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的是对其价值的保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说,只有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13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亚洲和欧美等11个国家文博界专家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透露,为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续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的专业机构联合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项目,还与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了古建筑、遗址保护工程。
此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也在中、哈、吉三国“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后续联合保护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多民族、多种文化和平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标志和象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认为,加强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根本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和作用,实现中国与中亚五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全面合作。”王建新说。
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也搭建起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表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增进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将沿线国家文物、考古界力量整合,对话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搭建了合作共赢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