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走进焦作 >> 印象焦作 >> 浏览焦作

当阳峪窑:陶瓷史上的花落花开

2013/9/23 17:19:32 点击数: 【字体:

当阳峪窑:陶瓷史上的花落花开

当阳峪窑:陶瓷史上的花落花开

当阳峪窑:陶瓷史上的花落花开

  始于唐,兴于宋,绝于元,这是当阳峪绞胎瓷的“古韵”。它像一株昙花,虽花开一现,却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史中历久弥香。起于欧洲,兴于日本,达于本土,这是当阳峪绞胎瓷的“新风”。在中国近现代陶瓷史中,它像一株梅花,在苦寒中散发着扑鼻的香气。

  2006年6月,修武当阳峪窑被国务院认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修武县当阳峪村,焦作市民们并不陌生,它虽处修武地界,但离焦作市区更近些,乘坐公交车也不过十几分钟路程。

  当阳峪村村头立有一块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德应侯窑神碑,据说这是河南省唯一一块窑址碑文。当阳峪窑遗址碑文题名为《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文首句:“怀州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百灵庙证。”立碑日期记:“大宋崇宁四年岁次乙酉二月二十五日建。”碑文内容有:“时唯当阳工巧,世利磁器,埏埴者百余家,滋养者万余口。”意思是:当阳峪村北宋时叫当阳村,当地制瓷窑主有100多户,滋养了1万余口人,实属民间名窑。当阳峪窑带动了周边众多瓷窑的发展,据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在当阳峪村周边数十公里内发现43座古窑址。因而,文物专家将这一带称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的当阳峪窑群。

  当阳峪绞胎瓷的劫难

  公元1102年,宋朝崇宁年间,绞胎瓷在当阳峪周围被大批烧制,工匠们将不同质地的泥料,根据花朵纹理、颜色绞合成型了一只绞胎牡丹花瓶,颜色鲜艳,表里都是牡丹花,真是“百朵牡丹里外透,打断骨头连着肉”。这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绞胎透花瓷。工匠们写诗一首,赞其辉煌:凤绕花瓶放异彩,疑是仙鸟凤飞来。洛阳牡丹瓶上开,花香透过里中外。一时间,当阳峪绞胎透花瓷成为当阳峪瓷品主流,名声大振。

  传说有一面“挡阳宝旗”,每当夏天炎热或瓷窑出瓷时,把“旗”在南山坡一插,整个当阳峪窑场如阴天一般。窑工们干起活来,非常凉快惬意。公元1125年,宋徽宗令御林军前往怀州取“旗”。窑工们得讯把“旗”埋在了一口枯井里,后虽有吓破胆的窑工报了信,可是在那口井中却怎么也找不到“挡阳宝旗”。御林军把窑工、窑场、瓷器均抢掳杀戮一空,导致当阳峪瓷器烧制中断,绞胎透花瓷技术失传。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北宋末年,兵荒马乱,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导致当阳峪绞胎瓷工艺逐渐失传。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司瓦洛、瑞士人卡尔贝克先后来到当阳峪瓷窑,掠走了部分绞胎瓷精品及大量的绞胎瓷碎片,将绞胎瓷文化带入欧洲,并在欧洲风靡。然而,真正得绞胎瓷精髓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是继司瓦洛和卡尔贝克之后关注绞胎瓷的第三个外国人。与前两位不同,小山富士夫对绞胎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日本引发了一场“绞胎瓷热”,通过努力,失传了几百年的绞胎瓷工艺在日本复活。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当阳峪窑,之后又悄无声息,直至上世纪80年代,当阳峪绞胎瓷的研发才真正步入实质性阶段,而我市又晚了十几年。

  焦作的文化名片

  进入21世纪,焦作旅游业的兴起对胶胎瓷传统工艺的研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我市已有多家企业从事绞胎瓷旅游纪念品生产,绞胎瓷已是我市重要的旅游商品,与之有关的文化产业也具备了一定规模。

  2001年,河南省科技部门对焦作当阳峪失传的绞胎瓷工艺重新认定并高度重视,将其列为省、市科研攻关项目,对当阳峪绞胎瓷工艺进行全面开发。焦作市金谷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这一重要科研课题,通过科研攻关和反复试制,最终全面恢复了绞胎瓷工艺。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瓷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了1000多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其中白釉剔花枕、绞胎碗、钵、酱釉碗、盘、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称宋代瓷器中的精品。专家称,种类丰富的瓷器的大量出土,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这里应该是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生产场地。 

  有专家认为,修武是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职)宁封子之诞生地,因而,修武应是我国陶瓷文化的根源所在。自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繁多,大凡陶瓷工艺,或色釉变化运用,或彩绘装饰、雕刻、镂空、捏制、圆塑,或由于火焰、火候、火温不同而发生釉料色彩之美妙变化,尽达极致。而在诸类陶瓷中,绞胎瓷出类拔萃。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焦作日报(2009-12-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