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个神态各异的北宋时期人物、100多头牲畜、50多栋房屋楼宇、40多艘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在沈阳民间面塑师于启全手中出现了3D版的,船上的门窗均可打开。
其面塑版《清明上河图》长达6米,制作历时一年,用去面粉200斤。他希望以此向全运会献礼,展示沈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
4人分工制作面塑巨制
走进于启全位于皇姑区的简陋工作室,5块1.2米的长展板排列在一起,上面布满了茅舍、草桥、老树、扁舟、木船、彩楼、民居等。穿着背心短裤的于启全和一个朋友拿着牛角制成的拨子、塑刀、剪子,流着汗忙碌着。
45岁的于启全说,他8岁时便开始学习面塑,目前已经捏制了数十万个“面塑肖像”。10年前,他有了面塑《清明上河图》的想法,可巨大的工作量及无经验可循让他一直没敢做。直到一年前,他把这个想法说给3个朋友时,大家一拍即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度是5.28米,以长卷形式,4个人分工,于启全负责人物,其他朋友负责建筑、车船、牲畜、树等。
船的门窗都可以打开
将图中东西立体呈现出来不仅费工夫,还要研究古代建筑和车船的工艺。于启全介绍,仅建筑就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等,这些图中一笔而过,但要立体制作出来,就得看很多古代的建筑设计。
图中有大的商店门口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的场景。为了再现一个只有8厘米长、12厘米高的彩楼,于启全用了10天时间,像火柴杆大小的软木条就用去了300多根,上面还要覆上面塑。
100多棵古树,如松树的枝叶是用一种上色的纤维,而树干则是面塑。各种形状的船门窗都可以打开。
作品将于8月中旬完成
面塑的人物要多于图中的人物,有近千人,只有2.5厘米至3厘米高,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这些人物还只完成了面部,都带着各种表情。他们被用火柴杆串着,放进各种做了编号的纸盒里。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等,也只有五六厘米长。最神奇的是图中的流水也是用面塑制成的。
于启全说,8月中旬他们的面塑将全部完成,现在还差收尾组装。他说,面塑材料主要是面粉和糯米粉,时间久了容易裂。经过多年研究,他们在面里加上防腐剂和一些蜂蜜,这样的材料十几年都不会坏,可以保存很久。查金辉(原标题:沈阳民间面塑师创作3D版《清明上河图》)