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开封

魏——出自邑名国名的姓

2015/8/14 14:47:12 点击数: 【字体:


    魏wèi——出自邑名国名的姓
魏——出自邑名国名的姓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在今陕西西安、咸阳北,始封之君毕公高,是周文王之子;还有一个魏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史记·魏世家》说,毕国“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至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在公元前661年晋攻灭霍、耿、魏三国的战斗中有大功,晋献公把魏国旧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大夫。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其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53年,毕万裔孙魏桓子驹与韩康子、赵襄子联合攻灭知伯,三分其地,桓子之孙都(一说名斯)正式建立魏国,称魏文侯,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以其地为郡县。亡国后的魏国国民,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姓氏,又形成一批魏姓居民,从而扩充了原以邑为氏的魏姓人口。对此,唐人林宝《元和姓纂》简要记述为:“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裔孙万仕晋,封于魏,至犨、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侯,称王,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又,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云:“芈姓为魏氏者,秦之穰侯魏冉是也”。魏冉是战国时秦国大臣、秦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秦武王去世,秦内乱,他拥立武王弟昭王,初任将军,后一再任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号穰侯。五国合纵破齐后,他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北),富于王室。《史记·穰侯列传》说“其先楚人,姓芈氏”,又说“穰侯,姓魏氏,名冉”。

    从上述资料可知,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子孙蕃盛,知名度高,因此,姓氏古籍及魏氏族谱大都以无忌为魏氏承上启下的人物。无忌是魏昭王子、魏安厘王之弟,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号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史书称他“仁而下士”,致有食客三千。他曾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国进攻。魏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西汉时任巨鹿(今属河北)太守,因家于巨鹿,后发展成为大族。魏歆5世孙魏庆,汉封北海公,其孙魏紞有二子:长子魏俦为东祖,次子魏植为西祖。魏无知还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任汉清河(郡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南)太守,在当地安家;一个叫魏汉,任任城(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太守,安家于任城,后发展成为大族。因此,《姓氏考略》说,魏氏“望出巨鹿、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韩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如魏讽为沛(今江苏沛县)人,炼丹术家魏伯阳为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今四川省),以勇猛闻名,在蜀汉数有功,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军谋祭酒魏有人、府兵队正魏仁溥,后均在福建安家。据《魏氏族谱》载,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自江西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于1311年移居广东长乐(今五华);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清朝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钖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致公党副主席。

    魏姓移居台湾最早者,是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年至1619年)自福建渡海入台垦荒开基的魏亮,其次是福建同安人魏大献。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率众起义,清政府从闽、浙调兵渡海进攻,魏大献随军入台,立有战功,后定居于安平。关于清代魏氏入台及在台的活动,除《魏氏族谱》所记者外,据台湾《新竹文献会通讯》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罗、魏等8姓合购今新竹县竹东镇旧员山子番仔湖冢牧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粤人曾宝昌与魏超福倡建新竹县丰宫。台湾的魏姓,主要是从闽、粤两地迁入,目前是台湾第44大姓。

    魏姓徙居海外开拓新的事业者,也不止《魏氏族谱》所记那些,现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魏姓人才济济,史不绝书。除以上述及者外,秦末有被陈胜起义军立为魏王的魏咎,其弟魏豹为汉初诸侯王。西汉有大臣魏相,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徙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在任河南太守时,抑制豪强势力,后任大司农,迁御史大夫,继为丞相,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北齐有史学家魏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奉诏编撰纪传体北魏史《魏书》,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隋末有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魏刀儿,有众十余万,曾称魏帝。唐代,魏姓有魏徵、魏玄同、魏元忠、魏知古、魏謩、魏扶等6人先后任宰相。其中,魏徵是一位很有见地的政治家,以犯颜敢谏知名,前后陈谏200余事,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名言,死后,唐太宗叹曰:“朕亡一鉴矣!”北宋有诗人魏野。南宋有名将魏胜,学者魏了翁。明代有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还有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清代有治程朱理学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刑部尚书魏象枢,还有散文家魏禧,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文学家魏秀仁。现代有作家魏金枝。

    侨居海外的魏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一些杰出人才。例如:巴西的魏书骐,被称为“工商业巨子”,以拥有财富数亿美元而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美国的魏建荣,是洛杉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颇有建树的高级工程师。

    魏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45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5%,分布较广,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较多,这4省魏姓约占全国汉族魏姓人口的42%。魏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南北朝时的固道魏氏,出自氐族;清代满洲人有魏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倭彻赫氏,后改为魏氏;佤族斯内氏,汉姓为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为魏;满、彝、回、土家、蒙古、朝鲜等民族也都有魏姓。 作者:谢钧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源自开封的客家人研究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