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莉
为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精致淮北,弘扬和传承运河文化,打造淮北运河名城亮丽的城市名片,带动全市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利用,提升淮北在皖北乃至中原地区旅游市场中的地位,2013年10月28日,安徽省旅游集团与淮北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启动淮北隋唐运河古镇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整个项目的建筑形态以隋唐时期民居古建风格为基调,以历史研究为基础,科学、准确、全面地再现隋唐大运河时期丰富的建筑、文化、艺术、科技及社会价值,涵盖漕运水利、商业手工业、宗教民俗、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并结合“隋唐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整个项目将由五凤三阁景区、水镜戏台、漕仓堰闸景区、茶道石舫、闸口盘车景区、运河天地等部分组成,将呈现独特且丰富的隋唐运河古镇文化。
五凤三阁景区 五凤门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五凤门”为中心,以连廊联系东西耳厅和东西石阙,五座建筑翘角飞檐,如凤舞九天,故名五凤门。“五凤门”:原为唐贞观年间的相王寺大雄宝殿,采用唐代寺庙大殿常见的重檐庑殿形式,庑殿顶的正脊和四条戗脊也如五凤翔空,呼应“五凤门”之名。
三佛阁建筑群为唐贞观年间相王寺遗存建筑。三阁分别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中间以阁道飞跨相连。造型上吸收了唐代敦煌壁画中阿弥陀经变画中的三阁意象,层檐重栏,气势恢宏。登阁近可观赏整个古镇全境,远可看相山秀色、煤城新貌,中湖浩淼,发更上层楼之感慨。
水镜戏台 位于隋唐运河与相河交叉口的开阔水面中央,建筑优美高耸,在水中形成倒影,以水为镜,名至实归。水镜戏台为南北双面舞台,是集会活动和古镇民间戏曲演出的主要舞台。南面面向水面和运河南岸,北面面向原相王寺前的庙会广场。水镜戏台的名称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之句,寓意为善恶忠奸尽人皆知,反映出传统戏曲中扬善惩恶的教化作用。
漕仓堰闸景区 由拖船堰埭、斗门船闸和转般漕仓3个景点组成,是集中表现隋唐运河水利水运文化和技术的景点,也是本项目水系实际水位调节和游船通航设施。建筑总体上采用唐代建筑风格。
斗门船闸 中国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秦始皇33年(前214年)所兴建灵渠上陡门是见于记载的单斗门船闸,比西方最早的1375年荷兰船闸早1500多年。在隋唐大运河上,单斗门船闸大量使用,并常常和堰埭并列使用。
转般漕仓 象征性地复原建设一座发挥储备粮作用的平准仓(正仓),位于闸塘中央,参考了敦煌壁画和日本飞鸟、奈良时期(相当于中国隋唐)的仓敖建筑遗存,采用高台基座上的架空木结构,唐式八角攒尖瓦顶建筑。
拖船堰埭 古代拖船过堰技术,最早的堰埭记载于三国吴赤乌8年(245年)的破冈渎,在唐宋时有较大发展,在隋唐大运河上普遍应用。堰上配置人力辘轳、牛力辘轳和电动辘轳,游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也可由牛力和电力辘轳绞拉运河游船过堰,进入内部水系游玩。
茶道石舫 这是以展示茶道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石制画舫。建筑形式以唐代界画中的楼船画舫为原型,用作大型茶楼,展示唐代起源的茶道文化。中国茶道起源于唐代,出现了多种饮茶方式、茶具、仪式以及茶戏。
闸口盘车景区 位于古镇西街,既是实际控制运河和内河水位高差的水闸,也是展示唐代以水力机械加工稻谷农产品的生产场景和技术,成为西街餐饮酒吧的文化展示和经营场所。建筑设计以五代著名画家卫贤的《闸口盘车图》为蓝本,为国内首次将唐代界画名作《闸口盘车图》完整复原,具有较高的科技史、农业史价值,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运河天地 古镇沿南黎路沿街立面中,制高点就是基地西北角的运河天地,运河天地裙房外观造型呼应运河的流动,多层退台的组合充分利用商业空间南侧的运河乐园景观,创造丰富而多变的立面效果,极富动感。整体造型现代而精致,与古镇景观形成明显的对比,体现新旧融合的理念,为市民及游客特供独特的城市空间体验。
安徽省旅游集团是安徽省属企业中唯一一家从事旅游产业经营的省级旅游企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成为“主导产业突出、经营板块合理、产业链条完整、运营体系科学”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现代化大型旅游集团。在“共融共生,共进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指导下,以宏大的气魄参与淮北隋唐运河古镇建设,一定能为精致淮北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