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田径包括走、趋、奔、逾高、超距等。“走、趋、奔”是“跑”的意思;“逾高”是跳高的意思;“超距”是跳远的意思;还有“掷”,主要是投石,类似现在的投掷铁饼和铅球。
古代游泳花样繁多,先秦时已出现了自由泳和蝶泳,宋代更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水秋千”,从高高荡起的秋千上跳水,世所罕见。
古人喜欢田径运动。洛阳出土的汉画像砖,往往有两个奔跑的武士,跑在车马的前面,名曰“伍伯”。洛阳还出土了不少古代投掷运动的文物图案,为此,我市两位大学教师陈汉有、张文普还专门写了《看论洛阳出土文物古代投掷运动》。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渐有防御设施,出现了城堡和壕沟。这样一来,攻城夺寨需要跳高,越过城壕需要跳远。这便是兵书上提到的“逾高”和“超距”。
田径运动,出自战争。
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率兵攻打鲁国,驻扎泗水之上。鲁国大夫微虎,在所属部队中挑选夜袭队,选择标准是能“三踊于幕庭”者,即三次能跳过障碍者。
结果,七百人中选出三百人,准备夜袭吴王住地。夫差得到消息,吓得一夜之间三换住处。他见鲁国早有准备,进攻难于得手,就同鲁国讲和,撤军了。此例出自《左传》,足见古人跳高,是为了实战。
《左传》又载: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军攻打曹国。大将魏犨、颠颉违反军纪,放火烧了曹国大夫的家,纵火过程中魏犨的胸部也被烧伤。
晋文公命赵衰将两人斩首示众。赵衰惜才,说:“一日内杀两员大将于军不利。况且魏犨作战勇敢,如果他烫伤不严重,还可继续作战为国效力,还是饶了他吧。”晋文公允准,说:“你去看看,魏犨伤势重不重,还能不能继续作战?”
有人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魏犨。魏犨在赵衰来到之前,迅速用布把伤处缠紧,穿上衣服,宛若平时。他忍住剧痛“距跃三百,曲踊三百”,向上跳了三百次,向前跳了三百次,在展示跳高、跳远能力的同时,也表明烫伤已好,可以出战。
晋文公听了汇报,赦免了他,让其继续带兵作战,只将颠颉斩首。
秦以后,不但军队重视跳跃能力的训练,民间也重视田径运动。西汉末年,巴郡人士任文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断吉凶,他预测天下将乱,便不再做官,辞职回家。
到家之后,命家人背百斤重物,绕房舍奔跑,每日至少十圈。邻居们很奇怪:老任是不是傻了?把家人当作牛马来折腾。但大家很快发现:傻了的不是老任,而是他们自己。正如老任所料: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乱兵一来,乱杀乱砍,人们四散逃逸,恨不得有双飞毛腿。但寻常人的两条腿,怎跑过飞驰的快马和兵车?这些人纷纷死伤于乱箭之下。只有任文公一家,由于及早开展了家庭体育运动,这时突然去掉肩上百斤重物,个个身轻如燕,人人奔走如飞,竟无一伤亡。这件事《后汉书·方术传》有载,说是这家人的奔跑速度,连军马都追赶不上。
南北朝时的卜天生,是南朝的一个将领,他训练士卒跳跃,先挖一道两丈深、两丈宽的壕沟,沟内插上竹签,根根如剑。若不奋力跳跃,就会跌下毙命,用此法训练出来的士兵,奔跑跳远都是高手。和他同时代的梁国将军黄法氍,“少劲捷有胆力,日步行二百里,能距跃三丈”。换算下来就是一天能走一百公里,一次能跳七点五米远。
(2)至清末,清廷实行“新政”,改革军事、体育,现代田径由此萌芽。洛阳遂建一批新学堂,引入了现代田径、球类运动。
我市文物工作者在洛阳地区考古发掘时,发现不少古人投掷图。这些图案传达了一些古代田径信息。
先秦之时,投石是作战的本领,石头是作战的武器,这在《史记》中写得清清楚楚。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的灭六国进程加快——秦楚之战爆发。当时秦国大将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来到楚国边境后,连营十余里,坚壁固守,不急于与楚军作战。士卒每天练习“投石、超距”。楚军发现秦军很无聊,整天在阵地上瞎折腾,遂麻痹大意,锐气渐减。这样对峙了很长时间,楚军已被消磨得没半点脾气了,秦军突然发起进攻,士卒投掷出来的石头,就如现代铁饼和铅球一样,把前沿楚兵砸成肉饼,楚军惊骇,三军大败。
到了汉朝,诞生了一位田径明星。《汉书·甘延寿传》记载:延寿“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这是说他投掷、跳高,水平绝高,在一次跳越障碍的比赛中,竟一下子跳过高高的羽林亭楼,由此被提拔为羽林郎。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军队对于投掷能手,一律“具录封进”,予以嘉奖。唐高宗曾下令征召“投石、拔距,勇冠三军”者,具录封进。田径高手受尊敬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宋代。《水浒传》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原是东昌府都监,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马军五虎上将,此人便是张清。他“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绰号“没羽箭”。他的武器,竟是地上的小石头,可谓是不掏钱的箭镞和随处可见的子弹。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多种投掷方式,铁饼、铅球、标枪随即出现。
说起标枪,这是最早的远程兵器之一。东周时期,天子丧权,诸侯争霸,作为东周王都的洛阳也不消停,各国相互征伐,就在京畿激战。那时的战争,互掷标枪,令人胆寒。冷兵器时代,这种标枪十分骇人,等于“远程导弹”,投过来黑压压一片,看上去挺恐怖。
宋代标枪,又称“梭枪”,长数尺,已广泛使用,列为常规兵器。《水浒传》中的花项虎龚旺,善在马背上使“飞枪”,令敌胆寒。这种“飞枪”,就是梭枪。到了元代,蒙古骑兵善用标枪,技艺尤精,他们使用的标枪既可两头刺敌,又能远投杀敌,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明代军队使用的标枪,枪杆以软木或细竹制成,长约七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很远。
清代标枪形式多样,多以木、竹为柄,上加铁镞。近代标枪失去作战功能,变为纯粹体育项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实行“新政”,对军事、体育进行改革,现代田径由此萌芽。此后洛阳建立河南府学堂、崇德小学等新式学堂,引入现代田径、球类运动。民国七年(1918年)5月,举办首届河洛运动会,田径比赛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3)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拿下了8枚金牌,世人惊叹。其实,中国古代的水上运动蔚为大观,世所罕见。宋代的跳水项目,其难度更是超过了现在的任何跳水方式。
东周列国纷争,南方各国地处水乡,经常展开水战、舟战,所以士卒必须学会游泳。在这一时期的壁画中,自由泳和蝶泳都已出现。《管子》记载:齐桓公欲率兵北伐,又怕南方越国乘虚偷袭,便向管仲问计。管仲说:“越国水军强大,齐国缺少水军,因此难以抵挡。现在应大造游泳池,鼓励人民学会游泳。待建起强大水军,就不怕越国了。”
于是齐桓公下令:在齐国“大立沼池”,能游泳者发给奖金。齐国很快涌现大批善游之人,组成了一支水军。越国闻讯,不敢发兵扰齐,齐国得以北伐成功。齐国为练水军,特建游泳池训练人民游泳,这是一种全民体育运动。
到了汉魏时期,有了正规的水上比赛。这种比赛一般在端午节前后举行,称为“弄潮”,渐成习俗,至唐宋达到高潮。《因话录》载唐朝人曹赞,跳水技艺高超,“百尺桩上,不解衣服,投身而下,正坐水面,若在茵席”——穿着衣服从百尺桅杆上跳入水中,能悠然坐于水面,就像坐在席子上一样,丝毫不起水花。这简直比郭晶晶跳得还好。
宋代,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水秋千”。《东京梦华录》载:“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水秋千’。” 这是说在两只彩船上立起秋千,船尾有很多人玩耍体育、杂技百戏。有一个人上了秋千, 高高荡起,当快荡到与横架水平时,突然腾空而起,在空中翻着筋斗,从容跳入水中。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跳水表演,所不同的是比现在的跳水难度更高——跳水者在急速摆动的秋千上往下跳,比在跳台或跳板上跳下,都更具危险性和挑战性。
当时汴河漕运繁忙,为不影响船只通行,这种表演往往在西京洛阳举行:挑选一方深阔水域,众船只围成一个“水立方”赛场,主船上的秋千架,相当于活动跳板。上秋千的全是跳水高手,他们荡着秋千,重复表演上述惊险动作,四周是一片叫好声。
宋朝练习潜水,还有极有趣的记录:赵善湘知镇江,训练水军的时候,先将黄金沉入江中,让兵士下水去摸,用这样的方式,培养许多水性极精的人。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有词句描写当时的弄潮儿:“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这使我们形象地看到古代游泳健儿的水上活动场景。
明清时期,民间水上运动改为八月举行,届时各地参与者甚多,大家来到水边,观看各种水上项目,参与各种水上运动。水上的“踏滚木”以及“水傀儡”,还有同时举行的“水百戏”,把体育、文艺、杂技杂糅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综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