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2013/11/19 10:53:38 点击数: 【字体:

《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白河书斋所藏《三国志》(图由晁会元先生提供)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

    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三国志》

    陈寿洛阳著史书

    一说三国,很多人会想到《三国演义》。不过,那是一部通俗演义小说,不能作为正史来看,要想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还得看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字承祚,公元233年出生于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本为三国时期蜀汉人。他聪明好学,曾拜同郡学者谯周(天文学家)为师,熟读《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年纪轻轻就在蜀汉担任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可是,当时宦官黄皓深得刘禅宠信,独揽朝中大权,陈寿不肯对其屈从,因此屡屡遭贬。

    公元263年,一件大事发生了:刘禅降魏,蜀汉灭亡。此时陈寿31岁,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也灭亡了。到公元280年,晋灭东吴,60余年三国分立局面终于结束。48岁的陈寿被征入洛阳,担任西晋的著作郎一职,同时开始著《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陈寿历经10年艰辛才完成。全书共65卷,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共30多万字。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陈寿不是最熟悉蜀汉历史吗?为何《蜀志》卷数最少?这是有原因的。

    原来,在陈寿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已有史书,他写的时候参照《魏书》《吴书》等,材料比较丰富。而蜀国此前无史,只能靠陈寿自行搜集,难度很大,因此《蜀志》卷数最少。

    在《三国志》中,陈寿为440名三国历史人物作了传,完整地展现了自汉末至晋初这段时间的历史全貌。该书语言简练、生动,可读性极强。与他同时代的夏侯湛本来在写魏国历史,看到《三国志》后,认为已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把自己的著作毁弃了。

    公元297年,陈寿去世,时年65岁。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三国志》流传至今,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前四史”,在中国二十四史中有极高地位。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陈寿是私人修史,他在《三国志》中如实记录了三国历史,并将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当时就深受人们好评。《三国志》最初的流传形式,也是《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后来才合为一书。

    不过,因为修史时代太近,很多事情是陈寿亲历的,所以他在材料取舍及人物褒贬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是晋臣,因晋承魏而得天下,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武帝纪》,而在《蜀书》中为刘备写了《先主传》,在《吴书》中为孙权写了《吴主传》,都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陈寿写名士的风雅、谋士的方略、武将的威猛……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先主传》中,他写曹操与刘备论英雄,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时,“先主方食,失匕箸”,将两人的心态描绘得入木三分。

    元末明初,山西人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写了一部小说,取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描写了许多战争场面,也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如礼贤下士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及一代奸雄曹操等,在民间流传很广。

    然而,作为“七分实三分虚”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三国历史,它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的个人好恶。比如人们熟悉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就是罗贯中为突出关羽英勇而编的故事。事实上,华雄被孙坚所杀,《三国志》中对此有清楚记载: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此役中,华雄被孙坚的军队俘获,孙坚下令将其斩首。

    特色收藏有“三国”

    《三国志》成书至今的1700多年间,已形成众多版本。“其最早版本为抄本,出土残卷有两种:一种1924年出土于新疆鄯善县,是《吴志》中的《虞翻传》《张桓传》部分,字距较疏朗,现藏于日本;另一种于1965年在新疆吐鲁番英沙古城的古代佛塔遗址中被发现,是《吴志》中的《吴主传》部分,现藏于新疆博物馆。”洛阳古籍收藏家、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先生说。

    据晁先生介绍,宋代《三国志》刻本增多,有南宋初国子监覆刻咸平监本、南宋衢州本等。明清刻本中,明代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本,毛氏汲古阁本及清代武英殿刻本最为著名,只是这些版本在民间已很难见到。“我多年淘书,仅淘到北京国子监刻本、毛氏汲古阁本的《三国志》另册几本,还有一套完整的,是清同治年间南京金陵书局仿毛氏汲古阁本,业内称书局本。”他说。

    在一般人看来,能收藏到一套清代木刻本已很不错,但晁先生并不满意,他认为书局本年份较晚,流传较广,而藏书家最大的乐趣,是抢救保护古籍珍稀版本,“用自己的知识把不全的书配齐、把破损的书修补好,使之重新流传,是藏书家的最高境界”。

    相比之下,收藏《三国演义》要容易一些。“河南、湖北是三国古战场,留下很多古迹。我受汉魏文化熏陶,对《三国演义》版本收藏非常痴迷。20世纪90年代,河南、山西几名古玩商人和我有君子协定,只要是《三国演义》木刻本,不管全本、散本(只要不残破缺页)都给我。”晁先生说,如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已成白河书斋的特色收藏品之一。

    “白河书斋的‘镇斋之宝’,就是明代抄录嘉靖年间叶逢春刻《三国志通俗演义》,虽只有十卷,但上面有清初戏剧家李渔的手书评语批注,非常难得。另外,我还有一套明刻清代印本《新镌按鉴通俗三国志传》,也很少见。”晁先生说。(原标题:《三国志》:真实生动的三国历史)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3-11-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