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开封

汴绣:丝情邂逅画意(3)

2013/10/12 9:12:23 点击数: 【字体:



 《清明上河图》开绣时正值八月,酷暑难耐,绣房里气温高达40摄氏度,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汗水从脊背流至脚跟。为遮挡蚊虫叮咬,绣女们用布块将头裹起来,仅露出双眼咬牙坚持。一百多天后《清明上河图》刺绣终于完工,成为汴绣的经典,并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汴绣巨作《清明上河图》,以针代笔,以线代晕,不仅使这幅宏伟浩繁的历史风俗画卷逼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复活了宋绣绣画的技法。

  现今:百家绣坊两万绣工兴旧业自从成立了“开封市机绣合作互助组”,汴绣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刺绣便逐渐被人们记起。

  1958年,张福有背着干馍、提着刺绣样品,赶到繁华的广州参加交易会。凭借汴绣自身的光彩,再加上张福有耐心地向外国商人介绍汴绣,最终感动“上帝”,达成了第一批出口合同。

  在重新掌握了宋绣绣画技法后,汴绣艺人绣制众多的古代名画,比如: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这些绣品都成为了汴绣的代表作,也深得刺绣爱好者们的喜爱。

  198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汴绣被评为湘、苏、粤、蜀之后的第五绣,其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汴绣得以重生。

  随后,汴绣逐渐引起法国、日本、瑞士、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关注。1990年,到北京参加亚运会的文莱亲王,在亚运会购物中心看到汴绣精品《百骏图》,百骏百态,或奔驰,或嬉戏,或舔驹,亲王被打动了,当即萌发了要为其哥哥——文莱国王绣一幅肖像的念头。当时,开封汴绣厂把活接了下来,请已退休的杜秀芬(第一代绣工)出山,专门绣国王的面部。

  杜秀芬说:“我戴着三百度的眼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面部绣了三个半月。头像用了上百种线色,一根针里穿三色线四色线,像油画调色一样,把颜色调出来再绣。”当文莱国王看到这幅作品时不断称赞“中国刺绣小姐真是太了不起了”。

  与此同时,开封汴绣还大胆探索将西洋画搬入绣卷,如《蒙娜丽莎》、《向日葵》、《拾穗者》、《牧羊女》等,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大师们在参观了永乐宫壁画后,觉得题材很好,就创作了四幅《永乐宫壁画》,“轻轻松松就获得了当年的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提高了知名度,经济效益也跟着提高了”大师绣工程曼萍说道。1996年,程曼萍到马来西亚参加民间艺术交流,在知道其是汴绣的传承人时,国外友人纷纷要求与其合影,并对汴绣赞不绝口。2006年赠送普京《少林习武图》引海内外媒体竞相报道,汴绣再次被全世界所关注。2008年,汴绣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令这一古老的技艺有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空间。现在,在开封有上百家大小刺绣厂和作坊,绣工两万多人,分布在周边各农村。作为汴绣传承人之一的王素花老人,不仅全家三代有九人投身于汴绣事业,而且还成立了王素花宋绣艺术馆,培育大批汴绣专业人才。2006年12月,“素花”牌刺绣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注册的刺绣商标。

 如今,当地的汴绣企业也与高校联手,让美术专业学生到工厂实习、工作,为汴绣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注入新的活力。(侨报特约记者何晓聪 黄坤舒)【原标题:汴绣:丝情邂逅画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侨报网 2013-09-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