突出做好古城保护性建设与利用,着力打造“文化古城、特色古城、产业古城、生态古城”,建设全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着力发展以古城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推动睢阳区产业转型的龙头产业、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末,46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古城核心区业态初现,古城文化旅游产业所带动的综合经济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古城保护建设已经开启新的征程,全市人民为之期待,社会各界关心注目。我市和睢阳区一定会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把古城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涅槃中获得重生,真正把商丘古城打造成中原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商丘古城,将朝着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这一宏伟目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