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牡丹故事系列⑥ 楼子牡丹,奇!火炼金丹,艳!

2013/11/19 16:18:15 点击数: 【字体:

    楼子牡丹:不是单指哪一种牡丹,而是指由两朵或两朵以上的单花上下重叠而成的牡丹花型——楼子台阁形,由一位花师在香椿树上嫁接而成。

  火炼金丹:是楼子牡丹中的典型品种,花红如火,耀眼夺目,据说是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的。

  一

  故事: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极盛。每逢牡丹花开,那可真是全城轰动!洛阳人无论贫富,莫不流连花丛。那些有头有脸的豪门贵族、官宦学士,不但赏花,还要赛花,为牡丹评名次。

  别以为这些人是在附庸风雅,实际上,参加比赛是有看得见的实惠的——谁家的牡丹花开得好,在比赛中得了名次,不但可以光宗耀祖,甚至还能加官进爵。

  这样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大批牡丹“粉丝”出现。洛阳的张大官人,是“粉丝军团”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人物。

  这位张大官人很有钱,而且很喜欢牡丹。他修建了一座牡丹园,并雇了十几名花工,专门栽培各个品种的牡丹。

  按说,这些花工还是比较尽心的,他们辛勤地替张大官人打理着牡丹园,在园中栽植了许多名贵牡丹品种,“姚黄”、“魏紫”、“首案红”、“出水洛神”、“酒醉杨妃”……应有尽有。遗憾的是,这些牡丹虽然名贵,却并不稀罕,张大官人家里有,别人家里也有。

  若仅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也罢了,人人平等,省得大家心里不平衡。可就是有人搞特殊,偏要打破这种平衡。

  一次,洛阳举行牡丹花赛,张大官人协同众花友到一个姓董的人家赏花,见到了一株特别的牡丹。这株牡丹高不过三尺,可是每一个花枝上都并头开着两朵花。那花儿红若玛瑙,黄心裸露,宛若莲蕊;花瓣上滚动着几滴露珠,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宛如少女清丽的面容。

  稀罕!真稀罕!望着这株奇葩,众人拍手叫好。双头牡丹名噪全城,成为这次花赛的花魁。

  解读:故事中说洛阳人极爱牡丹,不但赏花,还要赛花,这是有史料为依据的。

  史书记载,北宋时期,洛阳城中经常举办不同规模的牡丹花赛,比较有名的叫“万花会”。在“万花会”上,达官贵人以牡丹花做屏障,并在房子的里里外外遍置盛水的竹筒,插上牡丹花装点门面。有的人家出手阔绰,一次竟要用去上万朵牡丹花。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是很不环保的,用一个词可以形容:辣手摧花!

  古人办花会,是以花为屏;今人办花会,则是以花为媒。如今,一年一度的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吸引宾朋无数。“花会搭台,经济唱戏”,洛阳这座千年帝都,在牡丹花香中快速发展,重现辉煌!

  故事:这一比赛结果,令张大官人很是郁闷:我这么热爱牡丹,这么舍得花钱栽培牡丹,为啥我家的牡丹不如别人家的好呢?

  许久,他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山多显不出峰高。要想赛过别人家的牡丹,非得有新奇的牡丹品种不可。

  于是,张大官人在家中大摆酒宴,请花工们喝酒。喝到兴头儿上,他瞪着眼睛问道:“谁有办法培育出最出奇的牡丹,能让我在花赛中扬眉吐气?”花工们面面相觑,都表示很为难。这时,有个花工突然说:“我认识一个邙山花师,兴许他能想出办法来。”张大官人大喜,忙令人备马,送这名花工去请高人。

  三更时分,高人被请来了。张大官人一见,心里凉了半截——既然敢称花师,那不得是个年过半百、经验丰富的老者吗?眼前咋是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呢?他不便发作,只得强忍不快问道:“听说你有种牡丹的绝招?”

  花师摇摇头说:“绝招没有,养花的经验是有的。”

  张大官人又问:“你能不能培植一种世上罕见的牡丹?”

  花师说:“不妨一试。”

  张大官人沉吟半晌,说:“我给你一年期限,能成,你就留在我家当花师;不成,那就请回邙山。”

  花师很不客气地应道:“我也只打算在这儿干一年,到时候成不成我都要回邙山!”

  这就算是签下口头协议了。

  事后,花工们问花师:“既然你不打算在张大官人家长干,为啥还要来呢?”

  花师说:“不是张大官人把我请来了,是他家花园里那棵香椿树把我请来了。”

  原来,这位花师出身于牡丹世家,自幼便跟着爹爹种植牡丹。他家门口原有一棵香椿树,他爹想在树上嫁接牡丹,不料花没嫁接成,人先去世了。花师家里穷,没钱给爹爹买棺材,只好把香椿树砍了做棺材。

  悲痛的花师,一直想实现父亲的遗愿,用香椿树嫁接牡丹,可是一直没找着合适的香椿树。一次,他到张大官人家里找花友玩,发现张府的牡丹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正适合嫁接牡丹。碰巧张大官人请他来培植牡丹,正中他下怀,于是他便兴冲冲地前来“应聘”了。

  且说花师来到张府,开始进行香椿树嫁接牡丹的试验。由于种种原因,试验多以失败告终。每失败一次,花师就在香椿树上画一道,日复一日,树上画满了道道。

  冬去春来。一天,香椿树上嫁接的牡丹突然冒出了嫩芽,生出了花蕾。谷雨一到,一树牡丹层叠着怒放,美不胜收!

  张大官人闻讯欣喜若狂。待到当年牡丹花赛开始,他遍邀城中名流到家中赏牡丹。大家见了这棵奇异的牡丹,惊叹不已。有人说这是“牡丹树”,有人说这是“树牡丹”,叽叽嘎嘎,争论不休。有位学士听了,笑着说: “此花高达数丈,与楼平齐,何不叫它‘楼子牡丹’呢? ”

  大家一听,拍手叫绝。 “楼子牡丹”自此轰动洛阳城。张大官人一下子出了名。

  解读:这段故事,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

  第一,楼子牡丹是通过嫁接问世的,而且其嫁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饱含着众花工的心血。第二,早在北宋时期,洛阳花工已经掌握了多种牡丹繁殖技术,包括分株、嫁接、播种等繁殖技术。

  北宋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载:“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则不佳。”可见牡丹嫁接景况之盛。当时,洛阳有许多牡丹嫁接能手,被称为“接花工”。故事里的花师,就是其中一位接花工。

  据我市牡丹花工介绍,嫁接牡丹一般以芍药根作为砧木,也有以椿树作为砧木的。椿树树干端直、病虫害少、根蘖性强、适应性强,很适合嫁接牡丹。邙山花师以椿树嫁接牡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如今,洛阳大力开展牡丹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培育推广新品种,已拥有黑、红、黄、绿、白、紫等九大色系的牡丹品种11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

  二

  故事:洛阳龙门石窟有个古阳洞,传说太上老君在那儿炼过金丹,所以人们又叫它老君洞。

  说不清是哪一年春天,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大会。太上老君窝在古阳洞里“赶制”了一批金丹,想把它当作贺礼送给王母娘娘。他把这些金丹装到一个葫芦里,正准备拿回天宫,忽然发现自己的坐骑不见了。

  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人,可能会联想到一头似狮非狮、似马非马的怪兽,它趁主人忙着工作,擅离职守,溜到人间为非作歹,摆明了等着孙猴子收拾它。太上老君的坐骑,跟电视上的怪兽差不多,只不过名字美丽一些,叫金骡驹。

  这头金骡驹跑到哪儿去了呢?太上老君沿着龙门山到处寻找,只见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就是不见可爱的金骡驹。无奈,他只得掏出宝镜去照(这宝镜堪比“千里眼”),这才发现他的坐骑正在龙门的潜溪寺边溜达呢!

  太上老君急匆匆地来到潜溪寺门前,正要牵金骡驹,不料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爬起来一看,不好!葫芦口上的塞子被震掉了,金丹撒了一地,于是他赶忙弯腰去捡。一番忙碌,瞅瞅地上的金丹已经捡干净了,他揣上葫芦,骑上金骡驹,悠闲自得地飞回天宫去了。

  谁知,有三粒金丹滚到了石缝里,逃脱了太上老君的“搜捕”。

  不久,下了一场雨,这三粒金丹与泥土融合,长出了三株牡丹,每株牡丹上都开着一朵火红的花。

  解读:凡人摔跤,头上长包;神仙摔跤,那便摔出了传奇,摔出了“火炼金丹”!其实,世上并无神仙,很可能是人们在龙门发现了新奇的牡丹品种,却又无法解释它的来历,便将它与神仙扯上了关系。

  故事中的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龙门石窟的代表性洞窟之一。

  至于那个潜溪寺,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位于龙门山后,本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

  我查阅史书,发现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窟也叫潜溪寺(唐高宗初年雕凿)。只不过,此寺非彼寺,龙门石窟的这个潜溪寺与本故事并无关系。

  故事: 且说这潜溪寺里有一个勤快的和尚,天天到潜溪中打水。

  这天,和尚挑着水桶出了寺门,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三团火焰,便赶紧跑过去救火。他奔过去一看,咦,不是火,却是三朵火红的牡丹花。

  莫非自己眼花了不成?和尚退后十几步,揉揉眼再看:怪了,那三朵牡丹花又化作三团火焰了。

  和尚知道,自己无意中撞见牡丹珍品了。他非常喜爱这三株牡丹,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要过去探视一番,像看守寺庙一样守护着它们。

  没过多久,附近的乡亲也发现了这三株“火牡丹”,一传十,十传百,这渐渐成了满城皆知的“秘密”。数以千计的人跑到潜溪寺前围观,本来门可罗雀的潜溪寺,一时门庭若市。

  看着参观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和尚急了。他生怕这三株珍奇的牡丹被人为损害,便在某天深夜,悄悄把它们移植到了潜溪寺中。

  此时,这个和尚俨然以“火牡丹”的主人自居,好心好意地想要保护牡丹,却没想到好心办坏事——由于他移植牡丹的时间不合时令,伤了“火牡丹”的元气,虽说这三株牡丹此后还照常开花,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发出火光了。

  数年之后,“火牡丹”繁殖了许多后代,渐渐地传播到了民间。由于它出自潜溪寺,花瓣绯红,人们便称它“潜溪绯”;又因它的出现与太上老君的金丹有关,人们又称它“火炼金丹”。

  解读:“火炼金丹”,或曰“潜溪绯”,是牡丹中的极品。欧阳修曾感言:“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对其由衷地赞叹。

  在《洛阳牡丹记》中,欧阳修写道:“今寺中已无此花(潜溪绯),而人家或有之。”可见,早在北宋以前,“火炼金丹”已挣脱庙墙的禁锢,“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事中讲道,由于和尚移植牡丹的时节不对,致使“火炼金丹”失去了火光。这也是有依据的。牡丹是很有灵性的植物,对移植时间要求严格,非秋分前后不能“搬家”。若强迫它在其他时间“搬家”,它便不好好开花。有意养牡丹的读者,可要注意了。

  □本报记者 张丽娜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7-04-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