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捻红:洛阳牡丹中的古老品种,在浅红色的花上有深红色的一点,好像谁拿胭脂在花瓣上用指头轻轻捻了一下,故名一捻红。
“合欢娇”的故事来自民间,有点儿人间烟火味;“一捻红”的故事与杨贵妃有关,略带一点儿贵族气。
一
故事:洛阳城东南的李楼村紧邻洛河。古时候,这个村子人口不多,靠河沿住着一户人家,妻子比丈夫大3岁,两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还有几分地,种的是牡丹。
两口子勤劳朴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牡丹种植上,平时浇水、施肥、剪枝、除草,管理精细到位,培育出来的牡丹花都很好看。全家人就靠卖牡丹的收入维持生计,虽说家境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要说这夫妻俩都是40岁开外的人了,可还像刚结婚那会儿,谁也离不开谁。丈夫性格开朗,滑稽幽默,一天到晚乐呵呵,天大的事也不往心里去;妻子是个心直口快之人,爱说爱笑,好像一天不说几句笑话就过不去似的。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正应了那句顺口溜:耍狮子的碰上耍龙灯的——热闹到一块儿啦!
解读:上面的故事点出了李楼村,这一点很重要,说明洛阳牡丹不单在邙山上生长,在河滩上也可以种植。据我市牡丹专家介绍,洛阳牡丹分布甚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重点种植区域有所不同:隋唐时期,牡丹主要集中在御苑、宫苑、寺庙;北宋时期,民间园圃渐多,司马光居住的独乐园以及李氏仁丰园、姚家园等处,都有大片牡丹种植;到了明清时期,牡丹名贵品种一般集中在小沧浪园、怡园、南关园圃内;民国时期,花农们为了生计,开发了一些商业牡丹园,其中新村花圃、李楼花圃、聂湾花圃附近有很多牡丹种植专业户。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这户人家,就是这些专业户中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小规模种植、精细化管理、以种卖牡丹为生。
故事:一天,两口子在牡丹园里劳动时,忍不住又开起玩笑来了。丈夫说:“妞她娘,都说牡丹仙子长得好看,可我种几十年牡丹了,咋没碰见过一回呢?”妻子说:“哪敢叫你碰见呀?要是叫你碰见了,你就跟人家跑了,不要俺娘俩了!” 丈夫说:“其实,暗地里我和牡丹仙子天天见面,晚上还住在一起呢!”妻子一听,脸色骤变:“好啊,你给我说清楚!你到底见过她没有?”
丈夫哈哈大笑:“我天天见的牡丹仙子就是你呀,连这都听不出来?你说,咱俩是不是天天见面,晚上还住在一起?”妻子瞪他一眼说:“丑八怪!不正经!” 丈夫说:“丑八怪,长得丑,娶个老婆像‘盛丹炉’。” 妻子回敬他一句: “‘盛丹炉’,瓣千层,正好配你这‘状元红’。”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两人笑够了,丈夫说:“妞她娘,你说,这天上有燕子双飞,河中有鸳鸯成对,可是为啥没有双头牡丹呢?”妻子说:“你还想让牡丹成亲?难道你想弄出个双头牡丹来?不可能!弄不成!”“我要是能弄成呢?”“你能弄成,我就叫你三声哥哥!”
解读:上面故事中的丈夫和妻子,代表的是快乐的花工。他们在牡丹园里劳动,以说牡丹谚语的方式解除疲劳。从古到今,洛阳有很多牡丹种植方面的谚语,譬如“荷花爱洗澡,牡丹怕湿脚”、“牡丹爱搬家,越搬越开花”、“牡丹春开花、夏打盹、秋发根、冬休眠”、“牡丹最怕胎里穷”、“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牡丹不冻不开花”、“耕麦天,种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等等。
这些谚语,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牡丹的生长规律,点明了注意事项,而且种植经验口头相传,对牡丹生产很有好处。譬如上面提到的“牡丹最怕胎里穷”,说的是6月上旬牡丹花芽开始分化,到次年花芽成蕾之前,足足有6个月时间,其间如果供肥不足,养分缺少,就会影响牡丹开花。
二
故事:培育双头牡丹谈何容易! 一年一年过去了,女儿都出嫁了,妻子也慢慢忘掉这件事了,可丈夫暗地里仍在培育双头牡丹。他很苦恼,花了很多心血,但就是弄不成,连做梦都想着这件事。
一晃二三十年过去了,外孙长大了,两口子都成了白发老人,但双头牡丹还没见着影。老汉70岁寿辰那天,正逢谷雨,牡丹盛开。他的老伴、闺女、女婿还有外孙都来为他斟酒。老汉越喝越高兴,寿宴一散,他就醉了,睡了。睡梦中,他看见了牡丹仙子,20多岁,白净的脸蛋,乌黑的长发,穿一身红衣裳,手里提着花篮儿。只听那牡丹仙子对他说:“老汉你听着,你都70岁了,还没弄出双头牡丹来,我看你的心很诚,就来帮帮你。”说着,仙子手一扬,就往老汉的牡丹园里撒了一些种子。
老汉惊醒了,披衣就往外跑,跑到牡丹园里一看,哎呀!他发现新嫁接的一株牡丹上,绽开了上百朵粉中带紫的花,全是并蒂而生的双头牡丹。
老汉一屁股坐在地上,激动得大哭起来。他老伴过来说:“咋?你该高兴才对啊!你弄成了双头牡丹,我该叫你三声哥了!”
老汉这才想起20多年前两人打的那个赌。
老两口都笑了,两张笑脸,就像那并蒂开放的牡丹花。村里的私塾先生给这种牡丹起了个名字,叫“合欢娇”。
解读:“合欢娇”,名字很好听,让人联想起男欢女爱。在庞大的树木家族中,有一种树就叫合欢树,其特点是对生的叶子在夜晚闭合,好似夫妻团聚,故名合欢树。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合欢娇”的培育过程非常漫长,最后花工还是靠牡丹仙子来帮忙,才培育出双头牡丹。这说明:有些牡丹品种的培育,单靠花工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那样往往要走弯路,会浪费许多时间,甚至耗去人的一生。
故事中,夫妻俩打赌,实际上是科研工作者在相互激励,类似“口头合同”。“合同”规定:丈夫如果弄出了双头牡丹,妻子虽然比他大3岁,也要叫他三声哥。这等于建立了一种奖励机制。
三
故事:下面说说“一捻红”的故事。
杨玉环自小父母双亡,只好来洛阳投靠她的叔叔。后来她成为寿王妃,再后来成为唐玄宗的爱妃,从此“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被誉为天下第一美人。当时京城在长安,但洛阳是东都,唐玄宗和杨贵妃就经常来洛阳居住。这一天,杨贵妃正在房中梳妆打扮,皇上来叫她一块儿到御花园看牡丹。她一看皇上大驾亲临,受宠若惊,顾不得洗去手上的胭脂,便和皇上往御花园去了。
这个御花园在邙山上,即如今国家牡丹园所在的位置。早在隋代那里就是一个皇家牡丹园,里面种植着很多杨山牡丹, 其中的“凤丹白”品种非常古老,是我国传统药用牡丹品种,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有两人多高。
解读:上面的故事,除了交代人物和地点之外,还交代了一种植株高大的牡丹品种,名叫凤丹白。说它“有两人多高”,似乎有点儿夸张,唐代的牡丹有那么高吗?
带着疑问,前几天我来到国家牡丹园,看到了一片植株高大的牡丹林,足有50亩。花径中有块石碑,碑文记载:“国家牡丹园之中,有千年牡丹林,其中有最古之牡丹一株,考之为隋朝西苑之遗物、武皇御封之花魁,历悠悠千载风雨而不老,每当花开,香飘十里,观者如潮。”旁边一个搞摄影的人告诉我:这株牡丹也是“凤丹白”,被命名为“全福千年牡丹王”,高2.8米,花径13厘米~20厘米,花期可达月余。
我想了想,既是“武皇御封之花魁”,说明早在杨贵妃之前,这株牡丹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杨贵妃来到御花园,保准要先看看这株牡丹吧。
故事:我们猜错了!杨贵妃偏偏不看“凤丹白”,她喜欢艳丽的色彩,一进御花园就去看红牡丹。她发现了一株花瓣呈浅红色的牡丹,花色艳丽如美人面,就走上前去,用纤细的手指抚摸着花瓣,对着皇上撒娇:“万岁,妾与这朵牡丹花相比,哪个更漂亮呢?”皇上不假思索地说: “当然是牡丹不及朕的爱妃漂亮喽!”
话音未落,杨贵妃“哎呀”一声惊叫起来。原来,她用手摸花瓣的时候,把手上残留的胭脂染到花瓣上了。她看到染上胭脂的牡丹花更加妩媚,非常惊讶。皇上见了,赞道:“爱妃的胭脂印到花上,这朵牡丹更加惹人喜爱了。”
人间一出戏刚刚落幕,天上的戏又开场了,王母娘娘领着八仙驾临洛阳。原来,为了不和凡人发生冲突,凡人看花在白天,神仙看花在夜里,这是从隋朝开始就形成的“规矩”。当天夜里,明月当空,遍地银辉,牡丹仙子与百花姐妹正在牡丹丛中嬉戏,看见王母娘娘和八仙光临,赶紧列队欢迎。
八仙中的吕洞宾最风流,号称“色仙”,所以对胭脂特别敏感。他闻到了胭脂味,过来一看,看到了这株牡丹,就对王母娘娘说:“这牡丹本来只有花气,现在沾了人气,更具灵性了,得重新命名。”
百花却不同意,纷纷对牡丹仙子说:“姐姐,快把它抹去吧!胭脂弄到上面多难看呀!”牡丹仙子笑着说:“人间贵妃美貌超群,难得她用手捻一下牡丹,既然涂上了胭脂,就留着作个纪念吧!”王母娘娘也说:“对,依我看就叫它‘一捻红’吧。”
次年春,御花园里的牡丹又开了,花工们看到被杨贵妃涂了胭脂的那株牡丹,开的花全带着深红色的指头印,非常特别,非常好看,随后就广为种植。从此,“一捻红”就在洛阳遍地开花了。
解读:关于牡丹的命名,有好几种方式。一种是前所未有的、“凭空”弄出来的新品种,那就像给新生儿命名一样,取一个名就是了。还有一种是改名,譬如上面讲的“一捻红”,原来是浅红色的,现在染上了胭脂色,就是一个变种了,得重新命名了。这命名是大有讲究的,须贴切才好。其中有按牡丹颜色命名的,譬如白牡丹、黑牡丹、洛阳红、姚黄、魏紫等;有依花的头数分类命名的,一朵为单头花,一朵以上为多头花,如上面提到的双头牡丹。 古代的花名,多有典故和出处,所以故事多多,几乎每个名品牡丹的背后都有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的牡丹园艺工作者培育了数百个牡丹新品种,他们为这些牡丹起的名字,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譬如跃进红、东方红、劳动红、迎军红等等。从这些比较“现代”的牡丹名称中,我们看到了洛阳牡丹品种在不断地增多,也看到了洛阳牡丹漫长和有迹可循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