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起初是由哼小曲儿踩高跷演变而成的一个剧种,1926年四月初七,朱万明、关遇龙领班的高跷同乐社应朋友之邀到登封李洼踩高跷,玩友们正踩得起劲时,天突降大雨,无法踩跷,才解下跷腿,登上了用牛车棚和门板搭建的平台,演出了《周老汉送女》、《兰桥会》,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就是这次演出,诞生了一个曲剧的剧种。1957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把曲子戏定名为河南曲剧。
曲剧搬上高台多以三小戏为主,人物已分生、旦、净、丑,伴奏乐器有曲胡、三弦、四弦、手板等。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曲剧从民间小调演变而成,音乐为曲牌联套体,其本质特征带有强烈的民间生活情趣,宣叙着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及爱憎观念,唱腔特点是大本嗓、大腔大口,质朴醇厚,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曲胡独有的音色和其他民族乐器的烘托,极富感染力。
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剧种,不但艺人众多,而且听众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