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千年兴废:从“安乐窝”到邵雍祠
邵雍祠位于洛龙区安乐镇安乐窝村,是由北宋邵雍故居演化而来的先贤祠。
邵雍,字尧夫。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生于衡漳(今河南林州市)。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后移居洛阳。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故宅建屋三十间,请邵雍居住,邵雍自名“安乐窝”。邵氏父子在此生活了60余年,于靖康年间举家迁往四川。
邵雍祠的创建最早可追溯到“伊洛五贤祠堂”。据《邵氏见闻录》记载,金政权统治洛阳后,缩小城郭于洛河以北,安乐窝撇于城外,沦为瓦砾。金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全真教主张六公出钱买下天津桥下安乐窝故址,创建了“九真观”,该观后毁于战火。
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翰林院学士薛友谅于九真观故址创建了“伊洛五贤祠堂”,设邵雍、司马光、程颐、程颢、张载肖像,供人祭祀。元末,祠堂遭毁弃。
明景泰六年(公元1452年),河南府事虞廷玺重建祠堂。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提学吴伯通在邵雍祠旁创建伊洛书院,将祠堂与书院合为一个大建筑群落,邵雍祠发展到顶峰。明末,邵雍祠再次毁于兵火。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洛阳县令武樊龙重建祠堂。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邵雍祠被洛河大水冲毁,仅邵雍遗像、匾额、碑碣等被抢救出来。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洛阳县令马恕在邵雍祠东南另辟新址,“起正祠三楹,启贤祠三楹、八卦楼大门”,同时在大门外修建青石架构的道德坊。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23年),吴佩孚进驻洛阳,“重修皇极书阁三楹、东西厢房六楹”,并翻修旧瓦房,最终形成了今日邵雍祠的规模格局。
迎崭新布局:三大展区各有看点
邵学强介绍,作为纪念先贤邵子的祠堂,邵雍祠建有道德坊、城门楼式大门等建筑,收藏有大量木刻书版、名人匾额——现存康熙帝、光绪帝、慈禧太后、吴佩孚等人题词的匾额多块,另外还有明清及民国修祠碑、画像赞碑等10余通,具有较高的历史及文物价值。
邵雍祠具有明显的地方建筑特征,建筑布局保留了古代民居的院落布局形式,单体建筑墀头、柱础及梁架结构具有较典型的地方民居特点,是研究地方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千百年来,邵雍祠屡毁屡建,建筑规模虽不尽相同,但其纪念意义仍不可忽视。”邵学强说,邵雍因“内圣外王”的仁者情怀和“学达性天”的智者境界,成为一代理学宗师。作为为纪念先贤的思想人格而设立的祠堂,邵雍祠也成为后人祭奠和缅怀儒学先师的圣地。
今年3月,《洛阳邵雍祠保护规划》获省文物部门通过。根据《规划》,邵雍祠保护面积330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5.2公顷。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现场、实物、图片、标志等展示方式,向公众全面展示邵雍祠的发展演变、历史变迁;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邵雍、邵雍祠的文献、实物等,逐步把邵雍祠建成邵氏文化研究的中心。
邵雍祠展示区设计 依托现有邵雍祠,主要以祭祀活动为主题,通过现场展示邵雍生活、讲学的场景,表现人们对安乐先生的追慕、景仰之情。
邵雍故居展示区设计 新建邵雍故居,四进式院落,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建筑形式与规模参照邵雍祠。
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邵雍刻苦研究理学、天象学的艰难历程和邵氏家庭脉络;通过数字化方式,再现当时北宋道学“五夫子”交流理学心得的真实场面。
伊洛书院展示区设计 新建伊洛书院,三进式院落,建筑面积736.3平方米,建筑形式参照邵雍祠;后院作为休闲、游憩的游园,门前设一照壁,进入院内有泮池等。
主要通过收集、整理有关邵雍、邵氏家族的资料,展现邵雍的理学思想对后人、后世及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影响。
经三期规划:将成我市“文化地标”
对于规划中的邵雍祠的具体实施,洛阳邵雍祠保护项目负责人朱德惠介绍,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文物本体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邵雍祠的保护将分三期组织实施:
近期规划 完成邵雍祠文物建筑、碑刻的维修加固及保护工程,完成石牌坊、大门、东西厢房的建设工程,以及邵雍祠的文物陈列展示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中期规划 完成邵雍故居和邵雍书院的修建,完善健全管理、展示及服务配套设施,满足展示要求。
远期规划 完成邵雍祠的数字建档工作,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的全面保存,继续实施文物建筑、碑刻的日常维护工作,开展邵雍文化研究。
“目前,近期规划已全部完成。”朱德惠说,已新修祠堂大门三间、周南阙里五间、大殿三间、卷棚三间、皇极书阁三间两层,重新恢复了道德坊,新铸了邵雍铜像,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初步整修。
“整个工程将于2020年完成。”朱德惠说。届时,邵雍祠年承载游客容量可多达27万人次,将成为联络海内外邵氏宗亲、弘扬河洛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相关链接
邵雍:中国易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作为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邵雍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二进制数理模型解释宇宙的人,是中国易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
阐发新的宇宙本体论
作为易学家,邵雍继承并发展了《周易》的太极思想,阐发太极、阴阳、神话原理,论定太极为宇宙本体,并用太极的自我运动,去解释宇宙万物。
邵雍曾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该观点,虽源于《周易》,但又超越《周易》。他认为,太极为一,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本源。在此基础上,邵雍进一步论述了宇宙万物演化的具体过程和转化周期。
邵雍阐述的宇宙本体说,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本体论,为朱熹论述“理一分殊”原理创造了思想前提,深刻影响了程朱、陆王两派理学家。
开创先天易数理论
邵雍学术的最大成就是在《先天图》的基础上,创立了先天易数理论。
邵雍绕开了《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始终把《周易》中的“数”作为推衍天地万物之理的出发点,特别是他提出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新排序方法,这个排序的新方法遵循一个法则,当时称为“加一倍法”。据此,邵雍绘制了《先天四图》,即《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并运用《先天四图》的象数图式,进行逻辑推演,把丰富多样的“天地万物之理”,整合为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以之“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
后来,邵雍的书传播到欧洲。当时,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正在创制二进制数学方法,他发现邵雍的《先天图》中的六十四卦卦序遵循二进制的法则。德国数学家据此首创了二进制。
邵雍的先天易数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偏重义理易学的局面,开创了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并驾齐驱的易学发展新时期。
创立了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在其著作中,邵雍以先天易学解释自然史和社会史,展示了其全新的历史观,如邵雍提出“元会运世”自然发展史,编撰了世界历史年谱,畅论阴阳消长的节律,主宰天地万物的产生及其消灭的周期。此外,邵雍还提出中国历史演变的“皇帝王伯”四阶段说,打破了王朝史体系,按四阶段递嬗原理,别开生面地编撰了中国历史年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邵雍的社会学说明显属于唯心史观。但他从历史演变角度,突出王道与霸道,无为与有为,尚义与重利,两条政治路线的对立和斗争,还是有意义的——客观上,他为宋代理学家同事功派之间展开的王霸、义利、理欲之辩,打开了思想的闸门。【原标题:先贤邵雍祠“变身” 渐成洛阳“文化新地标”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