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公元2013年9月19日,中秋时节,月满十分,鹅黄的光色映照在山阳城厚重、斑驳的城墙上。一群乡民正仰望苍穹,祭先祖、忆当年、思今朝。
而同样的场景出现在距今约1972年前。
公元221年,一位不惑之年的男人,在中秋时节望月兴叹,身后是无尽的苍凉,这是他被迫离开都城许昌来到山阳城后度过的第一个中秋佳节,再过几天,就是他不愿提及却终身难忘的日子。公元220年的10月28日,他刚刚领衔举行过中秋祭月大典,便被迫禅位于他的大舅哥曹丕。
此时此刻,这位中年男人与他的妻子曹节携手望月,思绪万千……
他就是东汉最后一个君王——汉献帝刘协,被山阳城百姓尊称为“山阳公”。
都城洛阳的北大门 皇亲贵族的后花园
刘协明白,东汉王朝已是摧枯拉朽,放手于苍生都是一种解脱。或许在仁慈的他看来,曹丕也是仁慈的。他没有弑杀旧主,而是以君主的规格令其安居在山阳城。
刘协知道,山阳城物产丰饶,是战国时魏的一座大城市。他的祖辈建都于洛阳后,山阳城便成了东汉重镇,是都城洛阳的北大门。
山阳城汉时置县,属河内郡,其东至李固村(现修武县李固村),西至丹河东,北至河南、山西交界处,南至武陟三阳,地域辽阔,属东汉一座大型城市。其县治所(目前焦作市山阳区规划中的山阳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内设生活区、商业区、县衙、监狱、卫队等区域。同样,这里有着先进的制陶工业和发达的农业,最能够体现东汉大庄园主经济的特色。
更令刘协欣慰的是,南太行有着丰富的药材和自然风光,早已是洛阳的达官显贵们的后花园。平里日,他可以采药制药以济山阳百姓,执曹皇后之手,游览风光,也未尝不是人间乐事。
于是,他来了,带着没落帝王的苍凉,带着解脱后释然的心境,留下了王者的风范,留下了一方土地的厚重。
百家岩中的风流 陶仓楼里的文明
公元221年中秋节,离开许昌一年后,刘协彻底释然了。因为,这年,他的亲戚、一直抱着光复汉室伟大理想的刘备放言其已逝去,便自立为王,建立蜀国。而曹丕更不可靠,他那句“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的临别留言听起来是那么的虚无。此时的刘协更像是山阳城中远近闻名的医生。
来到山阳城后,他遍尝太行山中百草,悬壶济世。他常常携曹皇后来到百家岩附近采药、游览,过着一个平凡医生应有的生活。于是,后人便在百家岩嵇山亭内刻上了“山阳公行医图”。
十几年后,此地有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竹林七贤”。七位颇有仙风道骨的大家也许会看着这幅“山阳公行医图”大骂曹魏政权,骂得山阳公心花怒放。
刘协同样喜欢山阳城的陶器,因为这里曾有当时东汉王朝最精湛的陶艺师、最纯熟的陶器制作方法,以及铸造了最完美的陶质明器——汉陶仓楼。
陶仓楼是汉庄园主经济打下的最深刻烙印。高高的陶仓楼以及仓楼里堆满的粟子,还有那仓楼中瞭望台上的哨兵,高门下的仆人及卧在门口的看家狗,以及门前那四方大院……这一切都有助于人们了解汉时强大的经济实力。
山阳城最大的陶器制作区(2009年12月26日被发掘)就坐落在山阳城治所的东城墙边,众多烧陶工厂在这里形成了产业聚集区。这里可以烧制大量精美的陶仓楼,它代表着汉时烧陶的最高技术,也可以大批量生产类似这样精美的明器。
而山阳城的窑址并非这一处,从这个窑址群往东的白庄,往西的马作汉墓群,往北的李河,均分布着一个个上规模的制陶工厂,烘托出汉时山阳城制陶业的鼎盛场面。
凡有身份者死后都想拥有一座高大的陶仓楼,仓楼越高,形制越复杂,就越能体现这个人生前的地位。他们将陶仓楼建成高1.92米、宽1.68米的“高楼大厦”(1996年出土),用极其精美的做工,在上面雕绘出吉祥树、云纹、神话故事等图案。它就是一座宫殿,就是一种生命再生的象征。
然而,这种陶仓楼并非大批量生产(至今发现近70座陶仓楼),真正是“物以稀为贵”。
南水北调工程让路 焦作人勾勒大梦想
刘协卒于公元234年4月,刚刚度过自己的53岁生日,葬于修武县方庄镇古汉山村,这离他长期住所修武县方庄镇李固村村西浊鹿城并不远。
帝王陨落、城池消亡,不禁令人感叹:历史就是时间。
时间转眼至公元2004年,南水北调让路山阳故城,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佳话。
南水北调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为顾全大局,不少相关地区和部门都为它作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为了确保焦作城东的山阳城治所旧址不受损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设计方案于2004年8月被修改了。
事后,一些人提起了曾经在焦作发生的2500年前“孔子问礼”的故事。而令记者感念于心的是,山阳城以它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历史的尊重。
南水北调让路山阳城的举动激发了焦作人保护山阳故城的热情。2006年6月,山阳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正式启动,最终目的是将山阳城遗址建设成山阳城文化园区,作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半年的建设,该工程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中秋月圆时分,记者来到山阳城遗址处。高高的双阙与鹅黄的月光交相辉映,仿古的青砖在夜色下散发着油光,双阙上镌刻的“山阳故城”和“河朔名邦”显得古朴庄严。如今的一切归于了平静与美好。
当南水北调大运河静静地从焕发新颜的山阳故城边流过时,我们将有眼福看到另一道历史的风景。
←山阳陶罐(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1986年7月在原河南轮胎厂西汉晚期墓葬群发掘出土。现藏焦作市博物馆。陶罐高18.4厘米,口径13.1厘米。“山阳”铭文陶罐的出土,印证了史书记载有关“山阳城”遗址的文献材料。
↑瑞兽在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中,守望着山阳故城的昨天和未来。
↑彩绘陶庭院
其平面呈方形,可拆卸组合,门楼面阔三间,大门设在正中,庭院四角各设两层望楼。此庭院结构严谨、制作精良,真实再现了2000年前汉代地主庄园的真实情景,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山阳故城位于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城墙周长约5000米。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保存较好,南城墙破坏严重,基本不存。北城墙长1850米,时断时续,遗址明显,东城墙长1350米,西城墙长1000米。
←东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2008年在山阳故城遗址出土,楼体通高1.85米,通宽1.62米,由院落、主楼、附楼和空中阁道四部分组成,各部件可以分拆组合,做工精细,整体面貌壮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堪称“华夏第一陶仓楼”,曾代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在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