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洛阳

范仲淹:清廉的一面镜子

2014/12/8 10:05:04 点击数:163 【字体:

    范仲淹卖马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机要事务。这年冬天,范仲淹要回苏州接母亲到广德来,差人听说范仲淹要回家,就着手给他筹集一笔路费。当差人把钱送给他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差人不解地问:“你新上任不久,手中没有什么积蓄。离家千里之远,没有钱怎么回家呢”?范仲淹回答说:“我不是还有一匹马吗?你赶快把它卖掉,不就有回家的路费了吗!”听说范仲淹要卖马凑盘缠回家,差人非常惊讶!“大人,你离家这么远,把马卖掉可怎么走呀?”“我有两条腿,我这腿,可比那匹马宝贵得多,卖掉马匹,我徒步回家。”
 
    差人看范仲淹非常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好卖掉了那匹连他自己也舍不得的枣红马。
 
    范仲淹“卖马接娘”遂传为美谈!
 
    范文正公好施舍
 
    宋代钱公铺,著有《义田记》一文,表彰范仲淹创办“义田”的行为。文中有这样的记述:
 
    范仲淹是徐州人。他平生喜欢施舍,救济同族中亲近而贫穷或者虽然疏远而贤能的人。范公刚做大官的时候,就买了1000亩近郊经常丰收的田地,叫做“义田”,靠它来养活、周济许多同族中的穷人。每天有饭给他们吃,每年有衣服给他们穿。碰到嫁女、娶亲、天灾、丧葬等事情都有供给。挑选族中那些年纪大、品行好的人主管账目,按时公布收支。每天施舍的饭米,每人一升;每年施舍的衣服,每人一匹绢。嫁女的施给十五千钱,再嫁的三十千钱;娶妇的施与三十千钱,再聚的十五千钱。埋葬死者再施与数目同再嫁的数目一样,埋葬孩子送给十千钱。同族九十口住在一起的,从义田每年收入八百斛稻。拿这些收入,给那些聚居的人,充足有余,不会穷乏。丢官回家或者等候任用的人在供给之列。出仕做官的人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好施舍与爱聚敛是区别廉洁与贪墨的重要标志之一。范仲淹把财产施与别人,自己却贫穷及身,临死时连办丧事的能力都无有。他以创办“义田”的行为,部分地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一家哭与一路哭
 
    北宋仁宗时期,官僚机构臃肿,州县两级官吏不称职者十有八九。仁宗决定推行副宰相范仲淹为首倡导的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又称“吏治改革”。
 
    范仲淹亲自选派一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国,检视地方官吏为政情况,并据实报告中央。范仲淹根据各人的政绩、才能和品德,对不称职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对精明能干、政绩卓著者加以迁赏。
 
    这天,他坐镇中央,得到各地按察使的报告,象往常一样,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看到缺德少才、害民败政的转运使,便大笔一挥,就把名子勾掉了,重新安排德才兼备的有为之士。同僚富弼平时对范十分尊敬,这时见他毫不留情地罢免一个又一个官吏,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您一笔勾掉很容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啊!”
 
    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贪官的名字愤愤地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路,约等于现在的一个省)这里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心怀天下,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的高尚品德。
 
    成语典故“一笔勾销”,即出于此。
 
    范仲淹教子节俭
 
    范仲淹不但自己节俭奉公,居官清廉,对子女要求也甚为严格。他任参政知事后,可谓位高权显,薪高禄厚,他召子孙儿女及家人于庭堂,当范仲淹看到满堂儿孙一个个衣着朴素,袖藏经卷时,心里很高兴。告诫子孙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子孙们个个点头称是。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有的说其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范仲淹大不高兴,立即传训其子说:“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仲淹媳妇不得不朴素、清简地结婚成亲。范仲淹严教子女朴素俭约,对其子孙影响颇深。其子纯仁曾深有体会地说:“惟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养德。”其品德颇受后人推崇!
 
    范仲淹四次遭贬
 
    宋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贵,不怕丢乌纱帽,不怕削职被贬,表现了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精神。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范仲淹由副相晏殊举荐为秘书阁校理。范仲淹入朝后,关心朝政,敢于直谏。当时刘太后垂帘干预政事,文武大臣屈于刘太后的威势,不敢异议。范仲淹对这一现象很不满意,就上奏章,请太后“还政仁宗。”晏殊知道后很恐惧,指责范仲淹这样作很危险,将祸及举荐者。范仲淹并不为此作罢,他修书给晏殊,再次申述自己的理由。不久,范仲淹因触怒太后,被贬往河中府(今山西蒲州镇)任通判。
 
  刘太后死后,范仲淹又被召回京师,任右司谏。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淮南、京东等地灾情严重。范仲淹奏请朝廷,被派往灾区救济灾民。回京时,特意将饥民吃的一种名叫“乌昧草”的野草带回,呈献给仁宗,请他传示六宫贵戚,以戒他们的挥霍奢侈之风。又呈《救弊十事》的奏章,论述朝政弊病。他虽然直言不讳,谏议朝廷改革弊病,但也获罪于部分权贵。当年,他被宰相吕夷简排挤,出知睦州。这是第二次被赶出京。
 
    以后,范仲淹又徙知苏州,因治水有功,再召还京,拜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一入京,吕夷简即警告他:“汝既非言官之职,不得妄议军国大政”,但范仲淹并不畏惧,他表示:“宁可舍官弃命,不能姑息奸恶。”后他被权知开封府,开封府为京都之所,皇亲国戚,官僚大族,错节其间,奸官滑吏横行不法。范仲淹一到任,对那些仗势为恶,掠夺财富,鱼肉人民者,一一具列其罪,疏奏朝廷严惩。但他也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在上疏前,给儿子留下遗言说:“吾上疏,言斥君侧小人,必得罪以死。吾既死,汝辈勿复仕宦,但于坟侧教授为业。”范仲淹为百姓申张正义,为民除害,视死如归。景衤右三年(公元1036年),他把京官晋升的情况绘成百官图呈献给宋仁宗,指出哪些人是按规定升迁的,那些是宰相以私人关系提拔的。宰相吕夷简得知后,无比愤怒,指斥范仲淹“越职言事,荐用朋党,离间君臣。”宋仁宗听信谗言,又将范仲淹罢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52岁的范仲淹复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他任职军队后,立即赶至前线,巡视边防,制定战略方针,修筑城寨,训练士卒,西夏王元昊,九次进攻均被打败。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夏约和,仁宗召回范仲淹,拜参政知事。范仲淹一上任,就开始实行“庆历新政”,改革朝政。新政的改革触动了一大批守旧的大官僚利益,一时诬谤之声四起。范仲淹、欧阳修、富弼被指斥为朋党。这时的宋仁宗对改革也退缩了。庆历五年,范仲淹再罢参政知事,出贬邓州(今河南邓县)。
 
    范仲淹一生不屈不挠与权贵之辈作斗争,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深得百姓拥戴,“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历史上,许多刚直敢言之臣,往往仕途多舛,他们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致不惜丢官罢职,甚至杀头,实在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2014-09-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