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开封

包拯之不朽

2014/12/15 18:05:28 点击数: 【字体:

    人类历史万余年,其中有文献记载的部分有三四千年之久。在这千、万年的历史上,到世上走过一遭的人,据说有亿兆数之多,其中留下姓名的,让人记住并敬仰,或曰“永垂不朽”的,则是凤毛麟角,不过北宋名臣包拯可以被誉之。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其父包令仪曾任刑部侍郞,包拯自述:“生于草茅,早从宦学”。他少年时刻苦攻读,29岁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后来父母双亡,他便辞官回家守孝,以致十载不仕。此后复出,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所能,先后任知府、转运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在36年宦海生涯中,他公正执法,不畏权贵,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死后被朝廷谥为“孝肃”。在官场留下“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清誉,在民间又有“包青天”的口碑。

    据史记载,包拯七次弹劾酷吏王逵,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宠臣拉下马;他弹劾宋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四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皇帝下不了台。宋仁宗时,他又舍命扳倒一位显赫的国戚张尧佐。这位张大人是张贵妃的伯父,由于张贵妃娇丽得宠,平庸的张尧佐频频高升,出任计相,他加重苛税而朝库枯竭,包拯便据理弹劾,但宋仁宗抵不住爱妃的“枕头风”,反而要提拔张尧佐为“宣徽使”,包拯在廷辩时义愤填膺滔滔不绝,以至于唾沫星子溅到了皇帝的脸上,使宋仁宗拂袖退朝,但因包拯力谏,张尧佐最后不得不辞去两个职务。包拯还迫使宋仁宗作出了后妃家庭成员今后不得出任国家军队要职的承诺。

    综观包拯一生,他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敢于直言,无论是权贵,还是皇帝,只要胡作非为,他一律弹劾;二是为官清廉,他在南粤端州任职,爱民如子,辞任时百姓制好一方端砚送他,包拯坚辞不要。三是大力平反冤狱,智破疑案,让蒙冤百姓重见天日。包拯能秉公执法,“举刺不避乎权贵,犯颜不畏乎逆鳞”,缘于他的“无欲则刚”。一生无私念,才能一生刚正不阿。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死后在合肥墓前所立下的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法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墓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刻石明志,昭示后人,可以说,他是一位永垂不朽的人物。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孙叔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永垂不朽”展开过一次讨论,结论是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包拯生活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群星灿烂的时代。包拯那些不朽的同事、朋友大多是“立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因传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不朽。王安石在推行改革时因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不朽。司马光不朽是因为他出了一本著作叫《资治通鉴》。欧阳修仰仗的是那篇《醉翁亭记》。苏轼则以他那“雄视百代”的诗、文、词的创作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高峰。那么,包拯的“不朽”呢?答案在老百姓的口中。包拯上与皇帝争是非,下与大臣论曲直,为官一生,廉洁奉公,秉公执法,替百姓申冤。在那个视百姓为草芥的年代,包拯无疑是最接地气的官员,一心为民,百姓为何不回念他?

    包拯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历朝历代为人称颂,实现了士大夫“不朽”的人生追求。包拯这个大清官不朽,但大宋王朝却灭亡了;同样,明朝大清官海瑞不朽,但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也灭亡了。历史深处的清官,或是遇上了一个不太坏的皇帝,或是恰巧碰上了一个好时机,总归是时势造英雄,真乃是国家不幸名臣幸。清官“永垂不朽”的这种代价也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专制社会能有几个清官,那当然是好事;但是指望几个清官能使王朝千秋万代立于世,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何永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2014-12-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