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千载繁华画中寻 《清明上河图》的经典传奇

2016/4/12 9:23:10 点击数: 【字体:

千载繁华画中寻 《清明上河图》的经典传奇

宋本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素来有北宋社会“百科全书”之誉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唯一作品,因其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生活的面貌,享誉千年。

  其原画长卷长度超过5米,绢本设色,以写实手法描绘人物800余,牲畜60多头,楼宇30多间,将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全景展现,被盛誉为中国“神品级”传世画作。

  三个著名版本

  世人皆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公认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卷。2015年清明前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石渠宝笈”展览中,排队6小时得以一观之名作,即为此图。其作为举世闻名的北宋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百年来,声名显赫,盛誉不减。

  然而,不为众人所知的是,正是由于其广受青睐,历代画家曾从不同视角加以仿效、复制,典藏在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有人说,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约有百余卷,也有人著文写到有据可查的《清明上河图》就有30多个版本,其中大陆藏10余个版本,美国藏5个版本,法国藏4个版本,而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8个版本等。当然,从摹本和伪造本角度而言,各地公私藏家手中所藏就更不胜计数。

  随着《清明上河图》原作的颇受盛誉,也涌现出大量《清明上河图》仿制品。在中国各地的古董商店都可以看到各种材质的《清明上河图》工艺品,包括毛毯、木雕以及金属浮雕,当然还有各种仿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卷。

  这也就是说,从版本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清明上河图》是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简称“宋本”),其代表北宋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可以说,宋本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原本。
 

千载繁华画中寻 《清明上河图》的经典传奇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宋本《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其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该画中共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人物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而在其他版本中,明代“吴门四家”之一、著名画家仇英(款)的一本则较为著名。其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因此,“仇本”也随之成为后世众仿作的重要一本。

  据记载,明代时,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传为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在戏台演戏、射柳、杂耍特技、走索及校阅等处,有细节与其他版本不同。此外,重彩设色也是别的作品所没有的,其大量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胡粉及紫色等颜料,呈现出瑰丽风格。

  第三个著名版本则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集粹各朝特点的仿本。这幅集各家所长的作品,再加上如踏青、表演、猴戏、特技、擂台等系列娱乐活动等清朝时代特殊风俗,虽然与宋代版本迥异,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或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千载繁华画中寻 《清明上河图》的经典传奇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流传之路命运多舛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伟大的绘画作品,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艺术成就上,在其流传过程中、在画后题跋中也清晰地记下了历史车轮,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长歌。

  《清明上河图》一般被认为是北宋内府藏品,是由宋徽宗组织完成的。传说,当时宋徽宗先画一幅叫做《梦游化城图》的画,内容是宋徽宗想象的天宫景象,包括宫室、神马、仙人、祥云等。有了天上的景象,也该有民间的生活,于是,经人推荐,宋徽宗决定让张择端来画汴京城里的景象。张择端观察、绘画,历经数年,终于将这幅画卷完成。

  然而,《清明上河图》完成后没多久,北宋就开始经历战乱,金兵占领汴京,经历“靖康之难”,宋徽宗父子成为俘虏。

  “靖康之难”后的一百多年里,宋本流传到民间。1186年,金人张著为《清明上河图》写下题跋。“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之后,张著友人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相继作了题跋。他们在字里行间用笔墨寄托自己思念故国的深情,也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1260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元朝秘书监,后被人以赝本偷换出宫转卖,又经陈彦廉之手,为杨准收藏。杨准倾囊以授,购回《清明上河图》,便借故回乡,在《清明上河图》上写下自己的题跋。翌年,刘汉龙访画,见图后震惊无比,誉为“精艺绝伦”,于1354在杨准跋后再题一跋,称图是“稀世珍玩”,希望杨准的后代世世珍藏。

  到了明朝,《清明上河图》先被首辅李贤收藏,后历经李祁、吴宽、李东阳等人,漂泊流落在民间。如果把《清明上河图》全部题跋当做一部历史小说,那么,明代李东阳的跋文就是小说中最精彩的高潮。他在《清明上河图》的跋文中,共提跋了两次,而且他的提跋还是跋文中最详尽的。

  李东阳第一次见到《清明上河图》时,只是一个刚考中进士的年轻人,《清明上河图》在大理寺卿朱文征手中,他有幸看到这幅传世名画,同时还在画后的跋中看到了126年前,他的远祖李祁所提的跋序。

  李东阳第二次在朱文征处见到这卷画时,他已是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讲学士,乃皇帝身边的近臣。二次邂逅名画的李东阳“展完累日,为之欢惋不已”。

  过了几年,朱文征年事渐高,深知没有心力保管珍贵的《清明上河图》,便将它出让给内阁好友徐溥。徐溥得到《清明上河图》后,一方面可能对李东阳文才、人格等方面都较为看好,另一方面是为李祁、李东阳祖孙聚首古画的掌故,等到徐溥临终时,在遗嘱中吩咐他的儿子徐文灿,在他死后将《清明上河图》转送给李东阳。直到明代正德十年3月27日(1515年)68岁的李东阳在家中的怀麓堂,又一次展开了《清明上河图》画卷,写下了他的第二篇长达千字的跋文。

  后来,《清明上河图》被严嵩、严世蕃以权势强行索去占有。严嵩在嘉靖四十一年被弹劾失势,斩首抄家,于是《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皇宫,藏于明内府。

  万历年间,此画又流转到了权倾一时的秉笔太监冯保手中。但随着冯保失势,家产被抄,《清明上河图》则不见踪影,再次流落民间。从冯保之后,一直到乾隆年间,这近百年的时间里,《清明上河图》的行踪成了一个谜,至今依旧了无头绪,直到陆费墀的出现。

  虽然无法考证《清明上河图》如何到陆费墀手中,但他死后,陆家后人便将其卖给太子少保毕沅手中。嘉庆年间,毕沅去世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再入皇宫,进入清廷内务府,并编入《石渠宝笈》,至此该卷一直被清廷所收藏。直到1924年,《清明上河图》跟随末代皇帝溥仪辗转出宫,历经磨难。

  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成立并开馆,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开放的博物馆。东北博物馆的大部分展品,为东北人民银行拨交、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溥仪处缴获的名贵书画、珠宝翠玉饰品。

  第二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里发现一卷残破的画卷,画卷淡设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是古老的绘画法式,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而翔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而复杂。

  当时,杨仁恺先生在整理书画作品时发现了其中有3件同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于是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

  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

  1955年,《清明上河图》被国家有关部门拨交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文徵明《玉兰图》琐谈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