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洛阳古代园林之 隋唐园林 古都尽春色 隋唐园林风

2013/11/20 11:11:42 点击数: 【字体:

洛阳古代园林之 隋唐园林 古都尽春色 隋唐园林风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一角。    (资料图片)

洛阳古代园林之 隋唐园林 古都尽春色 隋唐园林风

洛阳古代园林之隋唐园林

    □ 本报记者 陈 曦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家、业界权威读本《风景园林学》的作者美国人西蒙兹曾感慨道:“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不在现在,而在古代,例如在中国。他们不仅考虑了社区与山水环境的关系,考虑了地上地下能源的流动方向,还考虑了与天上复杂星系的和谐关系。”也许用来诠释这个立论的最佳例子莫过于隋唐洛阳城。

  隋唐两代王朝统治的326年间,洛阳的林苑、宫苑、郊园以及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引水穿城,城苑一体,满城皆园,使得隋唐洛阳城成为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园林城市及山水都城。

  就类型而言,隋唐洛阳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佛寺园林、风景园林等品类齐全,并各有其成就极高的代表作;就数量而言,私家园林便有1000余处,比之前数代的园林总和还多。唐朝“安史之乱”后,皇权旁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造成名园由北南移的情况并未波及洛阳,洛城园林艺术得以持续发展。

  隋唐洛阳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承前启后且创造了美学新境界。此时,园林除保持前代追求吞吐山川、体象天地的宏大气魄外,又讲究咫尺重深、小中见大、朴素坦然,表现了一种追求壶中天地的美学境界。

  当时,洛阳园林在叠山理水技术上有很大进步,由单纯叠土为山变成叠石为山。对假山的重视以及引河入园、置飞瀑、造潺湲现象十分普遍。园主对太湖石等名石的迷恋,对于禽鸟及名贵植物的喜爱,乃至唐文人中出现著名的诗画园林流派,都反映了隋唐园林艺术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当然,此时建筑、熔铸、石刻等技艺的成熟,也与园林艺术臻于炉火纯青之境不可分。

  隋西苑:影响后世至深的皇家园林

  连年战乱,使北魏洛阳城曾经辉煌的园林胜景几近湮灭。隋唐洛阳园林的兴盛,始于隋炀帝杨广。唐韦述《两京记》中载:炀帝携群臣登邙山,观伊阙,慨然言道:“此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苏威曰:“以俟陛下。”性格奔放的年轻皇帝闻此自是大喜:洛阳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龙门应天阙,洛河像河汉,皇居之地,舍此其谁?

  炀帝即位第二年,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诏令营建东京洛阳。是年五月,西苑始筑。史籍中这样描述其景:苑囿接连不断,园内遍布诸州贡献的草木花果、奇珍异兽;谷水、洛水自苑西入而东出注于洛水。

  设围墙隔离的西苑地域极广。《元河南志》记载其“周长二百九十里一百三十八步”。据此推断,其范围在今洛阳市北部、西部,北含邙山,南含龙门,西至新安、宜阳境内,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其位于最西南处的离宫名“显仁宫”,即在今宜阳县城位置。规模如此大的皇家园林,除具有驻军、军事演练、提供林木薪柴等功能,产出的蔬果粮食亦能完全满足宫中生活所需。

  西苑划分成宫苑区和苑囿区。前者毗邻宫城之西,与皇城相连,大体在今洛河北、邙山南、涧河东区域内。宫苑内设明彩、丽景等16院。每院置一名四品夫人管理,16位夫人主16院。院内引清流穿过,遍植名花奇树。其中渠架飞桥,殿筑水中,幽窗曲室,壁砌生光,“壮丽巧绝”之处不可胜数。

  每院还置一屯,使宫人管理,养鱼饲畜,种植蔬果。在此,可泛轻舟画舸而习采菱之歌,可升飞桥连廊而奏春游之曲——颇能抒发寄情山水、乐归田园的雅士情怀。

  宫苑内聚石为山、凿地为湖海。每湖方十里,湖中积土为山,山上建有亭、殿,曲折环绕,穷极人间奢华。苑中有海曰“大海”,方圆四十里,海中仿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山上修台榭回廊,山上风亭、月观都由“机械”操作,忽升忽没,宛如仙山楼阁,凡人莫辨。

  对“大海”的确切位置,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理事、洛阳规划设计院原总工程师王铎先生讲:经考古发掘,洛河南大城西便为当年“大海”之所在,今西工下池村“下池”之名可能就是民间对“大海”称谓的延传。

  自秦汉始,皇家园林多有凿池筑“三仙山”的传统,意寓“神山仙境”。“大海”三岛,规模空前,对后代影响极深。清代的北京西苑(今北海公园和中南海),便是引西山水聚什刹海,又凿池为北中南海,堆三岛于其中。

  1980年,我市在西苑16院遗址上建起一座遗址公园:西苑公园。公园具体而微,其中以河、湖、山为脉络布置园景、广布植物的特色,亦可作为后人一窥西苑美景之凭。

  宫苑园林是炀帝宴饮游乐之所,“每秋八月月明夜,帝引宫人三五十骑,开阊阖门入西苑,歌管达旦”。此番阵势尚不足奇,炀帝有时竟携数千名宫女夜游西苑,伴着清乐乘兴作诗填词。冬日,他便使宫人剪裁丝绫,挂于枝头做花,置于池中为荷,使西苑缤纷依旧。

  炀帝又好歌舞杂技。《隋书》中记载:“每岁正月,万国来,留至十五……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至晦而罢……一万八千人大列火炬,光烛天地。”正月十五闹元宵之俗正源于此。

  读古人书,千年前胜景如临眼前。想来如今洛阳每年正月十五从谷水至七里河的花灯展,那万头攒动、彩溢河汉的绚烂场景,怕是爱热闹的炀帝若在,也要来瞅上一眼吧?

  宫苑园林以外更广大的地区为西苑苑囿区。其间青山秀水处,散建景华、凌波等11处离宫。每宫均有园林建筑群体,供皇帝郊猎寓居或消暑休憩。

  神都苑和上阳宫

  唐神都苑由隋西苑改建而成。其范围包括今龙门山及山南部分地区,西南至宜阳,西到延秋,西北至磁涧,北至邙山,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有宫殿11座。

  承继前朝遗风,毗邻宫城西面的上阳宫为高宗时修筑,位置在今洛河北、涧河东、纱厂路南、金谷园路西,面积约8平方公里。这是供后妃居住及宫室人游赏之地,高宗和武则天晚年均居于此。上阳宫较隋西苑更为绮丽,唐人说“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廷”,言其美可比仙境。今在其遗址出土的琉璃瓦当等物亦显示了建筑雕饰之精美。上阳宫内花木水流极多,王建诗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如此宏阔壮美的上阳宫,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唐朝皇帝储天下美女。史载,开元、天宝年间,洛阳各地行宫宫人的数量已超4万,甚至出现由太监主持嫔妃掷色子,胜者才可亲近皇帝的荒唐一幕。

  而大多数由各地搜罗至京的宫女,甚至连这个机会也得不到,无奈地“闲坐说玄宗”。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这样描述宫人的生活:“红颜暗老白发新,唯向深宫望明月……”于是就有了愁绪万千的上阳宫女题“红叶诗”的故事。她们在红叶上题诗,抛于宫苑流水中,寄托一腔幽怨:“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予接流人。”有年轻才子于水中捞得红叶,历经曲折与宫女相会。

  空前繁荣的唐代洛阳私家园林

  唐代,洛阳私家园林空前繁盛:“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城中几乎家家有流水,户户营园林。

  当时,洛阳城市用地管理宽松,土地实行分封制,加之社会富庶,为私家园林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洛城位于伊洛夹川盆地,北依邙山,南对伊阙,地势平坦;五水环绕,城中流水交错,花木繁多,最宜造园。封建官僚中多文士,有静心读书、交游酬唱的需要,亦促进了园林营造。

  由于引伊洛水入城中,水系丰富,唐洛阳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洛阳名园记》中说:“自东大渠引水注园中,细泉清流,涓涓无不通处。”

  唐代园林花木繁盛,以植物造园为主的特点十分明显。水多宜竹,当时最大的归仁园便“有竹千亩”,至宋欧阳修时尚有“洛最多竹”之说。此时,春日赏园中牡丹已成为全城之俗。白居易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此时的洛阳私家园林营造注意空间起伏,挖池堆山很多。除通过置石进行艺术构图外,假山的设置在此时也非常普遍。造园艺术手法方面,借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借形、借声、借色甚至借香、借影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唐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为宰相牛僧儒之归仁园。其园“盖尽此一坊,广论皆里许……河南城方五十余里,众多大园池,而此为冠”。

  园林专家王铎先生解释,据考古发掘,洛南古洛阳城里坊,东西460米~565米,南北480米~580米,其占据一个里坊的园林面积竟达30公顷。

  归仁园内清渠瀑布长流,有古木、桃园、李园,种植大片牡丹、芍药,建筑清漪,置石得体。这也是其主人逃遁官场世事之地:嘉木怪石置于阶庭,精舍翠竹环绕身边,牛僧儒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而忘我,“无复进取之怀”。

  在唐洛阳私家园林中,为官20余载、于四朝历任显职的名相裴度之集贤园特点鲜明。该园是以名为“平津”的大湖为主体的水景园,湖中有三岛,其间“梯桥架阁”。湖四周各种园林建筑围绕,杨柳、翠竹极盛。《名园记》中赞叹:能将宏大与幽邃,人力与苍古,引水与成山三对矛盾处理巧妙如此者“惟湖园(集贤园之别称)而已”。

  集贤园主人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以及诸多士人,于园中酣宴,高歌放行,诗酒琴书以自娱。白乐天每每作诗对此园景色之妙、园艺之高表示艳羡,慨叹自家园子太小。

  距集贤园不足200米的大诗人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因主人诗名和在诗中对园林较为详尽的描述,使其名最著。

  中国式园林高妙的意境,与中国深厚的文学艺术积淀有很大关系。清幽佳丽的景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环境,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反之,描写山川形胜的诗画也是造园者的绝好借鉴。不少诗画名家甚至直接参与园林的经营设计,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从其《草堂记》和致友元稹书中,我们可领略其所营建的园林及山野田园的意趣。

  履道坊宅园在今洛河南狮子桥村东,“地方十七亩”,是诗人居住20余年的终老之地。白氏亲力亲为,多年间重修了园中书库、粮仓、亭院、池滩等多处建筑及景观,广植花木。此园分南园、西园和府第三部分。园中水景充分,数十种植物使园内四季常青,来自南方的奇石点缀其间。履道坊宅园整个建筑布局与景观环境十分谐调,空间划分合理,功能颇为完善,影响了我国以及近邻日本的造园艺术。

  唐代,凡受爵、勋官职者朝廷均封给田业(永业田),加上官员的俸禄田(职分田)以及土地兼并,使得别业园林兴建之风日盛。别业,又称山庄、别墅等,为官僚地主庄园。这些别业,置馆榭亭阁、竹木花草,为官员休憩养老之所,还具有种植养殖等生产功能,是一种田园式的别墅园林。

  唐洛阳城南和龙门以南伊水两岸,有大量私家别业园林,其中以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在龙门西南5公里处的平泉山庄最为有名,“平泉朝游”亦是洛阳八大景之一。

  《旧唐书·李德裕传》载:“东都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奇幽。”山庄内引泉九支,筑堰成潭,桑园、梨园、松林、耕地、菜园、药园成片,猿猴、白鹭等动物成群。李德裕喜欢奇石奇木,园中珍品不少。

  平泉山庄毁于唐末黄巢之乱,之后园中奇石流散。如今前去踏访,当年的宰相庄园早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园。有人说,今伊阙西南4公里的梁树沟一带即“平泉朝游”所在。登丘环顾,古人诗文中描述的平泉溪谷的沟壑仍在,李德裕作诗志之的书楼、瀑泉亭、流杯亭却是再不可见了。不过,倘静立此地,仍仰可观诸山环绕,俯能见清泉潺湲,我们亦可以此一度古人的心境了。

  公元907年,唐王朝亡,战乱使得唐东都“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园林胜景受到破坏。但历史新的一页即将翻开,作为宋西京和文化中心的洛阳,又将迎来园林艺术发展的新高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2007-07-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