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花人民会场“复活”了。其一波三折的命运,折射出当前国内文物保护的尴尬现状。个别地方政府明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往往无所作为,任其风雨飘摇,甚至短视主义作祟,历史责任感让位于经济利益,让文物成为大兴土木下的牺牲品。媒体介入,舆论围攻,地方政府开始亡羊补牢,通过抢救性保护,给了舆论一个交代。我们并不否认社会监督之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此时迷途知返,已错过了保护的最佳时机。
以上花人民会场为例,尽管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其原貌,但此时的上花会场已非彼时的上花会场,其历史文化价值折损大半不说,迟到的修复也更加劳民伤财。正如村民所言,上花人民会场的保护,应该从十年前就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花人民会场的重建,更是一个教训。它告诉我们,文化保护不能寄希望于事后补救,也不能靠舆论滞后倒逼,而在当时当下的主动作为。
当然,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意愿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文保意识如何普及,保护资金如何到位,专业机构与人才如何配备,动态监督机制如何建立……都需要全盘考虑,通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