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走进三门峡 >> 印象三门峡 >> 浏览三门峡

静静的庙底沟

2014/7/4 14:41:21 点击数: 【字体:

  对于很多人来说,庙底沟这个地方也许不值得一提,也毋须知道它在哪儿。但对于关心华夏文明起源的考古工作者来说,“庙底沟”三个字,足以让他们牢记一生!因为,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以“华”为族名,从庙底沟便可揭开这一谜底。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3公里处的青龙涧河南岸。从1955年这里被发掘开始,一直被国内考古专家所关注。几乎所有考古界的名家、教授都到过这里,并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鉴赏。他们从这里开始,写下了一篇篇千言万语的论文,或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带到了大学历史课堂上。然而,就是这样的地方,对于很多普通百姓来说,它只是个小地名,几乎连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也不知道它具体在哪儿。因此,庙底沟红火了一段时间后,静静地依偎在城市的角落,每天注视着三门峡市的车来车往、人声鼎沸……
  
  1955年,为配合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建设,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的考古队在对三门峡地区的地下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庙底沟地下可能存在大量不为人知的原始文物。通过发掘,果然出土了大批远古时代的先民们使用的盘、碗、盆、罐、灶、尖底瓶及曲腹盆等重要文物。经对这些文物出土的土层分析,它的内涵可分为二期:第一期是仰韶文化期(下层),第二期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上层)。
  
  所谓仰韶文化期,是一些陶制品图案多以条纹、花瓣纹、花叶纹和圆点为主。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它的遗存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华族发生及其最初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象。因此,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遗存。花卉图案和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得名的由来,华山则可能是由于华族最初所属之地而得名。还有一位叫许顺湛的考古专家说,华山是由于在华族居住的地域中心而称为华山,华族是因为他们崇拜花卉而得名,“华”字在古代的字义就是花朵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五六千年以前,生活在豫西和关中一代的先民,由于他们的图腾祖先是“花”,所以就崇拜花卉,把花的形状画在陶器上,以便使他们的后人识别,用以施福和保护自己的后代。
  
  而所谓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是因为出土的文物不仅异于以上特点,而且也不属于龙山文化的范畴。它仍具有原始性,虽然承袭着仰韶文化的形制,但又比仰韶文化进了一步,所以考古学家们给它界定为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过渡期。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主要解决华族的起源问题和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于阐明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从而证明,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了仰韶、龙山直到商周,在黄河流域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2002年底到2003年,庙底沟遗址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从这次发掘的大量出土遗物、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及迹象清晰的壕沟中,可以让人初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演变: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房屋布局和设施逐步完备,人群居住日渐细化。尤其是那些暂时无法确切推断出所处时期的房基和残破的房址硬面,则似乎介于两个文化时期之间,具有明显过渡特征。这说明在庙底沟遗址上的氏族聚落曾非常完整地在这里延续了很长时间。
  
  庙底沟遗址虽经过两次大型发掘,但其发掘面积也只有2.5万平方米,这对于总面积约36.2万平方米的遗址来说,只能算是“冰山一角”。据考古界人士说,已有的考古发现仍属“以一斑窥全豹”。所以,留在庙底沟遗址上的辉煌,尚有待于一代甚至几代考古人员去艰辛地付出和猜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4-07-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