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演奏十盘
十盘部分乐器
不久前,洛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名单出炉,其中,市级“非遗”项目27个,扩展项目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类别。十盘,又称管子音乐,因所用乐器中有十面大小不同的锣而得名,是流传于伊川一带的传统音乐,起源于明末清初,有近400年的历史。十盘乐队主要由笙、管子、笛子等吹奏乐器和云锣、鼓等打击乐器组成,演奏形式有坐乐和行乐两种。
1 因锣而得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初听十盘,我很纳闷儿,十盘是什么?它因何得名?又有什么特点? 带着这些疑问,在伊川县文化馆馆长于红卫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伊川县东北方向的吕店镇清泉寺村寻找十盘的踪迹。在万安山南麓的一个村口,汽车停了下来,于红卫说,清泉寺村到了。
说十盘,不得不提万安山和清泉寺,一座文化名山和一座因泉而得名的古老寺院,滋养了十盘这一独特的古老音乐万安山又名玉泉山、石林山,位于偃师市和伊川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937米,与嵩山遥遥相望,沟壑深险,巍峨壮观,为洛阳东南要冲。其山势突兀,险峻挺拔,怪石嶙峋,“石林雪霁”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山顶有西祖师庙、白龙王庙、玉泉寺等庙宇;山麓有水泉石窟、范仲淹墓等名胜古迹。
清泉寺位于清泉寺村,村因寺而得名。据清泉寺庙碑记载,清泉寺因泉而得名,始建于东汉,至宋代被毁,清乾隆年间曾重修,民国时期失修,今已不存在。清泉寺旧址前有一泉眼,泉水冬温夏凉,至今村里的妇女仍去泉边洗衣服。
十盘,由十面大小不同的锣组成而得名(一说云锣即十盘)。演奏时,演奏者左手持云锣手柄,右手持击锤,但可惜的是,现在清泉寺村已经没有云锣这种乐器。81岁的村民李崇敬还记得云锣的样子,它由直径、厚薄不同的十面小锣(村民俗称为鼓)组成,悬挂于木架上。眼下,清泉寺村村民李现有正多方奔走,希望能恢复云锣乐器,再现“原汁原味”的十盘演奏。
2 源于清泉寺
据《伊川县志》记载,十盘,最初在伊川县白元乡金山寺、吕店镇清泉寺等一些寺院流行,后来渐渐传入民间。十盘原属寺庙音乐,在清泉寺废弃之后,传入清泉寺村神社,演变为今日清泉寺十盘社。李崇敬回忆,按老一辈口传,清泉寺十盘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近400年的历史。
伊川县文化馆提供的资料显示,1981年,伊川县曾组织十盘社参加县城文化演出,录制了大量十盘曲目,后经过整理,有21首曲目被收入《豫西民间器乐曲》一书,并编印成册。1985年,该县又普查到38首十盘曲目。
清代至民国年间,伊川县城关镇、彭婆镇、吕店镇和白元乡等乡镇均有十盘乐队,后因唢呐队规模小,活动方便,得到了快速发展,十盘乐队逐渐衰落。到1985年年底,伊川县十盘乐队已不足10个,后逐渐停止演出,十盘音乐自生自灭,陷入失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