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段伟朵
本报讯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包括“邵雍传说”、“石砚雕刻”等洛阳市共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列其中,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7个大类。
据介绍,此次洛阳市入选第四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7个,分别是:伊川县申报的邵雍传说、偃师市申报的石砚雕刻(会圣宫石砚雕刻)、洛宁县申报的竹编(洛宁竹编)、嵩县申报的背装(旧县背装)、洛阳市洛龙区申报的金银器制作技艺(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洛阳市高新区申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五更太平丸制备工艺)、洛阳市洛龙区申报的李楼李八先生妇科。
入选此次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也有7项,分别是:洛阳市西工区申报的泥塑(李氏彩塑)、孟津县申报的民间剪纸(孟津剪纸)、洛宁县申报的唢呐(河洛响器)、嵩县申报的大铜器(嵩县大铜器)、伊川县申报的十盘、洛阳市西工区申报的曲剧(洛阳曲子)、洛阳市瀍河区申报的金属捶锻工艺(洛阳铲锻造技艺)。
记者了解到,在前三批省级非遗的申报中,洛阳市共有44项入选,此次“升级”的非遗项目,使得洛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得以“刷新”,总项目为58项。
此次入选的项目都有啥精彩看点?记者联系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解。
·邵雍传说: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人尊称“邵夫子”,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易学家、哲学家和诗人。邵雍在伊川隐居、讲学、著书二十余载,为世人留下了《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不朽著作。尤其他胸怀坦荡,内圣外王,达官显贵邀为坐上嘉宾,里巷姑嫂亲切呼之“家先生”,与当地百姓相濡以沫,从而留下了丰富的传说佳话,代代相传。
旧县背装:旧县背装是河南嵩县旧县镇西店村融独特造型与简洁表演为一体的传统舞蹈,始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背装的主体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由3个月至7岁的儿童化妆成生、旦等角色;下部由成年男女化妆成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中部由与节目相关的风景、建筑、花、鸟、动物,经过浓缩造型艺术,连接上、下装人物。
背装的辅助部分是一个经过装饰美化的黄罗伞。演出时,由一个演员高举作旋转动作。在排鼓、镲、锣、铙等民族打击乐的伴奏中进行表演,表演规模灵活,可露天踩街表演,也可固定舞台表演。
会圣宫石砚雕刻:会圣宫石砚雕刻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源于北宋时期,流传于洛阳地区。“会圣宫砚”产于洛阳东部邙山下寺沟村,唐宋曰“暖泉”,溪中有暖石色紫可做砚台。在溪涧中长年累月接受地热及暖水滋养,使之结构细密、柔腻温润、不干不涸、发墨养毫,赢得王公名流,文人墨客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