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门东边的公路进入伊川县,南行到高屯村,转乘一辆三轮摩托车沿着一条乡村小路一直往东,就看到在半山坡上,一南一北有两大片柏林,北边是范仲淹子孙三代的墓葬,南边的一片用灰色的砖墙围圈,那就是范仲淹墓园了。这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终于可以看到这位古代学者的墓园了。
我顺着墓园东边新修的公路往南走,下了公路,多远就可以看见后人为了纪念范仲淹而立起的高大雕塑,后面就是墓园的正门。进得门往西走,只见西南立着半边石牌坊,虽经风剥日蚀,但上边雕刻的花纹依稀可见;在牌坊的两边,残卧着石羊,石人。再往北走,就是一个小院,据说院内原有享堂三件,可惜在前几年不幸失火,连同悬挂的清光绪帝御赐的“以卫自仁”匾额一同毁掉。 现在看见的院子是政府在原址重新修建的。
前立有一碑,上书“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立在墓前,我望着眼前耸立的翠柏和那遥远的天空,陷入沉思:其母谢太夫人及长子监薄公范纯佑墓冢位置为何那么特别,与一般的墓冢不同,范仲淹墓居前,其母墓在中靠右,其长子墓靠左后,据说郭沫若对此的解释是:“携子带孙”。
出了范仲淹墓园,我站在一高处向北眺望,只见紧靠墓园的左边有一条干沟自北而南蜿蜒而去,沟里麦浪滚滚。可以想象,当年范家之所以在此选中墓地,与背靠青山,水流源长是分不开的。如今虽然历尽沧桑,星移斗转,沟里的水已经没了,但范仲淹的墓还在,墓前的碑还在,欧阳修的碑文还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还在,追古抚今,永远勉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