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即将来临,我市文化庙会活动好戏连台,如果你到中国国花园转一圈,会看到久违的背媳妇、踢毽子等传统娱乐项目。其实这些民间娱乐方式,过去在洛阳城乡很常见。其中许多娱乐项目非常简单,便于操作,孩子们甚至能用几双破布鞋搭起一个“鞋楼”,在冰凉的地上玩半天。
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劳动人民因陋就简,自娱自乐,集体创造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娱乐形式,与今天的电子游戏和卡拉OK比起来,自然显得简陋寒碜。但这种“地摊式”的娱乐活动,与自然风物亲近,既锻炼身体,又开发智力,自有说不尽的奥妙和乐趣。
叨鸡:男孩子们最爱的撞击游戏
叨鸡,是男孩子们最爱玩的撞击游戏。
这种游戏的玩法是两人对决,也可多人进行,分成两组对垒,前提是双方人数必须相等,年龄、身高也要相匹配。如果一方为七八岁的小男孩,另一方是三四十岁的壮汉,力量相差太悬殊,就无法比赛了。
洛阳人玩叨鸡,一般在冬季。冬季穿棉裤,撞击时可避免膝盖疼痛。叨鸡的姿势是单腿立地,双手抱着另一条腿,用形似鸡头的屈膝部位撞击对方,谁被撞得双脚落地,或者一下子被顶翻在地,就算输了。
旧时老城小巷内常见这种游戏。由于需要的场子不大,竞技者不需带什么工具,所以游戏随时可以开始,路过的人也可随意围观或加入拉拉队。对决双方往往是常年的对手,上次张三输了,不服气,这次见了李四,打声招呼:“叨鸡吧?”于是各抱起一条腿,迎上去,就叨上了,简便得很。
别看游戏简单,却是对游戏者身体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其中还包含技巧的运用。游戏者既要保持自身单腿立地的稳定性,又要使另一只屈膝的腿有力量地撞击对方,使对方承受不了撞击而败北。有的人依仗个子高、有力量,恶狠狠地跳过来,用形似鸡头的屈膝猛压对方,哪知对方是有技巧的,并不跳动,只用力向上一顶膝盖,就把你顶翻在地了。
这种游戏的技巧,是运用动能和势能。动能,就是着地的单脚要有大幅度高速移动的本领,把速度化为力量,形成进攻时的冲击力;势能,就是双手抱紧屈膝,有规律地抬高或压低,用压、挑、顶、撞等动作,在接近对方的霎那间释放力量,破坏对方的稳定性。
当然,也有单凭技巧而取胜的。据传民国初年老城有善叨鸡者,只有十二三岁,瘦若猴子,外号“跳蚤”。他叨鸡时从来不进攻,仅凭快速躲闪的本领,面对强敌时,先避其锋芒,跳来跳去,你根本赶不上他的步伐。如此跳动腾挪一阵儿,再强壮的对手也累得气喘吁吁了,只好自己双脚落地认输。所以大家一般都不与“跳蚤”叨鸡,说他“没意思”,其实是赢不了“跳蚤”。
老年人说,叨鸡时不见得大个子就能占上风,不见得小个子就常输。有的小个子很机灵,在大个子扑空或回身的时候,猛然攻击其侧翼或背部,往往能得手,以弱胜强。但多数情况下,如果阵营中有一个人高马大的队员,他的屈膝可以抬到最高,就有狠砸别人的机会,要不了几个回合,就能把对手纷纷撂倒。因此这种人一出现在叨鸡现场,就好比老鹰来到小鸡子中间,大家知道斗不过他,于是兴致骤减,纷纷走人。
叨鸡游戏场面很热闹,气氛很活跃,有人挑战,就有人迎战,而更多的人是围观,呐喊助威。如果对决双方队员众多,势均力敌,叨鸡游戏就会扩大为大场面,十分壮观,东冲西突、南叫北应,相当热闹。
“碰散窑”:女童们拿压岁钱作乐
春节期间,儿童是最为活跃的群体,穿新衣、戴新帽、走亲戚、放鞭炮,别提有多高兴了。其中女孩子爱玩一种叫“散窑”的游戏,也叫“丢窑”,两人对弈,在地上画出相连的十个方格或挖十个如窝头大小的圆坑,双方各占五个方格(或圆坑),各备相同的子儿50个(小石子或铜钱),每个方格或圆坑内放5个,然后比赛,场面安静,没有动感,此不多述。
这里介绍洛阳老城和偃师等地的一种“散窑”游戏。该游戏富有动感,叫作“碰散窑”,多为女童或大姑娘、小媳妇参与,实际是一种节日“小赌”,拿硬币来玩。据老人回忆,过去给儿童发的压岁钱中,有铜钱若干。游戏者将铜钱拿在手中,找一个向阳背风的墙根,在地上挖一小圆坑,然后离开圆坑一段距离,两人“碰散窑”。开始前,每人各兑三五个铜钱,都有一次机会往坑里投掷,掷出的铜钱正面朝上者,悉数归己。
这个游戏没什么技巧,全靠运气。有人图痛快,并不看铜钱的正反面,凡投掷到坑内的拿走归己,散在坑外的归另一方。有的女孩技术不佳,一会儿工夫便把所带的压岁钱全部输光,哭着鼻子回家。另一方却很得意,赢了钱,特欢喜。
而男孩子不做这种游戏,如果想赌输赢,他们另有游戏可做,这便是“打弹子”或者“敲高钱”。
“打弹子”或“敲高钱”:男孩子乐此不疲的游戏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这种玻璃球地摊上有卖,彩色透明的,宛如琥珀,内核有黄、绿、黑、白不同颜色,价钱不高。即使是这样的玻璃球,有的男孩子也买不起,于是就到玻璃厂的废料堆中拣拾,拣到的玻璃球不好看,不是彩色的,但大而圆,无色透明或呈暗绿色。
男孩子打弹子,玩起来废寝忘食,吃饭时都叫不回家。两人以上就可开玩。游戏者各出数枚弹子,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球的所有权。
打弹子玩法有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先在地面上挖个小圆洞,在不远处划一条线,两人蹲在线外,弹出玻璃球,目标是圆洞,这个洞也叫“窝”。谁的弹子先进窝,谁的弹子就变成“老虎”,有了打击对方玻璃球的资格,于是追着打,直到把对方的玻璃球打出一定距离,就算赢了,最后将对方的玻璃球收缴了事。
还有更复杂的玩法,叫作“出纲”或“打老虎洞”。先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球被打出去就算输,叫“出纲”。地上一共挖五个洞,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成了“老虎”,然后打着谁的玻璃球,就把谁的球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如果参与的人多,可在地面挖六个小坑,前五个坑每隔一米一个,最后一个坑约隔两米,称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向第一个坑中弹球,球入坑者,有权向下一个坑中弹球,不中则换人,大家轮流弹球,倒很公平。同一球连进五坑后,再进“主坑”,出来后就是“主球”了。主球可任意“射杀”对方的弹球,被弹中的球都将被吃掉。
在我市农村,男孩都爱打弹子,有时地面有积雪,大家就扫出一块空地玩。常见有人趴在雪地上打弹子,捏着弹子的拇指和食指冻得发红也不愿停止,整个活动紧张而刺激。这在今天的小孩看来了无趣味,哪里有打电子游戏过瘾?殊不知这种游戏在室外进行,游戏者于摸爬滚打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使手指变灵活,比久坐电脑前有益多了。
另一种游戏是“敲高钱”,可以提升判断力,练习“准头”,乡村男孩最爱玩。找一堵石砌墙,选其中一块仰角平展的石面,或干脆搬来一块合适的石头,取其仰面,游戏者站在旁边,不远处划线,准备几个小铁垫(类似铜钱,中心有圆孔,俗称“高钱”),这种东西很容易搞到,旧机器上淘汰的很多。
比赛时,游戏者用高钱在石面上一敲,高钱就飞出去了。谁的高钱离划线最近,谁就有资格敲打对方的高钱,敲住了,就算赢。有人把握得非常好,往往一次成功,使高钱不偏不倚落在划线上。
月光下的“老鹰抓小鸡”:男孩女孩都可参与的游戏
在洛阳,还流行一种集体游戏“抓龙尾”,俗名“老鹰抓小鸡”。参加者往往是一群儿童,需要的场地较大。大家排成一条长龙,后者抓住前者的后衣襟,连环相接,最前面的一个人是龙头,最后一个人是龙尾,一声令下,活动开始,龙头迅速兜起圈子,所有人都被带动,跑将起来。
这条龙的“对手”,只有一人,此人在长龙前面跑动起来,千方百计去抓龙尾巴。龙头只好伸出双臂,左挡右拦,来回周旋,保护整个龙身和龙尾。龙尾为了不被抓住,拼命随龙身摆动,所有人的双手都不能松开前面人的后衣襟,拉扯来,拉扯去,拉不住后衣襟的,竟把前面人的腰带或裤子扯掉了,于是大家嘻嘻哈哈,气氛很热烈。
此游戏活动量大,对参与者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是一个考验,疯跑起来后,作为龙身的大队人马都感到紧张,往往是险象环生,龙尾眼看就要被抓住,于是大呼小叫,非常刺激。
此游戏多在月光下进行。若体育器材缺乏,同学们上体育课也玩这种游戏。一阵疯跑,一场欢笑过后,不是这个被踩掉了鞋子,就是那个的头花跑掉了,再不就是一队人马纷纷倒地,玩得不亦乐乎。
朴素的游戏充满生机,民间娱乐弥足珍贵
时代发展了,传统民间游戏日渐式微,现在的小孩子,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但民间娱乐方式弥足珍贵,最朴素的游戏蕴含着最鲜活的生机,上点儿岁数的人每每提到这些游戏,还会很怀念。若概括其中的奥妙,我看不外乎“简单快乐”四个字。多少代人就是这么玩着过来的,此外还有踢毽子、丢手巾、捉迷藏、打陀螺、荡秋千、摔跤、跳绳、摸鼻子眼、掷破鞋楼、开绞等项目。有些项目如今的小孩子还在玩,只是掷破鞋楼和开绞两项,如今小孩知道得少,这里略作一解。
掷破鞋楼为多人游戏,锻炼投掷技巧,男孩子爱玩。游戏者每人提供一只鞋,用这些鞋子支撑起一个架子,类似城楼,中空易倒,称为“破鞋楼”。在距破鞋楼一定距离的地上划一道横线,大伙儿依次用自己剩余的一只鞋掷向破鞋楼,能一下子把破鞋楼掷塌者为胜,有点儿像如今保龄球的玩法,只是掷出的鞋子是在空中飞,不是在地上滚动而已。
开绞多为女孩玩的游戏,近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这个游戏的镜头。用一根线绳,相接为线圈,一人用两手撑开,另一人用双手把线绳挑成一定的形状,你一下,我一下,越挑花样越多,有面条形、菱角形、胡椒眼、三角形等,看似简单,其中自有机巧。如此看来,大凡民间娱乐,都简单而快乐,朴素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