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在商、周和西汉三个朝代先后有四座古城,即商代的雍城(今府城),春秋时期的隤城(今隤城寨),南阳邑(今安阳城)和西汉时期的山阳城(今墙南)。雍城是周文王之子雍伯的封国,从西周至秦的900多年间,是本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隤城是周武王封给苏忿生的十二邑之一,从公元前11世纪到宋代的2000余年间,繁荣不衰。山阳城是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废黜后的食邑,为战国时期重镇,汉代全国较大的冶铁基地。宋代开始较大规模采煤,陶瓷生产盛况空前。明清时代土煤窑和各种手工作坊星罗棋布,孕育着焦作发展为城市的胚胎。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公司在焦作窃取煤炭开采权,是焦作城市诞生的直接契机。
焦作的前身是西焦作、东焦作两个自然村,古称“涧西屯”、“涧东屯”。据明万历(1613年)《重修玉皇庙记》碑文载:宁(今修武县)治西北40余里有村曰涧西,即指现在的焦作街(俗称西焦作)。1910年,清政府以西焦作为中心建制焦作镇。焦作名源有二说,一说由焦家作坊简化而来。“焦”为姓氏,“作”为“作坊”,是姓焦的人家开设的作坊,生意兴隆,颇有名气,人们在交往言谈中,为方便省事,把焦家作坊简化为“焦作”了。明隆庆六年(1572年)《重修圣佛寺记》碑有“焦家作”可佐证。二说由“焦枣”谐音而来。相传古时,这里枣林丛生,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而来,以枣为食,定居下来,将枣晒干过冬,焦酥可口,称为“焦枣”,便以“焦枣”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