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6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甘肃当日在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敦煌艺术馆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活动,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化遗产“历史再现”以及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的一批敦煌艺术精品的亮相。观众既可看到高保真复原的石窟、超高像素输出的壁画、三维打印彩塑、虚拟漫游洞窟,又可体验交互式多媒体讲解、远程影像实时传输、立体投影的数字技术等。
身临其境的高保真技术复制的洞窟体验,惟妙惟肖的激光打印精美壁画复原,栩栩如生的莫高窟雕塑三维打印……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敦煌艺术精品令观众如痴如醉。“感觉又去了一次莫高窟,并且这里的体验效果比实体洞窟更好。”不少兰州市民参观后表示。
当日同时展出的还有兰州太平鼓、花儿、裕固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和藏族民间弹唱等甘肃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省文物部门还现场提供文物法律咨询、免费文物鉴定等服务。
甘肃省副省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夏红民表示,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必须惠及人民群众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这既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直接反映了全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
夏红民说,甘肃将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发挥能动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文物资源的合理、适度利用,科学有效地发挥文物资源应有的价值功用和综合效益。同时将更加注重调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和文化共享。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据第三次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等工作统计,该省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68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境内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