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涧西苏联建筑群”系列之二 7个“共和国长子”扎堆落户洛阳

2013/11/19 10:59:21 点击数: 【字体:

“洛阳涧西苏联建筑群”系列之二 7个“共和国长子”扎堆落户洛阳

7个大型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洛阳涧西区一时成为热气腾腾的大工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手拉肩扛,用最原始的方式投身于新中国的大建设中。图为当时洛阳涧西区火热的建设场面。
 
    “洛阳涧西苏联建筑群”系列之二

  引子

  PREFACE

  在洛阳涧西区,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就是庞大的苏式建筑群。每座苏式建筑的背后,都鲜活地跳跃着“向往共产主义的浪漫热情”的建筑语言。前来工业游的人,难免不心生感叹:洛阳能将工业遗产完整保护下来,苏式建筑群甚幸,后人甚幸。

  这些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大型工业项目,当初选址洛阳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当时,郑州、兰州、哈尔滨、西安等省会城市都是备选城市。

  洛矿原厂长江风《关于建厂情况的回忆》中记载,当时国家并没有考虑在洛阳建矿山机器厂。1953年1月,国家分配他到武汉矿山机器厂筹备处报到。然而,经选址发现,由于当地水位高等原因决定不在武汉建厂。同年5月,洛矿筹备处同武汉重型机械厂筹备处合并,时间不长又一分为三,即现在的洛矿、一拖和富拉尔基重机厂。

  1953年7月,江风参加了由一机部部长助理江泽民带队的洛矿、一拖、洛轴三个厂的建厂组,厂址选择在郑州和洛阳两地进行,前后共选了七个地方,对两地的条件进行了比较,但看法不够一致。

  同是三个厂一起选址,一拖的选址比较波折。据一拖组织编写厂志的老人回忆,1953年2月,根据农业部的意见,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初步选定哈尔滨、石家庄和西安为建厂的可能地点。同年8月,中央从工业布局和国防安全考虑,指示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内选择厂址。

  从1953年9月16日至11月16日,筹备处集中在郑州市的三官庙、冉屯、京汉与陇海铁路线的三角地带和贾鲁河以西四个地区勘察;在洛阳市的洛河以南、涧河以西、白马寺三个地区勘察,搜集选厂资料。与此同时,还在偃师、新安、陕州等地进行视察。由于上述三地的地面狭窄,加之城市条件差,决定放弃。后中央从工业布局考虑,指示在洛阳建厂。

  □首席记者 孙斌 文图

  毛主席拍板,一拖定居洛阳

  洛阳西靠秦岭,北依邙山、黄河,南向伏牛山脉,陇海铁路横贯其间,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应该说,正是这些优越的地理因素,使得7个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新中国大型工业项目落户洛阳。

  “一五”期间,扩建的城市大都形成了以旧城区为空间中心“摊大饼”似的空间扩张形态。洛阳工业建设最初的规划也是围绕旧城进行的。当时,在勘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岸和涧河西岸四个建厂地址。但洛阳是著名的古都,周围布满了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墓地,工厂巨型的厂房、重型的机器对地基有着特殊要求,古城遗址、文物古迹和古墓成为左右洛阳工业建设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而上世纪50年代,涧西区均为农田,6个村庄的居民多沿涧河和洛河居住,搬迁任务较小。同时,涧西区区域开阔,地势基本平坦,自然环境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建设工厂与住宅,而且地形中央稍高,南部略低,适宜排水,洛阳古代都城基本上未建在该区,古墓少,施工土方量小,土壤承载力和地下水位符合建厂要求,又紧靠陇海铁路,便于接入专线。就自然、交通与经济意义来讲,涧西区是发展工业的风水宝地。选择涧西作为工业区,不仅老城区得以全面而完整的保存,老城区空间压力得以减缓,而且对以后的建设、生产及运输都有诸多便利。 

  据一拖厂志记载,一拖在洛阳的选址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1953年7月15日至9月15日,选址组在洛阳西郊的西工地区选址。这片地区自洛阳城西关起,西至涧河,北至陇海铁路,南到西工区共7.7平方公里,铁路以北面积约2平方公里。当时,中央几个部委都同意在此建厂,但在文化部那里“卡了壳”,因为这里是周代王城故址,不同意在该地区建厂,因而放弃在此处建厂。

  第二阶段,从1953年9月16日至11月16日,选址组集中在郑州市的三官庙、冉屯、京汉与陇海铁路线的三角地带和贾鲁河以西四个地区勘察;在洛阳市的洛河以南、涧河以西、白马寺三个地区勘察,搜集选厂资料。与此同时,还在偃师、新安、陕州等地进行勘察。由于上述三地的地面狭窄,加之城市条件差,决定放弃。后因中央从工业布局考虑,指示在洛阳建厂。当时选址组看中了洛阳白马寺地区,但该地区地下古墓太多,又将选址重点转向洛阳涧河以西地区。

  第三阶段,从1953年11月17日到1954年2月20日,根据中央在洛阳建厂的指示,集中力量在涧河以西选厂址。

  1999年出版的《拖城故事》等,对一拖选址洛阳有过形象的描述:在对全国80多个城镇考察之后,当时的国务院领导遇到一个难题: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都希望把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的专家说洛阳城市太小,中间还把筹建处搬到郑州过一次,说是打算在郑州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叉处的平原三角地带建厂。1954年1月8日,李富春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最后还是毛主席的一句幽默的话定了“乾坤”:“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于是,筹建处迁回洛阳。

  1954年1月,李富春副总理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最终将拖拉机厂址定在了洛阳城涧河以西邙山以南。

  洛铜落户洛阳也颇为曲折。据洛铜厂志记载:1953年,国家决定建设一个大型“有色金属铜铅锌加工厂”,厂址选定在兰州市西郊,并拨出8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厂址。但因兰州地处西北,风沙大,空气中含沙量多,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1954年4月,根据苏联专家建议,国家决定在洛阳选择厂址,厂名定为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该厂迁移到洛阳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洛阳将建成机械工业城市,正在筹建一拖、洛轴、洛矿等,在洛阳建厂便于企业间相互协作,并可节省水电、交通及民用工程建设投资。同年6月,国家计委正式宣布在洛阳建厂决定,并指示:“在洛阳的厂址不得离涧西工业区太远。”

  跳出老城建新城

  创出“洛阳模式”

  就这样,经毛主席批准,7个“共和国长子”落户洛阳。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规划者确立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思路,远离老城建新城,而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以老城为中心的摊大饼式的规划模式,在当时独具一格。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洛阳工业区安排在涧河以西,避开了东周王城、汉魏都城和隋唐都城三处大遗址,避开了洛阳老城,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和观念,被国内城市规划界誉为“洛阳模式”。

  大政方针已定,国家从上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来大批建设者,相关专业的大中专生被分配到洛阳,新中国一场规模宏大工业建设在洛阳涧西区铺开。

  据数家厂志记载,所需设备都是由苏联提供,各厂派出大批人员到苏联相关工厂培训。苏联为我们培养的技术人员成了新工业基地的种子和骨干,使新中国工业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厂址定下,下步就是设计方案了。令人不解的是,一拖的“金字招牌”——厂徽,竟与前苏联即现乌克兰最大的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厂徽是一套图纸,这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十分罕见。

  据洛轴老工人讲,洛轴老办公楼,当时建设的时候跟苏联的轴承厂办公楼用的是同一张图纸。老照片上的老洛轴办公大楼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左右对称。中间是突出的大楼正门,窗户全部是双扇外开式钢窗。如今的办公大楼早已看不出昔日的模样,往日的3层楼经过增建,现在已经到了8层。

  洛阳涧西区最早所建的住宅小区,图纸也是在苏联画好的,楼房外观不但和苏式建筑一样,而且起的名字也是苏联名——“街坊”。

  当时为何将工厂和街坊确定为苏式建筑特色,中苏厂家为何共用一张图纸?记者询问几家工厂的相关部门,他们都回答不上来。记者查看几家的厂志发现,中方与苏联签订有委托书,图纸等由苏联提供设计。苏联当时为什么让这些工厂和街坊使用同一图纸,记者多方了解却不得而知,甚为遗憾。(原标题:“洛阳涧西苏联建筑群”系列之二 7个“共和国长子”扎堆落户洛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3-11-1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