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的“邹城模式”

2016/8/23 9:38:36 点击数: 【字体:

  山东邹城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乡,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邹城文物资源丰富,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15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邹城市儒家文化遗产谱系完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庙、孟府、孟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母三迁祠、孔子孟子诞生圣地碑,以及孟子弟子纪念地——徐辟祠、万章墓等文物遗存,构成了丰富完整的孟子文化遗产体系,加上子思祠、子思书院、孟母祠、颜母祠、原宪故里、子莫故里、南宫适墓、子张祠等儒家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儒家文化传承载体体系。此外,邹城铁山、岗山、峄山摩崖石刻,重兴塔,凤凰山石窟造像,寿峰寺遗址等佛教文化遗存丰富,凫山羲皇庙遗址、龙山玉皇殿、峄山白云宫等道教文化遗存独具特色,它们与儒家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多元共存。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让文物活起来”理念,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公共文博服务体系、保护传承城镇历史文脉、推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整合意识、创新意识、融合意识、品牌意识,着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推进文化遗产活态利用、创新发展,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的“邹城模式”。
 
  注重挖掘研究 用文物讲述邹鲁历史
 
  深入研究和充分阐释各类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文物“说话”,讲好邹鲁历史故事,激发群众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文物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物质载体的重要作用。一是用文物发掘梳理邹鲁历史发展脉络。开展“邹鲁历史探源”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南部片区邾国故城、明鲁王墓群、汉鲁王墓群等大遗址的考古勘探,扎实开展野店遗址、羲皇庙遗址、斗鸡台遗址、漆女城遗址、城前遗址等具有邹鲁文化源点意义的大遗址考古勘探和规划编制工作,勘探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米,用文物考古发掘成果见证历史,系统梳理邹鲁历史源流和发展脉络。二是用文献研究阐发邹鲁文化内涵价值。协同孟子研究院,深入开展三孟古建筑、孟府档案、孟子世家谱、碑刻档案、府藏文物、孟子文献等文物的文化价值研究;加快《孟子文献集成》编纂,完成《孟府档案》(前编)出版,积极编撰邹鲁文化书系;召开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用文物文献讲清楚儒家文化与邹鲁文化内涵外延有机关系。三是用文物普查谱绘邹鲁文化脉络体系。结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系统开展邾国陶文、石碑石刻等馆藏文物普查和整理研究,用文物谱绘邹鲁历史文脉;邀请浙江大学开展古城历史文化记忆发掘研究,系统梳理古城历史建筑、家族文化和城市肌理沿革,唤醒古城记忆;开展乡村文化遗产普查调研,对邹鲁大地保留的圣贤遗迹、传统民居、生活设施、名人故事等开展全面普查、搜集记录和整理研究。东深井古民居、高李村李氏故宅、双庆扬水站、大园戏楼等十余处乡村文化遗产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进整体保护 加快重点文保工程建设
 
  借鉴世界遗产保护先进理念,将文化特征相同、承载共同文脉的文物点,不论级别高低,打破区域界线,遵循“整体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整体推进孟子文化遗产、邹鲁文化遗产、乡土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科学保护。一是加大孟子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孔孟文化遗产地世界银行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孟庙孟府安防工程、文化遗产解说标识系统工程、语音导览系统工程、古树保护工程。孟庙亚圣殿、承圣门、泰山气象门等古建筑修缮工程完工。加快推进石碑石刻保护、路面围墙保护设计招标,开展孟母三迁祠、孔子孟子诞生圣地碑、颜母祠、万章墓、徐辟祠等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启动邾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整治金水河故道环境,完成土城墙保护施工设计。推进明鲁王墓群大遗址保护,保护文物本体,开展陵园及水系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所在地九龙山山体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三是着力保护古城历史街区风貌肌理。开展城区历史建筑现状调查,出台《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对古城28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保护孟母祠、子思祠和子思书院遗址等部分古城礼制空间;修缮保护重兴塔,铁山、岗山摩崖石刻,巷里清真寺等古城重点文保单位。四是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保护传承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遗产。石墙镇上九山村、郭里镇高李村、郭里镇庙东村、城前镇越峰村入选山东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其中上九山村借助社会力量,投入1亿多元,完成300套古民居的修复和景区道路以及9处文化景点建设,获得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山东省“最美村镇”等荣誉,与城前镇越峰村同时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坚持文脉延续 丰富完善文物展示载体
 
  按照文物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丰富完善文物展示载体,恢复提升文物原有功能,发扬重塑文物应有内涵价值,全面扭转文物被动保护局面,主动发挥文物有形承载记忆、延续传递文脉的作用。一是恢复提升重要文化节点。启动孟子文化遗产礼制空间营造工程,增强孟子思想空间观感和体验价值;完成子思祠、子思书院、孟母祠地面附着物清理工程,全面启动复建恢复工程和古河道治理工程;启动原宪故里、子莫故里、南宫适墓、子张祠等儒家文化节点的恢复提升,着力构建“斯文在兹”的儒家文化展示载体体系。二是优化提升博物馆建设。建设孟子博物馆,专题陈列、研究和保护利用孟子文化资源;建设邹城石刻博物馆,保护收藏各类古石刻,研究展示石刻文化;启动邾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明鲁王遗址博物馆等遗址类博物馆,鼓励金刚山酒博物馆、毛泽东像章纪念馆等行业、民办博物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邹城博物馆聚落。三是有机更新古城历史街区。按照原模原样恢复、有根有据重建、有脉有络创新的理念,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开展历史街区业态规划和“三街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投资约3亿元,基本完成古护城河因利河治理工程,打造护城河水系景观;完成庙前街、岗山路等部分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面改造和环境整治,焕发古城活力。
 
  有效合理利用 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以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核心,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群众生活。一是提升文物文化承载弘扬功能。突出孟庙、孟府礼制修学文化空间,着力打造孟子修学游基地,策划推出“成人礼”“乡射礼”“开笔礼”等儒家传统礼仪活动,全面恢复祭祀孟子、孟母大典;向邹城市民免费开放孟庙、孟府等文物景区,通过儒家传统文化在文物景区的“活态展示”,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二是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水平,配备电子书、触摸屏、三维展示等现代展陈设备,建设孟子公开课讲堂,开办政德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特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扎实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三是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保用并重”,大力开展文物景点环境整治,着力提升旅游功能,建设精品旅游观光目的地。目前,邹城已建成文物保护单位景点景区10余个,其中以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景观主体的孟庙孟府、峄山为4A级景区,博物馆、明鲁王墓、凤凰山、蓝陵桃花源、铁山公园为3A级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