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品牌 >> 浏览洛阳

范仲淹墓地在河南伊川,范氏义庄系古代慈善楷模

2014/12/8 11:30:47 点击数: 【字体:

    
    在中国,凡是上过初中的人,几乎都知道范仲淹。就算不知道范仲淹,也一定听说过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虽不是河南人,也不在河南去世,但他的墓地却在河南伊川,由后人世代看守。也因此,全国各地的范姓后裔,几乎每年都会来此祭拜。 
 
  墓地之谜 
  学唐代名相姚崇 
  和母亲一起葬在伊川 

 
  从伊川县城往东十几公里,有个徐营村。村北不远,背靠万安山、前临曲河水的一处园子,就是范仲淹的墓地所在地——范园。 
 
  让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是苏州人,在徐州去世,跟伊川并没有太多交集,为什么将最后归宿选在了这儿?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范仲淹第28世孙范章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这还得从范仲淹的身世说起。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范家的后人,父亲范墉先娶了陈氏,后来又娶了26岁的大户人家姑娘谢氏。谢氏在徐州生下范仲淹后不久,范墉就去世了。孤苦无依的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的富户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这一叫就是20多年。 
 
  和很多随母亲改嫁的孩子一样,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去苏州认祖归宗,却遭到了讥讽。他考中进士后,又去苏州要求复姓,族人仍不认可。无奈之下,他做出了只认祖归宗,不要祖产的承诺,才最终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被暂时葬在了她的老家。丁忧期间,范仲淹从商丘去登封嵩阳书院讲学,路过伊川时去唐代名相姚崇及其母亲的墓地拜谒——姚崇的母亲也曾改嫁,去世后葬在万安山下。 
 
  就是因为这次拜谒,范仲淹才有了将自己的家族墓地定在伊川的想法。对范仲淹深有研究的范章说,范仲淹的母亲改嫁过,不能埋在苏州范家的祖坟里。所以,范仲淹决定学姚崇,把母亲埋在伊川。 
 
  如今,姚崇墓还在离范园几百米的地方。因为无人守墓,几座墓碑,孤零零地立在田地中间,很有几分凄凉。 
 
  设立义庄 
  救济穷人、完善规矩,引领古代慈善风尚 

 
  在范仲淹第35世孙范祥科看来,范仲淹的母亲当初改嫁,在一定程度上,也跟苏州范氏家族中无人庇护、接济他们母子有关。 
 
  或许跟幼年时的这一经历有关,范仲淹晚年在苏州首创了义庄,使大批贫穷的范氏族人避免了流离失所、迁徙他乡的命运。 
 
  在此之前,宋朝的慈善工作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官方慈善组织,包括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居养院”,治病救人的“惠民药局”,专门救助儿童的“慈幼局”等机构。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属范氏义庄。 
 
  范氏义庄的规矩详尽,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从钱物的发放,到对仓房、田地的管理,对管理者的监督等,都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也正是因为这些非常现代的管理方式,范氏义庄开启了古代慈善的一个新时代,成为各地官绅效仿的对象。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维护义田的规模,弘扬义庄的声誉,完善义庄的规矩,使范氏义庄成为中国慈善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民间组织,经历800余年的风雨而绵延不绝。直到现在,范氏义庄虽已不再,却仍值得民间慈善机构借鉴。 
 
  家族遗风 
  每年祭祀,族长都会训诫子弟要做好人 

 
  有人不理解范仲淹设立义庄的钱财从何而来。范章说,知道他生活有多节俭、治家有多严,就知道他的钱从哪儿来了。 
 
  平日里,范家人一起吃饭时,若没有宾客登门,是不准上两样荤菜的。听说还没过门的二儿媳妇用罗绮做了一个帐子,他就发火说她败坏家风,并称她如果带进门就要给她当众烧掉。 
 
  他在朝中做官时,多次给苏州的家人写信,让他们告诫族中子弟要正直友善、做官清廉。他还提醒家人“惟能忍穷”,才能免去灾祸。他的信没白写,范家子孙没忘记他当初的教诲。 
 
  范章族里一个哥哥,只比他大几岁,因自小没爹没娘,靠去村里的其他人家讨饭为生。谁家里有人,都会给他两个馍吃。如果哪家家中没人,就算馍在桌上放着,他也会扭头就走。“饿死事小,坏规矩事儿大。” 
 
  范章记得很清楚,从他四五岁记事儿的时候起,每年在祠堂祭祀时,族长都会向本族子弟训话:作为范先生的子孙,只能做好人,不能做坏人。做了坏事,就不能参加祭祀,分祭品也没他的份儿。 
 
  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不能去祭祀、分祭品,是一件天大的事儿。祭品中有猪肉、羊肉,还有红枣、麻叶等,都是平日里难得吃到的食物。 
 
  如今,范氏的子孙每年清明前后还都会聚在一起,去范园里祭拜。负责祭祀的族长照例会训话,只是训话的内容仅保留了关于范仲淹的一些小故事。 
 
  就是这些小故事,所起的教育意义也不可小觑。说起来,80多岁的范章很是骄傲,“你看看,我们姓范的后人有多少干坏事儿的。” 
 
  义庄规矩 
 
  1.领口粮 

  族人每天可以领1升白米,一月一领,即每次领3斗,糙米加领二成。仆人有儿女,在范家服役15年,年龄已到50岁的,也按口领米。 

  2.领衣料 

  每年冬天,一人领1匹绢,5~10岁的儿童领半匹。 

  3.领婚姻费 

  凡嫁女的领钱30贯,这个女子若第二次出嫁,再领20贯。 

  4.领丧葬费 

  族人死了,按其辈分领取安葬费,辈分最长的人能领25贯,7~11岁的能领2贯,7岁以下就不能领了。 

  5.领科举费 

    族人取得科考资格的,可领10贯路费。第二次取得科考资格,再领5贯。若无故不赴试,领来的钱要交还义庄。义庄设有义学,请本族有功名的人教育本族子弟,并给教授者发工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3-3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仪狄杜康皆为酒狂 千古传奇洛阳飘香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