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曲剧代表剧目

2013/4/27 16:59:43 点击数: 【字体:


    《三子争父》

    书生岳山,进京赶考,不慎打丢失银两,被无钱治病的周老贵拾得,守途待将银归还,岳山甚是感激,拜认其为干父,老贵被不孝子积德和儿媳赶出门庭。老贵抱病乞讨,行至深山间,欲坠崖自尽,被李兴夫妻相救,收为养父,细心照料。三月后,岳山得中状元,去接干父。积德夫妻见利可图,编造假言,亦前往接父。来到李家,遭李贵和李兴的痛骂与斥责。二子相争,到县衙见官,知县正断案时岳山赶到,知县询其“三子争父”因由,判积德夫妇不孝之罪,打入监牢。赞扬了李兴夫妇和岳山、老贵的高尚品德。编剧:王明山。导演:何天顺。唱腔设计:高岩、王振威。1981年由密县刘寨业余剧团首演。主要演员:秦占彪、郑富群、王爱智、张国长。同年五月,参加河南省首届业余戏曲调演,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河南电台全剧录音,全国三十多个剧团移植演出。

    《山鹰》

    现代曲剧。医科大学毕业生高黎,为响应祖国号召,深入山区,安家落户,为农民行医治病,被以闪大妈为代表的农民视为知己。其兄高山恩认为农村艰苦,毫无前途,力劝妹妹回城。二人志向发生抵牾。在抢救一名垂危病人中,高山恩亲见高黎医术高明,使病人起死回生。加之其父高志豪的到来,道出实情:原来眼前的闪大妈就是当年抗日战争中舍子救下高山恩性命的人。该剧1973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现代戏会演,获剧本一等奖。被全国廿多个省市、数百家剧团移植上演。该剧编剧孟华,导演耿庚辰。音乐设计潘永长。主要演员张新芳、高桂枝。

    《小打渔》

    又名《渔舟记》。公子陈春生,困遭强人抢劫,走投无路,投河自尽。渔家女周玉姐在河上打渔,将陈公子网上渔舟,周母以姜汤将其救活。问及家世,方知是书香子弟。玉姐爱之,其母解意,将玉姐许配春生。此剧是白永玲的代表剧目。白永玲绰号“白牛娃”。在此剧中饰玉姐母,以风趣的生活表演,诙谐的乡土语言,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此剧在本世纪四十年代颇受欢迎,建国后很少演出。

    《小放牛》

    一牧童山法放牛,杏花村一村姑问路,牧童要村姑唱山歌方给指点。于是,二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欢笑而别。此剧是白永玲的拿手戏。学秦腔《牧童放牛》。白永玲饰牧童,以唱为主,载歌载舞。当村姑提出没人帮腔时,他答应为其帮腔。将水袖卷在二根木棍上,举着走矮子步,以舞帮唱,这也是他的独创。

    《风雪配》

    曲剧传统剧目。源于《醒世恒言》。丑公子颜俊看中了湖对岸高赞员外之女高秋芳,怕对方不同意,不敢亲自过湖相亲,求其表弟钱青代去。高赞一家见到钱青,欣喜许亲。娶亲时,颜俊再次恳请钱青冒名顶替去迎娶。钱青只好代往。不料,船到高家,天气突变,风雪交加,无法回家,高赞夫妇便留钱青与秋芳拜堂入洞房。三日后,过湖还家,颜俊见钱恕不可止,拉钱到公堂面官。县官问明情况,决然将高秋芳判于钱青,并判颜俊拿出一半家财给钱,颜俊落了个人财两空。此剧为花旦与文小生的重头戏,是王秀玲、张香兰的拿手戏。此剧唱做并重,人物性格突出,唱腔优美动听。突出了河南曲剧的艺术特点。1956年由郑州市曲剧团改编成曲剧在郑州首次公演。岳军执笔。许寄秋、张录参与改编。主演王秀玲、张香兰。导演耿庚辰。音乐设计本团唱腔音乐组,舞美设计赵良铭。剧本于195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首版。剧中不少唱段被灌制了唱片。

    《红楼梦》

    故事来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林黛玉寄居贾府,与表兄宝玉两小无猜,志同道合。逐渐产生了爱情,二人冀望能在贾母的怜爱下结为伉俪。但贾母王夫人及王熙凤为了维护封建家庭的利益,不同意宝黛这一婚事,欲让贾宝玉之姨表姐薛宝钗与宝玉结为连理。他们设下“偷梁换柱”之计,使宝玉与宝钗成了婚。黛玉得知消息,焚稿断情,一命归西。宝玉揭下盖头,却见是宝钗,活活气傻,宝玉跪倒黛玉灵前,痛哭表白,离家出走。脱离了大观园。此剧1955年由郑州市曲剧团首演。改编:许寄秋、岳军(执笔)、徐玉诺等。主演王秀玲、张香兰。导演:耿庚辰,音乐设计:曲剧团唱腔音乐组,舞美设计:赵良铭。豫剧不少剧团也移植了此剧。被誉为郑州市曲剧团的“看家戏”。195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花庭会》

    又名《对花庭》。河南曲剧传统剧目。高文举(高彦明)中状元之后,奸相温通强逼高入赘相府,并偷改其家信为休书寄回。高文举的原妻张美英历尽艰辛进京寻夫,沦为温府奴婢,惨遭折磨,被贬入花园担水浇花。中秋夜,高文举赏月,夜宿花庭,夫妻相会。此剧为旦角重头戏。王秀玲擅演该剧。1956年经张景恒执笔整理,删除繁琐冗长的唱句,清除庸俗低级的语言,加强剧本的文学性。此剧以唱功为主,近四百句唱词,除少数插白外几乎一唱到底。随剧情发展,曲牌变化灵活,唱腔优美动听,声情并茂,充分发挥了河南曲剧的特点。此剧1956年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导演、演出二等奖,旦角王秀玲获演员一等奖。小生朱书林获演员二等奖。此剧由郑州市曲剧团于1956年首演。主演王秀玲,导演李金波,音乐设计马力前、任清芝。舞美设计赵良铭。剧本于1957年4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卷席筒》

    又名《白玉簪》、《曹宝山中状元》、《斩张仓》。河南曲剧传统剧目。原系连合本,连演十数场。曹宝山进京赴试,继母赵氏不贤,设计将曹宝山之父毒死,诬为宝山之妻张氏所害,县官受贿,草菅人命,将曹张氏判为死刑。赵氏之亲生子张仓见事不公,大义勇为。替嫂投案坐监。行刑之日,曹张氏身背芦席前赴刑事场收尸,不料,宝山得中状元,奉旨巡狩河南,将此案问清审明,救了张仓。从此,一家骨肉团聚。此剧丑角应工,是海连池代表剧目。剧本在原来南阳、登封整理的剧本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加工提高,删去了一些不健康的情节、语言和唱段,突出了张仓的稚气,憨厚和善良的性格,充分发挥了曲剧唱腔的特点。例如“公堂”一场中的一段唱词“我的大老爷……我把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一点不留一齐往外端……”,是长达一百多句的“大垛子”,已是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优秀唱段。197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彩色戏曲片,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发行。此剧为郑州市曲剧团保留节目。剧本集体整理(执笔张录),1979年在郑首次演出。主演海连池,导演张录、张秀岩、潘永长等,音乐设计潘永长等,舞美设计张寅彤。《卷席筒》已灌制成盒式录音磁带和唱片,全国发行。

    《胭脂》
   
    源于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胭脂》。东昌府卞姓中医,有女胭脂。胭脂送对门王氏,见少年鄂秋隼而钟情。王氏劝胭脂与鄂生相会,胭脂不肯。王氏与宿介私通将胭脂思念鄂生之事相告,宿介夜晚冒充鄂生,欲与胭脂私通被拒绝,宿介强脱胭脂一绣履而去,在王氏家将绣鞋遗失。泼皮毛大觊觎王氏已久,是夜至王氏家拾得绣鞋,又听得宿介对王氏讲述经过,即往卞家,误入老汉屋内,将老汉杀死。卞氏发现绣鞋,追问女儿,即断定是鄂秋隼所为,鄂被县官判为死刑。济南知府对案情怀疑,经审王氏,将宿介捉拿归案,定为死罪,宿介投状于学使施愚山,施公再审王氏,将毛大等人传至城隍庙,告诫毛大等:城隍爷将在凶手背上写字,毛大惧,其背靠墙沾有白灰并染有煤烟。施公识出真凶,判毛大为死刑,革去宿介功名。胭脂与鄂秋隼由县官做媒,结为夫妻。此剧改编时突出了胭脂的性格,丰富了原作情节。编剧为岳军、张侠生,1953年由郑州市曲剧团在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中首演,获剧本二等奖,主演万宝珠获演员三等奖。同年八月《河南日报》发表《关于“胭脂”的改编》的文章。河南省内外许多剧团移植演出,效果颇佳,剧本由河南出版社出版。

    《祭塔》

    许士林得中状元,归郡祭祖,向姑母索母,其姑母实言相告,许至雷峰塔祭母。界地神允白素贞与子相见,素贞向子诉明身世,许状元修本,请命赦母。此剧为青衣应工。属《白蛇传》之一折。是曲剧著名男旦李金波的拿手戏。李金波饰白素贞一角,以端正清雅、委婉流畅的唱腔,稳健大方,善用水袖的表演。本世纪四十年代在豫西豫南享有盛名。

    《祭江》

    又名《孙夫人祭江》。孙夫人尚香,回吴后未能返蜀,闻刘备死于白帝城,乃入宫辞别其母吴太后,赴江边望西哭祭,然后投江而死。此剧以唱为主,是曲剧著名男旦李金波的代表剧目。李金波饰孙夫人一角,他的唱腔端正清雅,委婉流畅,善用鼻音,注重闪板,真假嗓音运用自如。在表演上,他锐意创新,大胆吸收运用了京剧的甩、抖、弹等水袖表演技巧,为曲剧舞台上的表演增添了色彩。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李金波主演的《祭江》进行了展览演出,获荣誉奖。大会刊登载了《坚强的曲剧园丁——李金波》。

    《瞎子观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外甥约盲舅进城观灯,舅满口答应,并叫外甥把弦子背上唱灯会。二人来到灯会上,外甥拉弦舅唱。外甥按舅盲前所见情景报灯名,舅一一顺口答唱,绘影绘形地描述各种花灯。此剧为丑角唱工戏,是白永玲的拿手戏。戏框是“秦腔”的,内容是自编的。白永玲饰瞎子,盲人动作,形象逼真。大段唱词,多为自编,水词巧唱,妙趣横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经常演出,建国后已不常演。【原标题:曲剧代表剧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混旅游资讯网 2005-1-25
0
下一条:曲剧艺术特点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