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商丘

夏邑长寿文化 源远流长

2016/1/20 10:04:49 点击数: 【字体:


    夏邑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学文化和孔祖文化博大精深,仁德思想根深蒂固。受儒学文化和孔祖文化“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爱人”等一系列思想的熏陶和浸润,长寿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波光潋滟,熠熠生辉。

    一、积淀深厚的长寿文化

    历史见证了夏邑县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明嘉靖二十四年,夏邑县始修县志。据嘉靖《夏邑县志·人物志卷七》记载,夏邑成立有“十老会”:明“弘治初年,邑之致政耆德者……咸以齿德俱隆,效香山九老故事为真率会,弈棋弹琴,赋诗唱酬……。”清代夏邑著名书画家彭商愫为此曾绘制《邑中十老图》。这段史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十老会”成员德高望重、才艺俱佳、不甘寂寞、发挥余热的真实情况。他们真诚率直,谈古论今,吟诗作画,以文会友,个个健康、长寿、博学、多才、机敏、睿智,在一起挥毫泼墨,作诗赋文,大展才艺,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这种组织,大概就是今天“老年书画协会”的雏形和前身吧。

    清顺治、康熙、“民国”时期夏邑县先后三次编修县志。在以上四部旧志中,均设有《人物志·耆寿》卷,记述了宋代以来数百名长寿老人的个性及家庭情况。“民国”九年《夏邑县志》卷六《人物志·耆寿》中所记载的刘勉行老人“字勖斋。凶年助赈,奖叙九品职,寿一百四岁,五世同堂。”不但记录其年龄,而且还对其品行、职位、家庭情况做了介绍;高文山“敦品励行,寿八十一。子二:本善,寿八十七;德位,寿八十六。孙允擅,寿八十八。曾孙书升,现年八十三岁。人称‘_一门五寿…;彭作揖“字度之,七品寿官,寿九十三岁”;郭本立“寿九十岁,两赐粟帛”……可谓寿星璀璨,不胜枚举。1985年出版的新编《夏邑县志》记录了数十名百岁老人。其中,胡桥乡老寿星杜王氏1868年生,1982年卒,寿达114岁。其“早贫,多食粗粮野菜,饭量很大,可负担二三百斤担子,24岁嫁,68岁丧夫,6子,性善爽朗,暮年明聪。”一位力大无比、温和善良、性格爽朗、耳聪目明的百岁老人跃然纸上。杜王氏老人成为夏邑迄今有史记载的年龄最大的寿星。2006年,续编《夏邑县志》,专辟有“长寿之乡”一章。收录了百岁以上老人120多名,并对长寿现象进行探源寻因,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夏邑县光辉灿烂的长寿文化。

    同样,家(族)谱也见证了夏邑县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夏邑县历来有编修家(族)谱的传统,详尽地记载了一个个家族的历史及兴衰,真实地反映每个家族成员的年龄、经历,是其人生的晴雨表。据夏邑县司姓族谱记载:南宋以来,司姓1~11世先祖平均年龄达86岁,90岁以上5人,其中百岁以上2人,司云采寿达104岁,司培真寿达108岁,司培家94岁,司松林98岁,司宝贵96岁。由此可见,夏邑历史上寿星辈出,人数众多,是一片长寿的沃土。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文物大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长寿文化闪耀其中,流光溢彩,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杨氏寿坊”。“杨氏寿坊”坐落在桑垌乡吴寨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康熙、雍正年间朝廷两度旌表的康熙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风之妻,庚戌科武进士、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一品太夫人杨氏的百岁寿坊。整个寿坊高大雄伟,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两中柱镌刻着:“鹤算松龄四海共仰寿母,九章凤篆九重特赐紫纶”对联。字里行问,蕴含着皇恩浩荡,充满了对“一品太夫人”杨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龟年的美好祝福和无限敬仰。正坊匾两面均刻有“北堂眉寿”。正面匾下为“诰赠荣禄大夫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1713)四月”。背面“北堂眉寿”匾落款为“诰授荣禄大夫陕西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雍正六年(1728)冬日吉旦”。

    史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朝廷第一次“诰赠”、“诰授”一品太夫人杨氏坊时,杨氏已是90岁高龄。她是作为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的身份接受封赠。雍正六年(1728),即15年之后,朝廷再一次“诰授”、“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时,杨氏已达105岁。此刻,杨氏仍然健在,并且是以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的身份接受封赠。据清乾隆十九年《归德府志》、“民国”九年《夏邑县志》记载:刘超凤、刘官统父子皆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战功卓著,以身殉国;刘官统之弟刘官亮则“考选主簿,辞职养母,以孝行称。”可以说,杨氏寿坊,即是朝廷对刘超凤父子忠君报国、孝行可嘉的褒扬,更是对一品太夫人杨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德高望重、寿登期颐的最高奖赏。两度受皇恩,满门皆忠孝。充分体现了夏邑人爱国爱家、威武不屈、正气凛然的传统美德和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

    二、别样的长寿文化风采

    长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寿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且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中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长寿文化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夏邑长寿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体现出别样的长寿文化风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一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长寿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古朴、凝重、博大、深邃,既注重长寿理念的作用,又注重实践的功效,其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一从民间传说的角度看,有嫦娥偷灵药、彭祖不老、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一个个始终是圆不了梦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一从民谚民谣看,长寿养生内容丰富多彩,家喻户晓:“行好得好,长生不老;行善得善,阎王不见”、“健康长寿有三宝,营养运动心情好”、“常乐常笑,长寿之道”、“家有一老,如获至宝”、“心放宽,勤运动,活到百岁不是梦”、“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别太累,好环境,保障随”等等。

    一从文字表达的角度看,人从生到死,均有“寿”字组成的词相伴。例如:在出生时,有寿诞、寿辰等;活得安康快乐方面,有寿安、寿康、寿恺等;过生日时,有寿桃、寿酒、寿面等;为老人祝寿时,有寿诗、寿联、寿画等;人“走”了,又称为寿终、寿寝。

    一从祝贺用语的角度看,祝寿吉祥语颇多,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如南山之寿、寿比南山、福海寿山、万寿无疆、长命百岁、长命富贵、亿万斯年、与天地同寿、福寿安宁、寿倒三松、延年益寿千万岁……

    一从传统寿画的角度看,夏邑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在给老年人做寿时,喜欢赠送寿画。画面上,长眉白面的仙翁,一手托寿桃,一手执杖,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两旁寿联多为“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横批为“松鹤延年”。

    一从传统节日的角度看,长寿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春节、中秋节等喜庆节日。人们喜气洋洋,欢天喜地,拜见老人,看望长者,说不完的吉祥话,道不尽的祝福语,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家家户户门上张贴的对联中,“五福临门”、“福禄寿禧”的内容比比皆是。

    一从寿字内涵的角度看,直接体现着人的生命存在,是传统吉祥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古人云:“五福寿为先,有寿即有福。”按《辞海》的解释,寿指寿命,有年岁长久之意,指老年人。《庄子》写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由此可见,60岁以上者,即可以称为“寿”。在老年医学中,表示年龄的方法很多,有生物学年龄、心理学年龄、时序年龄等。但是,通常以时序年龄为依据。时序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以“年”为单位,表示自出生起到现今所经历时期长短的个体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划分与过去也有所改变。现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60岁为中年人,60—75岁为年轻老年人,75—90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60岁以上的公民,称为老年人,一般退休年龄也以此为准。

    一从谐趣别称的角度看,长寿的老人,其年龄段拥有许多别称,各有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60岁,称为“花甲”。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天干是甲、乙、丙、丁……共10个;地支是子、丑、寅、卯……共12个,按甲子、乙丑排下去,每60年一个循环。因此,60岁的老年人,称为花甲之年,简称为“花甲”。孔子的《论语》中曾写:“六十而耳顺”。所以,60岁亦称为“耳顺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据考证,它源于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又称“杖国”,源于“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所以,70岁的老人,称为“杖国之年”,意思是说,7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行走于都邑国府。80岁,称为“耋”,80岁以上,称为“耄”。80~90岁的老年人,称为“耄耋之年”。在现实生活中,给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祝寿,常常送一幅“猫戏蝴蝶”画,猫是耄的谐音,蝶是耋的谐音,恭祝老人长寿,其含意深远。80岁,也称为“杖朝之年”,意思是说,8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出入朝廷。88岁,称为“米寿”。90岁,称为“九秩”、“九龄”、“眉寿”等。所谓“眉寿”,是指老年人的眉毛甚长,也是老年人长寿的特征。99岁称为“白寿”,这是因为,“百”字,去掉一横即为“白”字。所以,称九十九岁大寿为“白寿”。

    ——从庆贺生日的角度看,在民间,有过生日的风俗。由于年龄的不同,叫法也不相同,其文化的含义,更是不相同。通常说来,在60岁之前,叫过生日。从60岁开始,农历腊月初八儿女要为长者备礼庆寿,又称“祝寿”。常言道:“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吃个鲤鱼猛一蹿。”在每逢整十之前的九,如69、79、89、99岁生日时,则要过大寿。民间习俗,有贺九不贺十的说法。操办大寿,必须庄重、热烈,寿礼、寿俗更加丰富多彩。在内容方面,如寿堂、寿幛、寿联、寿文、寿烛、寿桃、寿面、寿酒等等,一应俱全,洋溢着浓郁的寿文化传统色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老人祝寿有的还宴请宾朋,举行祝寿仪式,请唢呐班、艺术团庆贺助兴。

    一从举办寿宴的角度看,为老年人操办寿宴,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宴席丰盛与否,均少不了面条,称为“长寿面”。关于长寿面,一般以小麦或稻米磨成面粉,用面粉做成面条。传统的习俗是面条越长越好,其含意是祝福寿命很长。老人吃一碗长寿面后,如果还想吃的话,亲人要给老人加面条,称为“添寿”。在寿宴上,还要给老年人敬寿酒,谐音“寿久”,有祝福长寿美意。
另外,民间还有敬“寿桃”的习惯。如果因季节限制,一时无法购买鲜桃,便用米粉或面粉制作桃子,用食用色素染红,蒸熟,这就是寿桃,它也是祝寿的吉祥物。女儿去娘家为亲人祝寿,往往送8个寿桃,象征“八仙庆寿”;也有的地方习俗是送9个,象征“长久”。

    夏邑长寿文化除了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隐形传统文化外,还有散布于民间、内容丰富的体现长寿内容的诗词书画、长寿养生典籍、长命锁以及名师寿匾、旌表等文化物质遗存。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夏邑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弘扬长寿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夏邑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大力弘扬长寿文化,打造长寿品牌,发展长寿经济,构建和谐家园,探索出长寿文化与经济发展交融互动的路子,赋予了长寿文化新的内涵和无限生机。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六个老有”为目标,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重点,推动了老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了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敬老、爱老、助老在夏邑蔚然成风,全县各级领导经常走访慰问困难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在夏邑的老年人处处、时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法制夏邑、诚信夏邑、平安夏邑、生态夏邑、和谐夏邑的幸福和欢乐。“八十能种田,九十能下地,百岁数风流”已成为夏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态宜居地,和谐长寿乡。在追求生命质量的今天,夏邑长寿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豫东大地,辉耀着厚重中原。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夏邑县档案信息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